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学生的心理与适应

长期生活于藏区的学生,一直在有特色的藏文化背景中成长,其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心理特点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会受到藏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他们来到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内地学校学习后,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文化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也必然面临文化的适应。

研究认为,内地西藏班在办学过程中存在显性的文化障碍(包括文化背景的障碍、风俗习惯的障碍、思维方式的障碍)和隐性的文化障碍(德育障碍、心理障碍、学科障碍)。 这些障碍会在学生个体身上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及其适应过程。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适应情况,是保障学生在内地得到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对该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讨论。

一方面,通过把内地西藏班学生与汉族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来呈现二者的差异。与汉族初中生相比,内地藏族初中生在精神质、掩饰性上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初中生,即二者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内地藏族初中生显得古怪、孤僻,对同伴缺乏深刻情感;进攻性较强,仇视他人,甚至缺乏基本信任感;是非观念淡漠,有时不顾个人安危;社会化概念不够明晰,同情心和罪恶感相对淡薄。不仅如此,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内地藏族初中男生在精神质上的得分高于汉族初中男生,在外向性上的得分低于汉族初中男生。即内地藏族初中男生比较内向,情绪较易失控,不是很踏实,行为比较古怪等。

另一方面,通过把刚入学的预科新生和在内地完成学习过程的毕业生进行纵向比较,来揭示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预科新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多个方面比毕业生更严重。 这表明,学生的心理会随着他们在内地学习时间的长短及其适应过程而发生变化,当初的一些心理问题也会随之逐步改善甚至消除。

与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特征息息相关的是该群体在内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对适应情况的研究,学者多从跨文化视角,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讨论。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 adaptation)主要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外部需求过程中,即在重新安排和适应在新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生活的过程(涵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最终实现更好地融入异文化的过程。 这种跨文化适应还可分为社会文化适应(sociocultural adaptation)和心理适应(mental adaptation)两个维度。前者以适应异文化环境的能力为基础,以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交往适应为标志;后者以情感反应为基础,以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指标。 [2] 在内地设立西藏班的办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的典型模式,跨文化教育就决定了教育对象会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对新的教育环境产生诸多不适应。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内地西藏班学生面临的种种学习困难,究其根源在于“不适应”。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内地西藏班学生来到内地,其所处环境与原来生长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从而出现了“文化中断”现象。这种文化中断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带来了系列不适应,如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等,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 显然,这里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学习本身难度增大引起的,而是文化不适应造成的。

就小学语文课本来说,课文内容仅以汉文化为背景,缺少对藏文化的介绍。譬如要求藏族儿童背诵李白、杜甫的诗歌而不谈《格萨尔王》(藏族长篇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藏族地区);为了培养藏族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教材只讲汉文化中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而不谈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或米拉日巴(藏传佛教的著名高僧)的艰苦求学故事。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让他们感兴趣。

没有学习兴趣,何谈学习效果?于是,有学者从跨文化意识、态度、情感及能力四个维度出发,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学生在入学早期普遍缺乏文化适应的主动性,需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以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 ,从而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除此之外,学者们还积极讨论了跨文化适应与学生的年龄、在内地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对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旨在发现促进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增强的解决方案。吴晓蓉教授曾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自然环境适应、日常生活适应、语言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心理适应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适应和满意度与学生年龄、学年及在内地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提出了在内地西藏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师生跨文化交往等多项对策建议。

总体而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是喜少忧多,在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诸多方面表现不良。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中断(cultural discontinuities):内地西藏班学生实际经历了两次文化中断。 不过,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同文化之间的频繁交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有所改变。最新调查显示,多数儿童能在新的主流文化环境中独立生活、愉快学习,人际交往和谐,处于文化适应状态“整合”模式,有部分人存在融入的倾向。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支持及时间因素、文化距离、儿童的汉语掌握程度、人格气质等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VBeyhosTM4u4e2EIEl2c7xQZalv7A7Mzorom81UJ+yQdwwm9Q0j7/EgZwGpMTb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