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大标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建设的重心经历了从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事业发展再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政府管理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于社会治理来说,亟须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与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也基本一致。具体来看,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促进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相辅相成等五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其对中国的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对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大国,如何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成为当前的发展新命题。对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的重点逐步转向提升政府公信力,获得百姓政治认可,这与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国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涵盖了社会事业、社会福利、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社会事业来看,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引导与合作,通过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在社会事业中发挥主体作用。从社会福利来看,政府要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通过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社会发展来看,政府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治理既是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居民的内在需求。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民主与法治建设对社会、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政府要从体制机制建设着手,为社会、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共享则是要解决好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现均衡发展和成果共享。这就需要政府以民生保障为导向,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保障,解决好当前的主要矛盾,真正实现成果共享。

二 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2016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创新“四化”标准的提出,对于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治理社会化,要重点推进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政府与社会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加快形成社会协同治理局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加强对社会参与的引导与支持,完善多元参与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参与渠道,促进社会治理的有序社会化。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强化意识、加强规范,促进社会治理的多元化、有序化。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尤其要重点发挥社会组织与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另一方面,要通过行业规章、团体章程、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推进社会治理的有序参与。

社会治理法治化,要重点形成法治思维,从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着手,全面推进依法治理进程。从政府治理主体来看,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导向,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战略部署,不断强化治理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治理主体的法治能力。从社会治理主体来看,政府要加强法制宣传与法治教育,促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营造普遍知法、守法的法治氛围。

社会治理智能化,要重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形成信息准确、及时、开放、联动、智能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方面,政府可以依托当前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立开放、准确、智能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依托现代科技,促进社会、地区、部门之间的数据联通与整合,形成数据共享、精准防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理专业化,要重点打造专业治理队伍,形成分类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分类治理的领域,根据不同领域特征选取不同治理模式,促进治理精细化。其次,要明确各类治理主体,明确主体资质与职能分工,提升治理主体的专业化能力。最后,要建立社会治理效果测评体系,通过效果测评不断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三 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更高的公共安全水平

公共安全既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也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一要求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安全的总体要求,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之一。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补短板、抓重点的方式,解决好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首先,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优化公共安全环境。其次,要从农产品质量、食药安全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管,提升公众满意度和公共安全感。再次,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将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提升灾害防范能力。复次,要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拓宽居民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途径,形成共抓共管的公共安全机制。最后,要加强公共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树立公共安全意识,为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既是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具体来看,应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调解功能、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等四个方面着手,协调好政府、社会、居民三方关系,加快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对接社会治理“四化”要求,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推进政府治理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另一方面,要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目标,发挥政府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社会、居民等多元力量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多元参与。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政府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形成区域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机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社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政府在降低社会组织成立门槛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一方面,要引导社会成立相关的行业规范、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引导公众加强自身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调解社会心态,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政府要明晰权责,引导社区形成完善的自治体系。要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形式,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人力物力支持力度,以人力支持促进社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资金支持带动社区项目的有序开展、促进社区发展,为社区自治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 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相辅相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以,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创新服务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说,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服务水平体现了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服务创新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寓服务于治理之中,以服务创新不断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首先,树立“公民本位”观念,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首要原则,以公众意愿为导向,以公众满意度为标准,创新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以提升服务水平来提升治理能力。

其次,从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着手,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一方面,要跟随社会发展步伐,重点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着手,增加服务内容,满足公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解决好服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区域发展不均衡着手,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均衡发展,解决好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再次,以多元参与为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特征优势,促进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合作,形成更高效的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社会的引导,促进其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降低政府参与治理的成本。另外,政府要为社会、市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思想为引领,引导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趋于合理化、合法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如何引导其服务需求合理化、合法化发展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一方面,要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促进社会、公众服务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符,与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一致。另一方面,要重点以法治思想为引领,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促进社会、公众服务需求与现有的法律体系相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WtP2dIAa0MXGyMX0CtzvUza7FRSSa1jK5Yi66/M8BJP6RqcizMsZGdkhf4oGea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