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西汉前期西北地区民族关系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位于华夏文明圈的西部,关中平原和陇山东南是其统治重心。其间,虽有秦穆公“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之壮举,但直接效果仅是“西戎八国服于秦”,即秦的统治势力渗透进入陇西和岐、梁山、泾、漆之北的陇东、宁夏东南部地区,而远未渗透到河西走廊。 进入战国之后,随着秦国国力的暂时下降,此前臣服于秦的绵诸诸族,尤其是义渠叛服不定,直至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秦昭襄王方彻底征服义渠,置“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秦统一后,秦帝国西部疆域大概保持在这一区域。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之后,秦的西北边境扩展到黄河沿岸,但也未延及河西走廊地区,因此与当时生活在河西走廊至新疆东天山一代的月氏、乌孙诸族并未发生官方间的密切联系。 至于生活在河湟之间的羌人,虽在战国之世“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獂戎”之际,已与秦人发生联系, 但由于当时秦“务并六国,以诸侯为事,兵不西行”, 故羌人仍能保持较大独立性,其所主要生活的“河关之西南羌地”并未被秦人郡县化。总体来说,由于秦的疆域并未深入河西走廊和河湟之间地区,故秦时的西北民族问题主要是秦人与西境传统戎、狄部落间的问题,与汉时主要是汉与匈奴、羌、卢水胡、西域诸族间的民族关系有较大差别。汉王朝在西北民族关系方面突破秦之藩篱,与汉初东亚和中亚大陆政治秩序的变化及汉王朝的西向扩张,有着密切联系。 +Bby/rSPTnFTvrebqQAuRHQc6LuwOfJ7P4NdoUqLhA3pxRtPxNLrmdS4Xnu+V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