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

一 民族英雄和政治家

贞德(约1412~1431年)

贞德(Jeanne d’Arc),百年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1428年10月,英军攻打巴黎以南的奥尔良城,企图吞并整个法国。在此民族存亡之际,贞德觐见了统治法国南部的王子查理,说服其委派她为军事指挥,前去解救奥尔良。1429年5月,贞德率军经过英勇奋战终于击败了围城的英军。人民称颂她为“奥尔良姑娘”。1430年5月23日,贞德在贡比涅城(Compiègne)附近与英军及其同盟者勃艮第党人作战时被俘,英军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其死刑。1431年5月30日贞德就义于火刑柱上。

路易十四(1638~1715年)

法国国王。1661年亲政后信奉“君权神授”,自称“朕即国家”,实行绝对君主专制统治,人称“太阳王”。他不设宰相,亲自掌管和处理国内外重大政策和问题。1667年至1685年,他先后颁布《民法》《水利森林法》《刑法》《商法》《海运法》《殖民地法》,从而结束了各地方法规不统一和混乱状态。他对内发展经济、商业和交通;对外开拓国外市场,扩张国界,企图在欧洲大陆和海外建立霸主的地位。他在位54年中,就有31年穷兵黩武,连续征战。

罗伯斯庇尔(1758~1794年)

马克西米利安·玛丽·伊西多尔·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Marie Isidore Robespierre),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专政的首脑。1758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阿图瓦省首府阿拉斯城的一个律师世家。1790年当选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他相继推翻了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了雅各宾专政。在这时期,他推行了一系列恐怖政策,使革命转危为安,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但之后他进一步使恐怖扩大化,从而激起了反对派和人民的不满。1793年7月“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牺牲时年仅36岁。

拿破仑一世(1769~1821年)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1795年任法国国防军司令。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拿破仑为首的临时执政府。1804年加冕称帝。1804~1810年,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807年,他开始了对外战争,占领和控制了欧洲大陆的西部和中部。1814年3月反法同盟军攻陷巴黎,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放逐。1815年他建立了百日王朝。6月18日在滑铁卢会战中惨败第二次退位,被终身流放到大西洋的英属圣赫勒拿岛(Sainte-Hélène),1821年5月5日病逝。

甘必大(1838~1882年)

莱昂·米歇尔·甘必大(Léon Michel Gambetta),第三共和国总理。1838年4月3日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69年当选议员并成为共和反对派领袖。在1870年9月革命中,他拟订了临时政府名单,建立起第三共和国。在国防政府中,他是唯一主张抗击普鲁士入侵的内阁成员。1871年2月为抗议签署《停战和巴黎投降协定》辞去政府职务。他创办《法兰西共和报》,为共和制度呐喊,终于促使1875年宪法的诞生,他也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奠基人。1879~1881年任众议院议长,促成大赦巴黎公社社员和解散耶稣会法律的通过。

饶勒斯(1859~1914年)

让·莱昂·饶勒斯(Jean Léon Jaurès),法国社会党著名的前领袖之一。1859年9月3日出生于法国南方塔恩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90年宣布信仰社会主义,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1893年再度当选为议员。1902年,他建立法国社会党,与早一年成立的法兰西社会党抗衡。1904年创办法国社会党的机关报《人道报》。1905年法国社会党和法兰西社会党合并后,他成为新党的最有影响的领袖。1914年7月31日,他被一名保皇派枪杀身亡。著有《社会主义法国大革命史》《社会主义研究》。

勃鲁姆(1872~1950年)

安德烈·莱昂·勃鲁姆(André Léon Blum),曾任法国总理。1872年4月9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布店富商家庭。1902年参加法国社会党,后成为社会党领袖之一。1920年12月在图尔代表大会后他重建法国社会党。1934年,他与法共签订《统一行动公约》,共同反对国内外法西斯主义。1936年和1938年先后领导两届人民阵线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1943~1945年被囚禁在德国,后被盟军释放回国重建社会党。1946年12月至1947年1月他重新出山,组成一个过渡性的内阁。1950年3月30日病逝。著有《论政府改革》《布尔什维克主义和社会主义》。

莫内(1888~1979年)

让·奥梅·玛丽·加布里埃尔·莫内(Jean Omer Marie Gabriel Monnet),欧洲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主席。1888年11月9日出生于法国夏朗德省科尼亚克市一个葡萄酒出口商家庭。1946年主持和制定了法国现代化计划。1950年向舒曼外长提出法德和解的设想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议。1952~1955年任欧洲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主席。1955年创建欧洲合众国行动委员会,并任该组织主席。他推动西欧联合导致了罗马条约的诞生,被誉为“欧洲之父”。欧洲理事会于1976年4月通过决议,授予莫内《欧洲荣誉市民》的称号。著有《莫内回忆录》。

戴高乐(1890~1970年)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丽·戴高乐,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1890年11月22日出生于法国诺尔省里尔市一个教师家庭。1940年6月任陆军部副国务秘书,6月17日飞往伦敦发表了著名的“6·18”号召,呼吁法国人民奋起抗德。1941~1943年领导海外和国内的抗德斗争。1944年9月~1946年1月,他组织临时政府并任临时政府首脑。1958年6月1日,在国内政治危机的时刻再度出山,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在任期间,他改革了政治体制和发展了经济,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和法属殖民地问题,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964年1月27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建交。1965年再次当选为总统。1969年4月因地区改革和参议院改革的失败而毅然辞职。著有《剑刃》《建立职业军》《法国和它的军队》《敌人内部的倾轧》《未来的军队》《战争回忆录》《希望回忆录》等。

密特朗(1916~1996年)

弗朗索瓦·莫里斯·密特朗,前法国总统。1916年10月26日出生于法国夏朗德省一个实业家家庭。1942年参加抵抗运动。1947~1957年先后任退伍军人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1971年当选为新社会党第一书记。1981年5月当选总统。任职期间,他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1988年5月再度当选总统。密特朗曾经多次访问中国。著有《在法兰西联邦的边界》《法国的存在和退出》《中国面临挑战》《长期性政变》《我所了解的真相》《可行的社会主义》《拳中的玫瑰》《稻草和稻谷》《蜜蜂和建筑师》《此时此地》。

西蒙娜·韦伊(1927~2017年)

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争取妇女权利和欧洲和解的代表性人物。1927年出生于一个崇尚共和的犹太家庭。1944年3月底,年仅17岁并刚刚获得高中会考文凭的韦伊被遣送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1957年进入法国司法部工作,开始公职生涯。1974年任法国政府卫生部长,推动人工流产法律的通过。1979~1982年当选欧洲议会议员并担任欧洲议会议长。1984年和1989年,连续两次当选为欧洲议会议员。1993年,重返法国政坛,担任社会事务、卫生与城市部长。1998年为宪法委员会委员。2008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她去世后进入先贤祠。著有《一生》(Une Vie)。

二 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蒙田(1533~1592年)

米歇尔·埃康·德·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法国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1533年2月28日生于法国阿奎坦地区。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随笔集》《蒙田随笔》《蒙田随笔集》《热爱生命》。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在16世纪的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笛卡儿(1596~1650年)

勒内·笛卡儿(René Descartes),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普瓦捷大学。1629~1649年隐居在荷兰潜心研究,发明笛卡儿坐标和笛卡儿曲线,是解析几何学的奠基人。他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流传至今的名言,认为精神主体是存在的。同时,他也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和二元论,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而轻视经验。著有《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的沉思》《方法谈》等。

孟德斯鸠(1689~1755年)

夏尔·路易·德·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de Montesquieu),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出身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1728年进入法兰西科学院,潜心研究和著书立说。他无情地抨击和鞭挞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愚昧,主张建立“最理想的”政体——君主立宪制。他还主张以法治国,以便保障公民的自由。他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著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等。

伏尔泰(1694~1778年)

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德·伏尔泰(François Marie Arouet de Voltaire),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作家和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公证人家庭。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自由和平等。在哲学上,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强调人的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但他片面强调理性认识,坚持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他认为宗教和教会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从而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宗教蒙昧主义。著有《哲学通信》《牛顿哲学原理》《哲学辞典》等。

卢梭(1712~1778年)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出身于日内瓦(Genève)一个钟表匠家庭。长期定居法国。在政治思想上,他认为人之初是自由的、平等的、淳朴的和善良的,如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人享受“天然”的自由和平等。他主张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从而消除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他主张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统治者如果破坏社会契约,人民有权推翻它。卢梭的政治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以后的法国政治思潮具有深远的影响。著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论科学和艺术》。

狄德罗(1713~1784年)

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出身于法国一个手工业家庭。他主编《百科全书》,历时20多年得以完成。他认为物体是存在的、多样的和活动的,并具有各自的特性。他承认物质的第一性,肯定一切物体都充满活动力,其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在政治思想方面,他认为只有人民才享有主权,国家应为人民谋福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认为应从教育入手,启发人的“理性”,以便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著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修女》等。

圣西门(1760~1825年)

克洛德·亨利·德·鲁弗鲁瓦·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Rouvroy Saint-Simon),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他支持法国大革命,并放弃贵族头衔。他主张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他反对用群众暴力的手段实现社会改造,认为应该组织实业家政党,以便和平地实现新制度。在新社会中,由国家组织生产,实行全社会协作制,推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义务制,为人数最多的阶级谋最大的福利。圣西门的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著有《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等。

傅立叶(1772~1837年)

夏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法国一个富商家庭。他于1798~1799年形成了其政治思想体系。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制度,资产阶级的文明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他幻想建立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生产和消费协作组织,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他还认为可以通过宣传和示范来实现这种世界大同的社会。著有《普遍统一论》《新的工业世界和协作的世界》《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等。

孔德(1798~1857年)

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创始人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出身于法国蒙彼利埃的一个税吏家庭。1826年开始建立实证主义的哲学体系,进行讲学,并著书立说。他认为人类知识的发展经历了神学阶段(或称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称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称实证阶段)共三个阶段。他认为绝对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可获验证的相对认识是可能的。他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既然都是讨论一些感觉经验之外的东西,就是“不确实的”。他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并认为每一代人的责任是改进社会结构。著有《实证主义哲学教程》《实证主义政治体系》。

托克维尔(1805~1859年)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巴黎诺曼贵族的一个家庭。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出任外交部长。第二帝国时期,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转向研究政治理论和历史,成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出版了《论美国的民主》。1841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还经过5年深入研究于1856年出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论证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

萨特(1905~1980年)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哲学家、作家和评论家。1905年6月21日出身于法国一个巴黎海军军官家庭。二战期间,他积极参加法国的抵抗运动,并从事文学创作。20世纪5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被誉为法国战后重要哲学和文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创始人。1968年在“五月风暴”的影响下,他转向极端主义。萨特在作品中主张作家干预生活,宣扬个人生活、自由、自我存在等。著有《恶心》《存在和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自由之路》《恭顺的妓女》《恶魔与上帝》《辩证理性批判》等。

里克尔(1913~2005年)

保罗·里克尔(Paul Ricoeur),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1913年2月27日生于法国南部瓦朗斯市。1935年获哲学教授资格文凭。1949年发表《关于意志的哲学》的第一卷《意愿者与非意愿者》。1960年发表《关于意志的哲学》第二卷《目的性与意志》。1990年发表《作为他者的自身》。1993年发表《读书评论集第三卷:在哲学的边界》。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

福柯(1926~1984年)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著名的结构主义的历史学和文化史的代表人物。1926年10月15日生于法国普瓦捷。20世纪70年代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福柯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定知识结构,它决定着文化历史的更替。由此,他把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分为文艺复兴阶段、古典阶段和现代阶段,与此同时,还存在三个不同的知识结构。福柯反对主体的概念,主张排除自我。福柯的结构主义的历史学和文化史是形而上学的和虚无主义的。著有《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知识考古学》《性史(第1卷):知识的意志》等。

德里达(1930~2004年)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生于阿尔及利亚一个犹太人家庭。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20世纪60年代成为《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一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还是国际哲学学院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他的思想在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散播》《哲学的边缘》《立场》《丧钟》《人的目的》《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起源问题》《马克思的幽灵》《与勒维纳斯永别》《文学行动》等。

三 自然科学家

拉瓦锡(1743~1794年)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化学家。出身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1768年在皇家自然科学院任职。先后担任过包税人、火药委员会主任、农业委员会委员、皇家自然科学院院长、度量衡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这期间,他抛弃了旧燃素学说,从而结束了旧化学学说的时代,建立了近代化学学说。著有《化学基础教程》。

拉普拉斯(1749~1827年)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18岁时被推荐为巴黎军事学院教授。1799年曾经任拿破仑的内政部长。1803年任元老院副院长。1817年升任法兰西科学院院长。他把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运用于太阳系研究,从而发现了行星运行的恒定性,提出了木星和土星不规则运动的原因。他还提出了星云学说。著有《宇宙体系概说》《论天体力学》等。

安培(1775~1836年)

安德烈·马里·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化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1802年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和化学教授。1814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24年担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发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定律、定理,推动了电磁学的迅速发展。1827年他首先推导出了电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建立了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成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巴斯德(1822~1895年)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822年12月27日出生于法国东尔城,毕业于巴黎大学。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他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居里(1859~1906年)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物理学家。出身于法国一个医生家庭。16岁在巴黎大学专攻物理学。19岁任巴黎自然科学学院助教。1880年发现了晶体的压电现象。1891年发现了磁性物质的失磁温度即居里点和居里定律。他与居里夫人共同发现了放射性的镭和钋,为打开原子的秘密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1904年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物理学教授。1905年进入自然科学院。1906年4月19日因车祸不幸去世。

居里夫人(1867~1934年)

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Marie Skłodowska-Curie),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出身于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91年在巴黎大学学习。1895年与居里结婚。她同丈夫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发现了镭和钋。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任巴黎大学教授。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

内尔(1904~2000年)

路易·欧仁·费利克斯·内尔(Louis Eugène Félix Néel),物理学家。1904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昂市。就读于巴黎师范学院。1937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946~1976年任格勒诺布尔大学教授、格勒诺布尔原子核研究中心主任、法国物理学会会长等职务。19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获得许多国外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他在磁学领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由于他开创了固体磁性的研究,和瑞典天文物理学家阿尔文分享了197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莫诺(1910~1976年)

雅克·莫诺(Jacques Monod),生物化学家。1910年出生于巴黎。在大学就读古典生物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抵抗运动。1954年任巴斯德研究所细胞生化系主任。1971年任该所所长。1961年,他与同僚就基因的作用提出“运作说”。因此,他与他的同僚共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多塞(1916~2009年)

让·多塞(Jean Dausset),医学家。1916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1945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巴黎大学血液免疫实验教授。他首次发现了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创立了迅速方便地确定器官移植的相容性抗原系统的组织分类血液试验法,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组织“排异”发生的可能性。由于他在免疫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获得了198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阿尔贝·费尔(1938~ )

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物理学家。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1962年获得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获得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1970~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1988年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做出过许多贡献。2004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 文学家和艺术家

莫里哀(1622~1673年)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 Poquelin),艺名莫里哀(Molière),古典主义喜剧作家。1622年1月15日出身于巴黎一个富商家庭。1643年宣布放弃世袭权力,成立“光耀剧团”,致力于戏剧事业。1658年在巴黎演出和创作。他一生中曾经主演过24个角色,创作了37部古典主义喜剧,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作品中,他猛烈抨击各种社会恶习,揭发封建贵族和教会的伪善和腐朽,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吝啬。他的作品对欧洲的戏剧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吝啬鬼》《伪君子》等。

博马舍(1732~1799年)

原名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Pierre Augustin Caron),喜剧作家。出身于巴黎一个钟表匠家庭。1753年发明一种新式钟表零件。1757年改名为博马舍(Beaumarchais)。1761年被授予贵族称号。他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酷爱文学和戏剧。他站在第三等级的立场上,讽刺和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他既支持法国大革命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著有《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

司汤达(1783~1842年)

原名亨利·玛丽·贝勒(Henri Marie Beyle),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783年1月23日出身于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市一个律师家庭。1796~1799年在格勒诺布尔市的中心学校学习。1799年到巴黎参加革命运动。1806~1814年在拿破仑军队中任职。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他流亡意大利,从事创作活动。1821年回国到巴黎,又开始文学创作。1830~1842年任法国驻意大利领事。在这期间,他坚持写作。著有《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巴马修道院》《回忆拿破仑》等。

德拉克鲁瓦(1798~1863年)

欧仁·德拉克鲁瓦(Eugène Delacroix),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1798年4月26日生于瓦勒德马恩省沙朗通-圣莫里斯市镇。1816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共9000多件,其中油画853件,水粉画和水彩画1525件,素描6629件,铜版画24件,石版画109件,速写本60余本,另外还有构思的草图、记忆画、古代大师作品的临摹等。其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构图奔放而生动,色彩鲜明而沉郁,气氛热烈而激昂,再现了1830年7月巴黎人民爆发的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运动中巴黎巷战的激烈景象,具有深刻而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作品。

巴尔扎克(1799~1850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799年5月20日出生于法国图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19年起从事文学创作。1829年完成历史小说《朱安党人》,一举成名。此后,他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创作了91部小说。1829~1848年写作社会长篇小说《人间喜剧》。该小说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各个侧面,是世界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幻灭》《农民》《幽谷百合》《老姑娘》《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贝姨》《邦斯舅舅》等。

雨果(1802~1885年)

维克多-玛丽·雨果(Victor-Marie Hugo),浪漫主义作家。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一个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了《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剧本,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者。1841年进入法兰西科学院。1848年由君主主义转向共和主义。1851年,他反对路易·拿破仑政变并参加共和党人的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长达19年。1870年回国。他为1871年的巴黎公社辩护,并设法营救公社的流亡者。著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

柏辽兹(1803~1869年)

埃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柯特-圣安得烈。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30年创作《幻想交响曲》出名。

鲍狄埃(1816~1887年)

欧仁-埃德蒙·鲍狄埃(Eugène-Edmond Pottier),诗人和《国际歌》歌词的作者。出生于巴黎。他参加了1848年巴黎工人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65年参加了第一国际巴黎支部。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的战斗,被选为公社委员。巴黎公社失败后,他于6月创作了《国际歌》歌词。此后,他流亡国外,被缺席判处死刑。1880年大赦时回国,仍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著有《革命诗歌集》《鲍狄埃全集》。

罗丹(1840~1917年)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9、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毕业于巴黎美术工艺学校。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雕塑神态生动且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罗丹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他的代表作共186个,其中有一巨作《地狱之门》,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戈蒂埃(1845~1917年)

朱迪特·戈蒂埃(Judith Gautier),女诗人和汉学家。1845年8月25日生于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学习汉语,积累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写出以东方社会为背景的《洪秀全传奇》《帝龙》《天之娇女》《东方之花》《蜻蜓诗》和《卖笑妇》等小说、诗歌、戏剧,以及描绘异域风物的《中国》《奇异民族》《篡夺者》《征服天堂》《爱的郡主》《伊斯坎德尔》《白鸽》和《冷酷的爱》,作品除中国外还涉及日本、印度、埃及、波斯、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她又是最早将中国唐宋诗词译成法文的杰出汉学家,19世纪下半叶就翻译出李白、杜甫、苏东坡和李清照的诗词,合辑成《白玉诗书》(Livre de jade)在巴黎出版。她自豪地宣称:“我是个转世中国公主。”朱迪特是第一位当选龚古尔文学院院士的女诗人。

莫泊桑(1850~1893年)

亨利-勒内·阿尔贝·居伊·德·莫泊桑(Henri-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80年因发表短篇小说《羊脂球》而一举成名。此后,在短短10年中,他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以及其他有关文学和时事评论的文章。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在作品中,他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揭露普鲁士侵略军的暴行和法军的腐败。主要作品有《她的一生》《温泉》《俊友》等。

德彪西(1862~1918年)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一个农民世家。1872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崭露出创新精神。他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交响曲《海:三首交响素描》,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罗曼·罗兰(1866~1944年)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作家。1866年1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战期间,他发表文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25年创办《欧罗巴》杂志。30年代从事反战活动,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二战中,他支持法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著有《约翰·克利斯托夫》《狼》《丹东》《贝多芬传》《七月十四日》《理性的胜利》《母与子》《爱与死的较量》等。

普鲁斯特(1871~1922年)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作家。1871年7月10日生于巴黎一个富裕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少年和青年时代,他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炼分析批判能力。他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大师,他的句子有如九曲十八弯的江河,蜿蜒伸展,但有时也极其简洁、自然、锋利、辛辣。1913~1927年创作的《追忆逝水年华》描绘了20世纪初期巴黎上层社会广阔的画面和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高度敏感性与高度精神性融为一体,表现出小说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技巧,突破了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呈现了一个由感官展开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马尔罗(1901~1976年)

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作家。1901年11月3日出生于巴黎。毕业于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192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出版以1927年上海工人起义为背景的小说《人类的命运》,获得龚古尔奖。1936~1939年,他率领一支国际飞行中队在西班牙作战。二战期间,参加了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战后,他当选为法兰西人民联盟主要领导人之一。1959~1969年先后任新闻部长和文化部长。除《人类的命运》外,还著有《希望》《征服者》《被砍伐的橡树》《反回忆录》。

加缪(1913~1960年)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rmus),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哲学家。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农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47年起成为职业作家。加缪以“荒诞的世界”的观点从事创作,写荒诞的人和事,被称为“荒诞派文学”。他在作品中精心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其语言明朗、纯洁、质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局外人》《鼠疫》《反抗的人》《堕落》《误会》《卡利古拉》《戒严》《流放和王国》等。 nWLcw9k9nyN1MT0ln2chmvTATbLAZ1jssFi0np+BIeAfleY3eQhBy6SCqop5nC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