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

一 宗教

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毛里塔尼亚国教,但同时规定,国家保障公民有信仰自由的权利。毛里塔尼亚是西非伊斯兰化最早和最彻底的国家。公元743年,首批阿拉伯骑士来到毛里塔尼亚北部地区,开始向当地的柏柏尔人和黑人传播伊斯兰教,柏柏尔人最终接受了阿拉伯语言、习俗和宗教,于是毛里塔尼亚完全被伊斯兰化。接着,毛里塔尼亚就成为伊斯兰教由北非传入非洲其他地区的主要通道,不少毛里塔尼亚伊斯兰教徒成为向西非传播伊斯兰教的布道者。

毛里塔尼亚被全面伊斯兰化已有千年之久,是伊斯兰教世界中最封闭的国家之一。自公元10世纪至今,毛里塔尼亚一直存在着一种名叫马哈德拉的学校。这是一种以传播《古兰经》为主的传统民间学校,它在普及伊斯兰宗教和文化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摩尔族中的马拉布特文人阶层最早接受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对伊斯兰教最熟悉,长期担负着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任务,是毛里塔尼亚伊斯兰教中的权威。毛里塔尼亚穆斯林均属于逊尼派中的马立克分支学派。毛里塔尼亚的欣盖提古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伊斯兰古城之一。

毛里塔尼亚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名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国教为伊斯兰教。独立以来,政府一贯推行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的政策。1979年4月,军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国家保障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1980年4月,政府宣布毛里塔尼亚实行伊斯兰法。1985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是国家和人民的宗教,伊斯兰法是法律的唯一源泉。1991年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毛里塔尼亚国教。

伊斯兰教在保障毛里塔尼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摩尔族和黑非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政治方面时有利益冲突,但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使毛里塔尼亚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毛里塔尼亚的国家体制建立在伊斯兰教教义的基础上,伊斯兰教法是国家法律的主要依据,对国家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领袖对政府有一定的影响,但宪法规定政教分开,宗教人士不得参与政治。1961年,在毛里塔尼亚的布提里米特(Boutilimit)成立了全国伊斯兰高等学院,该学院于1972年暂时关闭,1979年迁到努瓦克肖特,改为高等伊斯兰研究学院。

二 民俗

(一)民风习俗

从地理、人文、社会诸方面看,毛里塔尼亚既是阿拉伯国家,又是非洲国家,被称为“阿拉伯-非洲之桥”,因此兼有阿拉伯和非洲的风俗习惯。

毛里塔尼亚国名中含有“摩尔人的国家”“摩尔人的土地”的意思,因其主要民族是摩尔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0%。毛里塔尼亚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进餐时不喝酒。如遇特大喜事举行宴会时,通常吃烤羊。毛里塔尼亚人非常喜爱饮茶,茶也是待客的必需品。

毛里塔尼亚是传统的牧业国家,人民世代住惯了帐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普遍住上阿拉伯式的水泥砖房。毛里塔尼亚居民无论是摩尔人还是黑人,老人还是孩童,个个能歌善舞。男人身材修长,歌喉圆浑,爱跳强有力的土风舞。女人都很健壮,一边引吭高歌,一边扭动腰肢和臀部。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色的舞蹈,舞姿各具风韵,精彩动人。

毛里塔尼亚服饰别具一格,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一般是男袍女裙。男子穿白色或蓝色的“达拉”(Daraa)大袍,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头巾,脚蹬一双光头无后跟的皮凉鞋。大袍前胸上开两条长缝,里面缝着两个大口袋,可装不少钱物。在较为富裕的地区,服饰上有多层彩色刺绣。摩尔妇女会用彩色纱布把自己罩起来,河谷地区的典型女性装束包括头巾和束腰外衣。近年来,年轻妇女穿花花绿绿的彩裙已相当流行,但较年长的妇女仍习惯穿着传统服饰。

毛里塔尼亚人至今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婚姻习俗,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彩礼、婚礼仪式和对婚姻的态度,无不反映出沙漠民族特有的粗犷气质。

在摩尔人眼中,衡量一位新娘是否美丽,其标准不是长相和服饰,而是姑娘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是否发达。哪位新娘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耸,她便是公认的美人,新郎感到自豪自不必说,家人更觉得有莫大的荣耀,同族人也感到脸上有光。在毛里塔尼亚人看来,肥胖的女人是财富的象征。

传统上,女儿的婚事都是由母亲做主,父亲不能干预。若一位小伙子看中了哪位姑娘,他的母亲便会带着礼物到姑娘的母亲那里提亲,姑娘的母亲如果同意,婚事当场便可定下来。若娶到肥胖超群的妻子,其婚礼必将异常隆重,许多人都会不辞辛劳从远道赶来,一睹新娘的“丰”采。事实上,为了造就“美嫁娘”,做母亲的总是竞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贵人家的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每日都要由仆人将油脂抹在女孩身上,并让她喝羊奶,吃富含脂肪的食物,而且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普通人家的女儿每天也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喝下大量的骆驼奶。许多女孩子从小就被母亲送到村里的“女子肥胖学校”,在那里,她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喝”。除此之外,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定时脱去衣服在软沙上翻动打滚,据说这样可以将身体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成为只见肉不见骨的“胖闺女”。毛里塔尼亚政府已经认识到肥胖不利于国民的健康,因此,倡导妇女开展减肥运动。从1995年开始,毛里塔尼亚政府掀起了反对强迫女孩进食的运动,并通过公益广告等方式大力宣传“肥胖有损健康”的理念。然而,2001年的民调结果显示,近三成15岁至49岁的妇女仍在进行“强行进食”的训练。这一方面是因为“79%的妇女不看(或没条件看到)电视、不听广播”,即不受宣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肥胖是美”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时难以改变。2003年,毛里塔尼亚国家妇女事务部还发起了一场“苗条运动”,但收效也不大。

(二)婚礼习俗

毛里塔尼亚人的婚礼较为烦琐,包括彩礼、订婚、送亲、迎亲、婚宴等程序。在订婚仪式上,男方要给女方礼金及与其地位相符的彩礼。而女方为答谢男方的慷慨,通常会将一部分彩礼或礼金返还给男方。婚礼时,新郎、新娘的结婚服装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新郎身着崭新白色或蓝色的肥大长袍,头上缠着一条长达3米多的白色头巾。新娘则穿着色泽鲜艳的花裙子,头上缠着同裙子一样颜色的布围巾。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在一起共同生活一个星期,便各自返回自己父母身边。两个月后,再共同生活几天,随后再分开。就这样反复循环,前后持续两年时间。两年后,新郎同亲朋好友一道,牵着数头骆驼来到新娘家,将新娘接回去,从此开始互不分开的夫妻生活。毛里塔尼亚人的婚俗之所以如此,有其历史渊源。在过去,毛里塔尼亚人结婚都很早,通常女孩子10多岁就出嫁了。新娘还是个孩子,婚后每隔几天就要回娘家,将新婚遇到的各种事情讲述给母亲听,母亲则仔细教导她如何做个好媳妇、伺候好公婆、照顾好丈夫。两年后,新娘长大成人,能够独立处理家事了,便离开母亲,新郎新娘两地分居的生活才告结束。

在毛里塔尼亚的女性看来,女人多次结婚、离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这不仅说明自己具有女性的魅力,也体现了男人们对她的爱慕。毛里塔尼亚的男性并不认为娶离异女性为妻有丝毫的难堪或尴尬,比起未婚或没有婚姻经验的女子,他们对于离异女性更加青睐。

(三)社交习俗

毛里塔尼亚人的社交习俗可以用下述几句话来概括:

西非毛里塔尼亚,号称多帐篷国家;

伊斯兰教为国教,教规恪守心中挂;

国民谦恭讲礼貌,迎宾骆驼奶当茶;

普遍喜爱绿颜色,日子喜双单受怕;

当众接吻最厌弃,东西忌用左手拿。

(四)生活习俗

毛里塔尼亚气候极为干燥,气温又特别高,一般房屋散热性又不好,所以普遍使用散热较快的帐篷。尖顶帐篷处处可见,即使在首都,也有不少人在院内或郊区另搭帐篷,作为乘凉和休息的场所。毛里塔尼亚人还把在帐篷里招待宾客视为高雅之举,即使国家元首主持的国庆宴会,也常常在帐篷里举行。故此,人们风趣地把这个国家叫作“帐篷国家”。他们招待贵宾心意非常赤诚,喜欢用当地最盛情的习俗——拿大葫芦瓢当场挤骆驼奶给客人喝,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招待客人进餐后,常常还要再请客人喝上三杯加糖的薄荷茶。此举是希望客人带着甜味告别,以便留下美好的回忆。毛里塔尼亚喜爱绿色,视绿色为吉祥、光明和幸福的象征。

(五)礼仪习俗

毛里塔尼亚人在公众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要同客人紧紧握手,热情问候。有时谈话从开始到结束,主人都会紧握客人的双手,并且热情地注视着对方。他们相互见面时,不仅要问对方好不好,还要问对方的牛、羊或骆驼好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牲畜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十分重要。毛里塔尼亚人在遇到熟人时不仅要彼此热情握手,长时间寒暄问候,还要按民族习惯互咬一下对方手臂,以留下痕迹作为纪念。分别时,还要互相下跪虔诚祝愿,最后甚至挥泪道别。毛里塔尼亚最隆重、最高级的迎宾礼仪要属骆驼迎宾礼。当外国贵客来临时,身穿民族服装的主人会走上前去给客人敬献骆驼奶,为客人洗尘,客人必须喝一口,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夹道欢迎时,身上披红挂绿的骆驼群在前面开路,场面十分壮观。

(六)信仰习俗

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的毛里塔尼亚人每日要进行五次祈祷,即中午一次,上午和下午各两次。祈祷前要洗手洗脸。由于当地水少,人们常以黄沙代替,用沙擦手擦脸。然后整理衣服,面向麦加圣城的方向,虔诚祷告。毛里塔尼亚人忌讳当众接吻,认为这是有失文雅的举动,是令人羞耻和厌恶的行为。他们的习惯是妻子不能与丈夫一起吃饭,只有在丈夫吃完饭后,妻子才可吃饭。他们有双日表示“吉祥如意”,单日表示“灾祸不利”的习俗,因此把双日视为良辰吉日,是办喜事的好日子;把单日视为凶多吉少的日子,好事多要避开单日。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和食物,认为这种举止是对人的不尊重和有侮辱之嫌的一种行为。他们忌讳将饭菜撒在地上,认为这是对神的冒犯和亵渎。

(七)饮食习俗

毛里塔尼亚的饮食习俗多受阿拉伯和非洲多元文化的影响。厨房是充满想象力的女性的竞技场,她们能制作多种菜肴并对传统菜肴加以改进。毛里塔尼亚人一般以“烤全羊”来款待贵宾。人们非常喜欢喝绿茶,煮的茶浓如咖啡,茶里要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鲜薄荷叶,味道香甜醇厚,略带苦涩味。他们用餐时不用餐具而用双手。吃肉时用手撕,吃饭用手抓,只是在一些官方场合才使用西式餐具。毛里塔尼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讲究菜肴鲜、嫩、香,注重菜肴量大实惠。

②口味一般不喜欢太咸,偏爱辣味。

③习惯以米饭为主食,对面食品种也乐于品尝。

④副食喜爱牛肉、羊肉、鸡、鸭、鱼、虾等;蔬菜爱吃卷心菜、辣椒、西红柿、豆类、黄瓜、洋葱等;调料爱用胡椒粉、辣椒粉、丁香、玉果、椰子油、棕榈油等。

⑤偏爱烤、烧、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

⑥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川菜。

⑦很欣赏手抓羊肉、烤鸭、香酥鸡、鸡脯冬瓜、锅烧牛羊肉、炸香蕉片、咖喱牛肉、炸烹虾、炝青虾、烤全羊等风味的菜肴。

⑧进餐时不喝酒,通常以水和骆驼奶为主要饮料,还很喜欢喝又浓又甜的绿茶。

⑨喜食香蕉、椰子、哈密瓜、西瓜、杧果等水果,干果喜食花生米、腰果等。

三 节日

节假日:

公历1月1日,元旦;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4月5日,穆斯林元旦;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25日,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纪念日;

6月4日,全国实行伊斯兰法日;

6月9日,全国残疾人日;

7月5日,全国取消奴隶制日;

7月10日,武装力量日(1978);

8月4日,全国抗旱日;

8月12日,全国植树日;

11月28日,毛里塔尼亚独立日;

回历3月12日,穆斯林圣诞节;

回历10月1日,开斋节;

回历12月10日,宰羊节(古尔邦节)。

政府、企业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公休日。政府周一至周四办公时间为上午8点至下午5点,周五办公时间为上午8点至中午12点。

斋月办公时间为:周一至周四上午9点至下午5点,周五上午9点至中午12点。军队、警察、医院、诊所以及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受斋月影响。 cY0UVaH1+853vZ+/x6rzdjvakOdjXk4YclTcnYaWKyW9UzXSVfEcCpvkrtvOap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