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日月星辰的产生

人类所说的自然只是人所能够认识到的自然,一旦这些自然超出了人的认识限度,就成了不可理解的谜。在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中,都有崇拜日月星辰的古俗。日月星辰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日食月食等扑朔迷离的景象,都让鄂伦春族初民产生了无限的敬畏,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诠释日月星辰的来历。

(一)日月起源神话及寓意

太阳从哪里来?神话《太阳为什么耀眼》 已经给出了几个基本信息:一是月亮和太阳产生以前,大地是“混沌沌的一团”,这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做了分析;二是他们是性别不同的两个人:太阳神是个姑娘,月亮神是个小伙子;三是在他们谁都不愿意分工到白天的时候,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采用最古老的方式——抓阄,其实还是命由天定思维观念的反映;四是“桦树粉”(这个神话故事有一个变体:太阳害羞,怕人看见,便在自己的脸上涂抹了很多明晃晃的桦树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这又进一步强调了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鄂伦春人的鲜明特征。另外一则神话《小伙子和太阳姑娘》 ,太阳姑娘仍然是女性。这种把太阳视为女性,把月亮视为男性的观念,在满-通古斯语民族中的其他一些民族,如鄂温克族、赫哲族神话故事中关于太阳、月亮的性别观念是一致的。而这种性别观念很可能来源于鄂伦春族先民们对太阳给万物带来光明、滋养生命的功能性认识,太阳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生殖能力的象征,在太阳的光辉下,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生不息。

来自《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中的鄂伦春族神话《达公射太阳》,讲述了天空由十二个太阳到一个太阳的经过:

据说原来天上有十二个日头。有一达公,具有超人的体力,他一顿饭就可以吃下一只虎、三头熊和十二只狍子,还能喝干一条河流的水。他用大兴安岭特有的依其松做了个大弓,拔下十二棵白桦树做了大箭,准备就绪,他用弓箭射下了十一个太阳,太阳掉在地上砸出深坑,水从坑里冒出来形成了河和湖。此时,达公的体力大大下降,在他用第十二支箭射第十二个太阳的时候,箭扎在太阳上,箭头没有透过去,于是,箭杆烧成了白灰飘落下来,变成了白雾,世间从此有了雾,有了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太阳,有了人类生活需要的弓和箭,整个世界也才渐渐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则神话很多细节极具鄂伦春族特色:大兴安岭的依其松、用来造箭的十二棵白桦树,这些都是鄂伦春族人民特有的狩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达公就是这里的英雄,更像这里的天神,他有超人的体力,能拔下大树,一顿饭能吃下一只虎、三头熊、十二只狍子,还能喝干一河的水。达公的一系列行为,射落了十一个太阳,使天空只有一个太阳,更适合人类生存。他射落的太阳在地上砸出了深坑,有了河、湖。他同时为人类制作了生产工具——弓和箭。这些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现在一个太阳的来历,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新生乡流传着《二郎担山赶太阳》的神话,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故事大致内容是: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天空有十二个太阳,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出现一个太阳,很多修长城的人因天气炎热和劳累而死。这事被天老爷知道了,便派遣他的外甥杨二郎担山赶太阳。杨二郎担起十二座大山追赶太阳,追上一个就用大山压住一个,一连气压了十一个,就剩最后一个没有追上,这个太阳躲在了蚂蚱菜底下藏了起来。杨二郎没有找到第十二个太阳,只好回天庭复命去了。天老爷并没有责怪他,因为天老爷认为剩下一个太阳正好留给人间照亮六个时辰,剩下六个时辰人们可以睡觉休息。

在这则神话中,用大山压住十一个太阳的杨二郎不同于达公,他是天神,所以他较达公更容易做这件事。由于杨二郎的劳作,十一个太阳被压在大山底下。从此,人们免受十二个日头的照晒,人类有了能够长久生存的环境。所以,他和达公一样都是创世英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鄂伦春族先民崇高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

有一则日食神话讲到,“很久前的一天,人们像往常一样,男人们出去狩猎,女人们去山上采集,几个孩童在小溪里游泳。正在孩子们玩得高兴之时,天空的太阳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黑洞洞的天空和几颗星星。见此情景,男人和女人都慌作一团,不知该去往何处。女人们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就一边喊叫一边敲着桦皮篓。孩子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黑暗惊慌失措:有的坐在沙滩上哭喊,有的没来得及上岸仍旧在水里喊叫……,他们都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天空有了一丝光亮,一点一点地,太阳也逐渐露出了头,人们开始欢呼起来” 。这里,人们对太阳的突然消失而感到神秘,因此充满无限恐惧和敬畏。

在隋书金编写的《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和《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中,有神话故事《小伙子与太阳姑娘》(《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中也有记载,词条为:太阳姑娘),该神话故事在大、小兴安岭一带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故事讲:

很早前,大兴安岭白嘎拉山下有一个美丽湖泊,湖边有一“撮罗子”,里面住着一个鄂伦春小伙子。一天,小伙子出猎时,偶然见到从天上飘下来一片云彩,落入湖泊后变成七个美丽的仙女,这七个仙女中,最小的一个叫太阳姑娘。小伙子与太阳姑娘偶遇后,两人互相倾慕。太阳姑娘返回天界前,在一绽开裂缝的大石头上小解,小伙子也效仿姑娘小解。七七四十九天后,这块巨石居然育出一婴儿,他是太阳姑娘和小伙子的孩子。

天神恩都力 知道了,将太阳姑娘罚落人间和凡人一样过苦日子。在人间,太阳姑娘与小伙子成婚,他们给孩子起名叫莫日根布库。不久,太阳姑娘被母亲召回,且不让她再回人间。太阳姑娘想出神鸟传音的办法,传讯给小伙子和他们的儿子莫日根布库,父子俩按照白胡子老头的指引,攀登鹿角上了天,摆脱了太阳姑娘母亲的种种刁难之后,小伙子带着儿子与太阳姑娘一家三口返回人间,重得团聚。

该故事反映了猎人莫日根与太阳姑娘的性爱关系,也即人神之间的性爱关系。从这种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姑娘不像我们上面讲到的一些太阳神话中所描述的太阳那样神圣威严,无法接近。故事中的太阳姑娘实质上是鄂伦春姑娘追求纯真爱情的化身。该故事反映了人与周围自然的联系,与世界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当然,这与鄂伦春族崇信萨满教及萨满教所倡导的“万物有灵”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同时,鄂伦春族出现太阳姑娘这样的神话故事也有可能是受周边汉族“牛郎织女”等类型神话故事影响的结果。

鄂伦春人崇拜月亮神“别亚”。在鄂伦春人所供奉的各种神像上,很多都画着月亮。鄂伦春人每年正月十五和二十五都要朝拜月亮,八月十五还要供奉月亮。鄂伦春人狩猎数日,若打不到猎物,就要在“仙人柱”外面放一干净的盆子,猎人在盆旁向月亮叩拜,祈求月亮帮助他们打到野兽,第二天观察盆子,盆内有哪些兽毛,就会打到哪些野兽。如遇月食,同样认为是天狗在吃月亮,人们也要敲盆、叩头搭救,“吓退”天狗。

在《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中,有一则鄂伦春族神话《月亮神的传说》:

相传,月亮是个慈善女神,她的一只手端着大锅,另一只手拿着饭勺,双目炯炯,注视着大地,什么地方出现饥饿,她就向什么地方施以食物。猎人几天几夜打不到猎物时,就在月亮下面举行“加龙那”仪式,将干净的桦皮盆子放于月光下,并跪地磕头祷告。第二日早晨,盘内有什么兽毛,就意味着出猎时会打到什么猎物。

这则神话故事说明,在鄂伦春人的心中,月亮作为神灵对鄂伦春族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人们把能否打到猎物,打到多少猎物,都寄托于月亮这个慈善的女神身上。

在北方民族萨满教太阳神话中,往往都有月亮相伴,她是与太阳一起创生的自然女神。如《太阳为什么耀眼》中讲,玉皇大帝派遣了一个月亮神与一个太阳神同时来到人间,创造了光明。 神话《白天为啥比黑夜亮》讲述了太阳和月亮的神奇故事,也阐释了白天和黑天产生的经过:

传说得勒钦(太阳)和别阿(月亮)是一男一女,日为男,月为女,有人说他们是一对夫妻,还有人说他们是一个额妮(妈妈)生养的亲兄妹。据说天神恩都力不允许他们总在一起,就用手在天上划了一条道,让他们沿着这条道一前一后分开走。得勒钦路过地上的时候就是白天,别阿路过地上的时候就是黑天,他俩在一块儿的时候,天就黑了。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三条信息。一是这里的日神和月神不像许多其他民族神话故事叙述的日神月神驾车在天上不停地运行。天神恩都力“用手在天上划了一条道,让他们沿着这条道一前一后分开走”,其实,这只是非常朴素的彼此追逐,凸显了狩猎民族原始文化特色。二是从材料可知,“有人说他们是一个额妮(妈妈)生养的亲兄妹”,这条信息很重要,“一个额妮(妈妈)生养”,并没有提及得勒钦和别阿的父亲是谁,他在哪里。从这里我们猜测,鄂伦春族先民是否存在着血缘婚?故事是否发生在母系氏族时期?如果是这样,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种婚姻制度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婚姻制度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并且,日月被人格化,无论他们是一对夫妻还是一个妈妈生下的亲兄妹,都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日月的理解,反映了自然现象与人间生活的联系。三是日神和月神组成的这种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得勒钦路过地上的时候就是白天,别阿路过地上的时候就是黑天,他俩在一块儿的时候,天就黑了”,也许有了这种自然秩序的确立,才形成了今天宇宙的运行秩序。这些充分体现出鄂伦春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独有的思维方式。

(二)星辰起源神话及寓意

在鄂伦春人星辰神话中,北斗星的神话较为普遍,黑龙江呼玛、逊克一带流传最广,《北斗星的来历》神话故事讲:

古时有一对夫妇,媳妇在家采野菜、做饭、熟皮子、缝衣服、放马……,无所不做;可丈夫性情暴躁,除了打猎,什么也不做。日久天长,媳妇不堪忍受折磨,骑上马带上猎犬逃走了。路过奥伦(仓库),准备上去拿些东西,可恰巧丈夫追了上来。媳妇想从奥伦跳下去一死了之。谁想往下一跳,非但没有摔死,反倒同马、猎犬、奥伦一起飘起升上了天。丈夫急了,用弓箭射她,结果射中了奥伦的柱子。其实是媳妇和善、勤快、能干之事感动了恩都力,是恩都力救了她,并封她为奥伦博如坎神,掌管和保护人间的仓库。据说,奥伦的四根柱子就是北斗星的四个角,其中一条歪的是被她丈夫射的,另外三颗星是奥伦的梯子,这便是北斗星的来历。所以鄂伦春人把北斗星又叫“奥伦”,称呼住在北斗星里的媳妇为奥伦博如坎,并把她奉为保护仓库的女神。后来鄂伦春族留下了一个规矩,家家户户,世世代代,每年除夕、正月初一或八月十五的晚上,都要祭拜北斗星。

故事中,媳妇长期遭受丈夫欺凌,在不堪忍受丈夫折磨的情况下,选择逃走。可她的丈夫不肯放过她,媳妇无奈之下准备跳下自家的奥伦,一死了之。但天神恩都力解救了她,她不但逃脱了丈夫的魔掌,而且还和奥伦一起升上了天,变成北斗星,恩都力封她为奥伦博如坎神,掌管和保护人间的仓库。“奥伦”作为仓房,鄂伦春人把北斗七星称为“奥伦”神,认为她们是七个姐妹,是主管仓库的女神。奥伦、仓房、北斗七星,在鄂伦春人的思想中具有同一性:北斗星像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天空中,“它是一种丰收的象征,是充裕和丰实的象征,这对于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来说自然非常重要” 。“媳妇在家采野菜、做饭、熟皮子、缝衣服、放马……,无所不做”,“丈夫动辄对媳妇拳打脚踢”。后来,媳妇被恩都力所救,成为女性神“奥伦博如坎”,担负着贮存和管理猎物等职司,女性的地位有变化,但本质上变化不大,这和妇女在原始社会的社会分工情况是不谋而合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女神的地位,乃是关于妇女以前更自由和更有势力的地位的回忆。” 在有星光的夜晚,总能看到北斗星守候在天宇之中,年年如此,岁岁依旧,所以人们常在岁末祈祷,祈求长命百岁,求得女神护佑。

在《额尔德穆》神话中,巨灵额尔德穆奉天皇之命下界创造了如天堂一样美丽的大地,由于他迟迟不归而被天皇开除出天堂。但他向天堂索要了一些会跑、会飞、会游、会爬、会入土的生灵。天皇认为额尔德穆索要之物合理,便下令将天堂的飞禽走兽各半分给他。于是,天堂的飞禽走兽形的星群像流星一样滑落大地:虎星群、豹星群、猪星群、鹿星群、走兽星群、飞禽星群、小生灵星群……。后来,他还强迫六犴星降临大地,生育了无数后代。 这个故事提供给我们一条重要信息,天皇派遣下界的飞禽走兽,都跟星星一样闪亮:虎星群、豹星群、猪星群、鹿星群、走兽星群、飞禽星群、小生灵星群等。确切地说,这些飞禽走兽都是天上的各星神,它们来到人间,不管是否从此褪去了天神的光环,人间生活情境都与天界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巨灵额尔德穆被天皇派遣下界建造大地,以及向天皇索要天堂的飞禽走兽基础之上的。这是早期鄂伦春人对天体自然现象与人间生活关系的丰富联想,反映了创世主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CGLj1e2rEnjRn7o7+vuoj9ChDQF7TYzxkQFSK8JtcSrYNG9l3ShFCs192xKZ9Vz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