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国内研究状况

梳理国内学界对鄂伦春族神话的相关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统计,截止到2016年3月,在学术文献范围内,以“鄂伦春族神话”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为0篇;摘要中出现“鄂伦春族神话”的检索结果为22篇,年份分布为:1986年1篇、1987年1篇、1988年1篇、1991年2篇、1995年1篇、2004年1篇、2005年1篇、2006年1篇、2008年3篇、2009年1篇、2012年1篇、2013年2篇、2014年2篇、2015年4篇;以“鄂伦春族神话”为主题的检索结果为24篇,年份分布为:1986年1篇、1987年1篇、1988年1篇、1991年2篇、1995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1篇、2006年1篇、2007年1篇、2008年4篇、2009年1篇、2012年1篇、2013年1篇、2014年2篇、2015年4篇。其中交叉存在于各检索词中的文献有22篇。所以,专门对鄂伦春族神话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的仅有24篇。在这24篇中,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近20年间仅占6篇,21世纪的15年间占18篇,可见其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

但在文献检索中,运用“鄂伦春族”和“神话”两个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的结果有237篇,年份分布为:1980年1篇、1981年2篇、1986年1篇、1987年2篇、1988年6篇、1989年3篇、1990年3篇、1991年3篇、1992年1篇、1993年2篇、1994年1篇、1995年2篇、1996年4篇、1997年4篇、1998年5篇、1999年4篇、2000年4篇、2001年6篇、2002年4篇、2003年4篇、2004年9篇、2005年7篇、2006年6篇、2007年9篇、2008年20篇、2009年15篇、2010年10篇、2011年15篇、2012年20篇、2013年18篇、2014年24篇、2015年22篇。这个检索结果再次说明:在以往相关鄂伦春族神话研究中,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20年间仅占44篇,而其余193篇都是21世纪的15年里完成的。其研究方向主要以文学、民族学、文化学研究为主。

笔者用万方检索,其结果显示出与上述相同的研究趋势。以“鄂伦春族神话”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为0,以“鄂伦春族神话”为学术论文的检索结果为14篇,其中期刊论文10篇,学位论文4篇。年份分布为:2015年3篇、2013年1篇、2011年1篇、2009年2篇、2008年4篇、2007年1篇、2006年1篇、2005年1篇,全部为21世纪15年以来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前检索结果为0。

以上期刊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鄂伦春族人类起源、鄂伦春族族源、鄂伦春族萨满、鄂伦春族图腾崇拜、鄂伦春族的自然观等方面,具体到以“鄂伦春族神话”为标题进行研究的,没有专文、专章研究,只散见于部分文章或著作中。下面,笔者就每一阶段的研究状况和特点分别予以概述。

(一)鄂伦春族神话的采集与整理阶段

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主要成果之一是系列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即鄂伦春族调查材料之一至十三。 报告中的一些章节向我们传递了鄂伦春族神话的信息。如:《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情况》,记述了鄂伦春人的来历、五大姓的传说、萨满教、鄂伦春族崇拜的诸神以及丧葬、祭祀中的禁忌等,讲述了英雄欧新波、阿勒塔聂、无名猎手故事以及萨满故事和一些无名故事等。

其次是《鄂伦春族简史》。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持,开始编写各少数民族简史和简志,到1963年完成初稿,并由民族研究所全部付印。1983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伦春族简史》,除了进行部分修订和充实外,基本上保留了1963年初稿内容。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文革”原因,少数民族研究工作处于停顿状态,鄂伦春族的研究工作也由此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在这种情况下,鄂伦春族研究工作得以恢复。

总之,此阶段国内对鄂伦春神话研究起步较晚,但毕竟研究已经开始。尽管见诸世面的有关专门研究鄂伦春族神话的著作没有,可《鄂伦春族情况》(鄂伦春族调查材料之一至十三)、《鄂伦春族简史》等编著,也可以称作是间接性的田野调查和辅助性的文本资料,为鄂伦春族神话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性宝贵素材。

(二)鄂伦春族神话研究拓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笔者将其视为鄂伦春族神话研究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党和政府以及各省区市更加重视民族工作,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但专门研究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作品大量出现,一些研究鄂伦春族神话的故事集、故事选、传说选等具有针对性的作品、理论著作、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等也相继出现。

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特点。(1)作品集或作品选增多。重要文献有:《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集、第二集)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 、《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第十五卷) 、《鄂伦春民间故事集》 、《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集》 、《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 、《鄂伦春民间文学》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 、《大兴安岭民间文学集成》(上、下) 、《黑河地区民间文学集成》(上、下) 、《塔河民间文学集成》 。其他还有《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选》《黑龙江民间文学》等 。(2)理论著作增多。据笔者统计,有90余部。重点文献有:《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 《鄂伦春族简史》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论文选》 《鄂伦春族研究》 《萨满教与神话》 《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文学》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 等。

此外,国外关于神话的研究论著被译介进来,对开拓思路,推动国内神话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对本书研究鄂伦春族神话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重要文献有:《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原始思维》《传说论》《神话学入门》《比较神话学》《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图腾崇拜》《西方神话学论文选》《语言与神话》《神话——大众文化诠释》等

以上著作的主要特点是:(1)作品集或作品选中收集的故事较多。这为本书文本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尤其像《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等,将鄂伦春族神话单独列为一部分,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2)理论著作增多。无论是对鄂伦春族族源的探究,还是有关萨满教的论述,抑或是图腾崇拜,都从文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等角度给予了笔者一定启发,为本书的研究拓展了思路,受益颇多。(3)多数作品集或作品选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狩猎故事、爱情故事、动物故事、鬼怪故事等放在一起列出,没有明确分出哪些是具体神话故事,研究起来迷惑性较大。(4)针对鄂伦春族神话研究的理论著作较少,研究点较为分散。笔者研究发现,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1983年)一书中设有一节,分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四个部分,对鄂伦春族民间文学做了系统介绍。徐昌翰、隋书金、庞玉田等著的《鄂伦春族文学》中,有专门一章对鄂伦春族的动物神话、自然神话、起源神话、萨满神话进行了划分和概括,此外未发现其他学者进行过类似的总结归类,大多数研究著作常常是一笔带过,未做重点研究。

这一阶段,学术期刊增多,研究方向和领域都较前一阶段明显扩展和扩大。根据笔者在知网的统计,截至2016年3月,论文中涉及鄂伦春族神话的有100余篇,其中有44余篇论文是以鄂伦春族神话的某一方面为主题展开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重要参考文献有:(1)鄂伦春族人类起源研究。如《鄂伦春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浅探》《“恩都力”与“女娲”泥土造人的异同——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与汉族抟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比较》等 。(2)鄂伦春族图腾崇拜研究。如《黑龙江沿岸通古斯满语民族鄂温克人与鄂伦春人的某些自然崇拜》《试论鄂伦春等北方狩猎民族神话中的崇熊意识》等 。(3)鄂伦春族宗教信仰研究。如《从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看其信仰习俗》 。(4)鄂伦春族萨满教研究。如《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教文化》《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与神像》《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阿尔泰语系民族萨满教神话探微》等 。(5)其他研究。如《鹿神与鹿神信仰》《北斗七星信仰探微》《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鱼、花神话研究》等 。(6)比较方面的研究。如《通古斯满语族诸民族的射日神话比较》、《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有关熊、虎、鹿神话比较研究》、《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部落征战神话比较》(上)、《满-通古斯语族与汉族部落征战神话比较》(下)等

上述论著的主要特点是:(1)研究视角较广,内容涉及鄂伦春族族源族称、人类起源、图腾崇拜、宗教信仰、萨满教、其他自然神话、动物神话、树木神话,以及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熊、虎、鹿等动物神话的比较。(2)研究多集中于萨满教。笔者对这一阶段在知网刊发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44篇中有15篇是关于萨满教研究的,本书从此类研究中得到很多启发。(3)研究点比较分散,缺少对鄂伦春族神话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

(三)鄂伦春族神话研究深化阶段

21世纪初至今,笔者将其视为鄂伦春族神话研究的深化阶段。经过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学界逐渐对鄂伦春族神话研究产生了兴趣并给予了较多关注。21世纪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工作支持力度加大。2005年,国家民委决定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这次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 。2009年,《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一)、《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二)出版发行。新版《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二)中对鄂伦春族神话内容涉及更多,代表性更强。这一时期,由专家、学者出版的鄂伦春族神话故事集、神话选等作品并不多见。姚宝瑄在《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收集了15篇鄂伦春族神话故事,并将其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天体神话和英雄神话四个类型,为本书做进一步神话类型的分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目前学界多数研究者对鄂伦春族神话进行的不同领域的局部研究基本是以前几次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内容为基本素材的。

这一阶段国内外理论著作较多,笔者搜集到60余部。与本书研究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有:(1)萨满教的研究:《萨满论》《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 ;(2)人类起源的研究:《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鄂温克族神话研究》 ;(3)图腾崇拜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图腾崇拜》 ;(4)比较方面的研究:《通古斯-满语族神话比较研究》 等。此外,《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神话何为》《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中国民间文艺学》《神话与神话学》《结构主义神话学》等著作相继问世 ,这些著作从理论层面对神话进行了阐释,对研究解读鄂伦春族神话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国外学界的神话研究论著译介到我国较以前明显增多,主要国家有美、俄、英等国。重要文献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故事形态学》 《金枝》 等。这些著作,使我们了解了国外学界在民俗学领域,特别是民间文学神话研究中的一些程式理论、研究方法、范式以及运作过程,有类型、母题等细节研究,也有各种神话学派的理论争鸣等,都给中国神话研究带来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快速发展,也为本书写作提供了诸多参考和启发。

这一阶段的学术论文情况是:学术论文较多,研究范围较广。笔者从知网统计,截止到2016年3月,共有189篇文章。研究的侧重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鄂伦春族神话本身的某一个点上,而是由局部研究向整体研究过渡,其中不乏与其他民族进行共同性与差异性、宏观与微观、历时与共时的比较,虽然研究点仍然很分散,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宽和加深,神话情节、母题、结构、类型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日益凸显。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文献有:(1)鄂伦春族人类起源神话,如《鄂伦春神话——人类的起源》 ;(2)自然崇拜,如《从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看鄂伦春人的自然生态观》 等;(3)动植物崇拜,如《鄂伦春族图腾文化:人类远古的幻想和寄托》 等;(4)萨满神话,如《黑龙江流域萨满神话的研究》 等;(5)比较方面的研究,如《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生人神话比较研究》 等;(6)综合研究,如《论我国通古斯诸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崇拜》《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神话谱系演化研究》《中国萨满教80年研究历程》《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母题的流传与演变》等

随着鄂伦春族神话研究的深入发展,很多青年学者的硕博学位论文内容也不同程度地涉及了鄂伦春族神话。另外,国内与国际学术会议、论坛频繁召开,学界一批研究鄂伦春族神话的专家、学者纷纷在会议/论坛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同与会人员广泛交流,将鄂伦春族神话介绍给更多的神话爱好者,为鄂伦春族神话研究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鄂伦春族神话的研究情况是:(1)研究起步较晚。尽管俄国、日本等国外学者19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曾经对我国通古斯人(当时鄂伦春族一部分被称作通古斯人)萨满神话进行过研究,但相比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较晚,即使是与邻近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相比都较晚,和汉族相比就晚了更多。从严格意义上说,1963年编印的《鄂伦春族情况》(鄂伦春族调查材料之一至十三),涉及了鄂伦春族神话内容,虽然此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部分、哪些材料属于鄂伦春族神话,尽管它只是作为《鄂伦春族情况》的辅助材料,但是它毕竟为以后各个时期各个层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研究基础。(2)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鄂伦春族研究工作由于社会环境原因,遭到干扰和破坏,研究一度中断。此后,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鄂伦春民间故事集》、《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集、第二集)和《鄂伦春族简史》。21世纪以来,由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及《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所编的《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二),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些材料基本上保留了1963年调查材料的内容。(3)著作、论文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增多,但基本是对《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涉及的神话材料进行的文本研究和内容梳理,缺乏系统研究。(4)比较研究出现并有增多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近16年来,国内外将鄂伦春族神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比较研究的方面上来,有满-通古斯诸民族之间的比较,也有鄂伦春族神话和其他不同少数民族神话、汉族神话的比较,甚至有和希腊、朝鲜民族等国际民族神话的比较,比较的视域范围和角度都在不断扩展和增多。一些国际会议的召开,对鄂伦春族神话研究起到了助推作用。

基于此,笔者认为,对鄂伦春族神话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还付诸阙如。为进一步推动鄂伦春族神话研究,在认真梳理总结前人学术成就的同时,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是本书的研究目标。 7GXwlwRifJdNZvNPOii5G49CIst4JA0kqGm1ZF9XvLvpL0loCUf9gI5/YuZ602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