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E.1 “全面小康”进程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体检测
——2000~2017年动态趋向分析

王亚南 段涛 魏海燕

摘要: 2000~201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从45.54%下降为40.46%,第三产业从39.79%上升至51.63%;收入法产值构成中“居民部门”劳动者报酬从51.38%下降为47.51%,“政府部门”生产税净额从15.40%下降为14.19%,“企业部门”营业盈余从19.06%上升至24.74%;支出法产值构成中最终消费率从63.30%下降为53.62%,资本形成率从34.33%上升至44.41%;初次分配收支中财政收入比从13.36%上升至20.87%,居民收入比从46.37%下降为44.82%,居民消费率从35.91%下降为31.46%。产值、财政收入、支出、居民收入、总消费人均值地区差均缩小,居民收入、总消费人均值城乡比也均缩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多有改善。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评价:城乡、地区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测评为92.21;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自身基数值纵向测评分别为230.10、161.72、117.96和103.81。横向看距离理想值存在差距,纵向看各五年期以来进展明显。

关键词: 全国 经济增长 结构优化 检测评价

中国经济增长通用指标检测体系包含国家现行统计制度下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体系一个主体子系统,国际通行的收入法产值结构体系、支出法产值结构体系两个辅助子系统,面向公共经济生活、人民经济生活的初次分配收支综合一个附加子系统。限于篇幅,各子系统分别设置为一图,难以充分展开。全国数据检测更多细节可参看技术报告、排行报告由不同侧面展开的纵向历时动态、横向共时静态对比分析。

一 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子系统检测

2000年以来全国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见图1。

图1 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

左轴面积:一、二、三产产值人均值(元转换为%),其间呈直观比例,其和为三次产业产值人均值。左轴曲线:二、三产产值构成比(%)。右轴曲线:三次产业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无差距=1)。限于制图空间,总量置于后台数据库同步演算,后同。图中省略若干年度,文中描述历年变化包括省略年度,后同。

(一)三次产业结构产值

2000~2017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产值总量由100280.10亿元增长至827121.7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8.2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3.21%,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17%,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43%,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5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23%。

三次产业产值人均值由7942.00元增长至59660.00元,2017年为2000年的7.51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59%(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值演算增长率略低于总量演算增长率),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60%,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87%,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9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61%。

在此期间,全国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4929缩小为1.3491,缩减9.63%,其中“十五”期间(2000~2005年,以“九五”末年2000年为基数,以下类推)扩增0.53%,“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缩减5.99%,“十二五”以来(以“十一五”末年2010年为基数)缩减4.38%。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多之后的区域“均衡发展”策略已经取得实际成效。

(二)三次产业构成成分

1.第一产业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总量由14717.40亿元增长至65467.6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4.4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9.18%,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9.5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7.54%,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3.71%,上年以来年度增长2.82%。

第一产业产值人均值由1165.59元增长至4722.16元,2017年为2000年的4.0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8.58%,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9.03%,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6.99%,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3.15%,上年以来年度增长2.25%。

在此期间,全国第一产业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2558扩大为1.3004,扩增3.55%,其中“十五”期间扩增2.93%,“十一五”期间扩增1.23%,“十二五”以来缩减0.62%。这体现国内第一产业区域分工战略的现实进展。

第一产业构成比从14.68%明显下降到7.92%,降低6.76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3.0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2.11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1.6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第一产业主要功能由参与经济发展转向保证基本民生。

2.第二产业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第二产业产值总量由45664.80亿元增长至334622.6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7.33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43%,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76%,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8.29%,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92%,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2.84%。

第二产业产值人均值由3616.57元增长至24136.21元,2017年为2000年的6.67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81%,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1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7.74%,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33%,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2.21%。

在此期间,全国第二产业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5503缩小为1.3310,缩减14.14%,其中“十五”期间扩增0.93%,“十一五”期间缩减10.00%,“十二五”以来缩减5.48%。这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已经取得实际成效。

第二产业构成比从45.54%明显下降到40.46%,降低5.08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1.4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0.62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5.94个百分点。这体现工业化进程与“后工业化”进程在我国双重叠加的发展效应。

3.第三产业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总量由39897.90亿元增长至427031.5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10.70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4.96%,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5.2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9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1.07%,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39%。

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值由3159.84元增长至30801.63元,2017年为2000年的9.7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4.33%,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4.70%,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38%,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0.4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77%。

在此期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5641缩小为1.4488,缩减7.37%,其中“十五”期间扩增2.22%,“十一五”期间缩减3.81%,“十二五”以来缩减5.79%。这表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间“均衡推进”已经取得实际成效。

第三产业构成比从39.79%显著上升到51.63%,增高11.84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1.5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2.74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7.56个百分点。这体现“后工业化”进程发展成效已经超越工业化进程发展成效。

二 收入法产值构成子系统检测

2000年以来全国收入法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见图2。

图2 收入法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

左轴面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人均值(元转换为%),其间呈直观比例,其和为收入法产值人均值。右轴曲线: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构成比(%)。

(一)收入法结构产值

2000~2017年,全国收入法结构产值总量由98961.98亿元增长至827121.7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8.36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3.30%,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17%,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43%,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5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23%。

收入法产值人均值由7837.61元增长至59660.00元,2017年为2000年的7.61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68%,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60%,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87%,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9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61%。

在此期间,收入法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4686缩小为1.3491,缩减8.14%,其中“十五”期间扩增2.20%,“十一五”期间缩减5.99%,“十二五”以来缩减4.38%。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多之后的区域“均衡发展”策略已经取得实际成效。

(二)收入法产值构成成分

1.劳动者报酬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收入法产值构成之劳动者报酬总量由50848.60亿元增长至392929.01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7.73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78%,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4.48%,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28%,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12%,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34%。

劳动者报酬人均值由4027.12元增长至28341.83元,2017年为2000年的7.04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16%,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8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72%,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52%,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72%。

在此期间,全国劳动者报酬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3497缩小为1.3208,缩减2.14%,其中“十五”期间扩增6.26%,“十一五”期间缩减4.99%,“十二五”以来缩减3.06%。这表明全国区域间劳动者报酬的地区差异减小。

劳动者报酬构成比从51.38%明显下降到47.51%,降低3.87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9.9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3.61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2.5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内(居民部门)全体劳动者报酬在以产值为表征的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降低。

这就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此项“约束性指标”的现实依据。图2相应曲线分明可见,“十一五”以来劳动者报酬构成比有所回升,不过近两年却又略有回降。本项检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尤其是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展开收入法产值结构分析,首先注重检测劳动者报酬构成比变化。

2.生产税净额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收入法产值构成之生产税净额总量由15242.36亿元增长至117375.88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7.70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76%,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70%,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31%,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05%,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17%。

生产税净额人均值由1207.17元增长至8466.28元,2017年为2000年的7.01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14%,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12%,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8.7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4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55%。

在此期间,全国生产税净额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4525缩小为1.3973,缩减3.80%,其中“十五”期间扩增4.28%,“十一五”期间缩减4.81%,“十二五”以来缩减3.09%。这表明全国区域间生产税净额的地区差异减小。

生产税净额构成比从15.40%较明显下降到14.19%,降低1.21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0.4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0.31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1.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内(政府部门)公共财政在以产值为表征的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也有所降低,此即国家近几年间推进“减税让利”各种政策的实际结果。

3.固定资产折旧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收入法产值构成之固定资产折旧总量由14008.36亿元增长至112180.78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8.01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3.02%,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80%,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27%,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1.19%,上年以来年度增长9.98%。

资产折旧人均值由1109.44元增长至8091.56元,2017年为2000年的7.29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40%,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22%,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70%,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0.58%,上年以来年度增长9.37%。

在此期间,全国资产折旧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6178缩小为1.3240,缩减18.16%,其中“十五”期间缩减3.31%,“十一五”期间缩减8.91%,“十二五”以来缩减7.08%。这表明全国区域间资产折旧的地区差异减小。

资产折旧构成比从14.16%略微下降到13.56%,降低0.60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0.0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1.25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0.6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领域,资产折旧地区差异缩小也可以对应印证国内第二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缩小。

4.营业盈余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收入法产值构成之营业盈余总量由18862.67亿元增长至204636.04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10.8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5.05%,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51%,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13%,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1.07%,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76%。

营业盈余人均值由1493.89元增长至14760.33元,2017年为2000年的9.88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4.42%,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0.94%,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8.58%,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0.4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1.14%。

在此期间,全国营业盈余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7574缩小为1.4322,缩减18.51%,其中“十五”期间缩减9.45%,“十一五”期间缩减4.91%,“十二五”以来缩减5.35%。这表明全国区域间企业营业盈余的地区差异减小。

营业盈余构成比从19.06%明显上升到24.74%,增高5.68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10.50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2.68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2.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内(企业部门)各类企业在以产值为表征的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增高。

三 支出法产值构成子系统检测

2000年以来全国支出法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见图3。

图3 支出法产值构成子系统结构性检测

左轴面积: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净出口人均值(元转换为%),其间呈直观比例,其和为支出法产值人均值。左轴曲线: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右轴曲线:净出口拉动率(%)。

(一)支出法结构产值

2000~2017年,全国支出法结构产值总量由100576.83亿元增长至812038.1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8.07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3.0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91%,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23%,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77%,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91%。

支出法产值人均值由7965.50元增长至58572.03元,2017年为2000年的7.3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45%,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33%,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67%,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18%,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30%。

在此期间,支出法产值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4666缩小为1.3502,缩减7.94%,其中“十五”期间扩增2.13%,“十一五”期间缩减5.65%,“十二五”以来缩减4.45%。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多之后的区域“均衡发展”策略已经取得实际成效。

(二)支出法产值构成成分

1.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支出法产值构成之最终消费支出总量由63667.72亿元增长至435453.2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6.84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91%,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84%,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64%,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89%。

最终消费人均值由5042.37元增长至31409.09元,2017年为2000年的6.23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36%,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33%,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27%,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04%,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28%。

在此期间,全国最终消费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3623缩小为1.2980,缩减4.71%,其中“十五”期间扩增2.94%,“十一五”期间缩减2.65%,“十二五”以来缩减4.91%。这表明全国区域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减小。

最终消费率(消费率)从63.30%明显下降到53.62%,降低9.68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9.6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5.17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5.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真正实现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尚有一段距离,好在近些年已出现最终消费率持续回升趋向。

2.资本形成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支出法产值构成之资本形成总额由34526.10亿元增长至360626.8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10.45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4.80%,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67%,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9.0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37%,上年以来年度增长9.57%。

资本形成人均值由2734.40元增长至26011.89元,2017年为2000年的9.51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4.1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0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8.49%,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78%,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96%。

在此期间,全国资本形成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6095缩小为1.4757,缩减8.31%,其中“十五”期间缩减0.81%,“十一五”期间缩减6.80%,“十二五”以来缩减0.82%。这表明全国区域间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减小。

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从34.33%显著上升到44.41%,增高10.08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6.6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6.90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3.4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内各级各地依旧主要借助“投资拉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距离真正的“消费拉动”还有较长路程,好在近一些年已出现资本形成率持续回降趋向。

3.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增长及构成比动态

同期,全国支出法产值构成之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总量由2383.01亿元增长至15958.00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6.70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84%,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3.7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0.83%,2015年以来年均负增长18.47%,上年以来年度负增长3.78%。

净出口人均值由188.73元增长至1151.04元,2017年为2000年的6.10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22%,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3.26%,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0.32%,2015年以来年均负增长18.92%,上年以来年度负增长4.31%。

由于国内统一市场,各省域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大多为负值,无法综合演算全国人均值地区差指数。全国净出口拉动率从2.37%略微下降到1.97%,降低0.40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3.0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1.73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降低1.70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产值构成及其增长结构当中,出口所占比重可谓越来越小。

四 初次分配收支综合子系统检测

2000年以来全国初次分配收支综合子系统结构性检测见图4。

图4 初次分配收支综合子系统结构性检测

左轴面积:居民总消费、居民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人均值(元转换为%),其间呈直观比例。左轴曲线:居民收入比、财政收入比(%)。右轴曲线:居民收入人均值地区差(无差距=1)、城乡比(城镇对乡村倍数比,乡村=1)。

(一)公共经济生活

1.财政收入增长及相对比值动态

2000~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量由13395.23亿元增长至172592.77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12.88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6.22%,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5.18%,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01%,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4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14%。

财政收入人均值由1060.89元增长至12449.03元,2017年为2000年的11.73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5.59%,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4.5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0.44%,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5.88%,上年以来年度增长7.53%。

财政收入比(与国民总收入极度近似值产值比)从13.36%上升到20.87%,明显增高7.51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3.5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3.22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0.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收益份额升高。

2.财政支出增长及相对比值动态

2000~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总量由15886.50亿元增长至203085.49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12.78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6.1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6.08%,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3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46%,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17%。

财政支出人均值由1258.19元增长至14648.46元,2017年为2000年的11.64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5.53%,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5.49%,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78%,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87%,上年以来年度增长7.56%。

财政支出比(与产值比)从15.84%上升到24.55%,明显增高8.71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增高2.2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增高3.65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2.7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在社会财富支配中的用度份额升高。

3.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地区差变化

在此期间,全国财政收入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6706缩小为1.5741,缩减5.78%,其中“十五”期间扩增1.53%,“十一五”期间缩减4.98%,“十二五”以来缩减2.32%,体现经济增长、公共财政收入随之增加的地区差异已经逐步减小。

全国财政支出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4835缩小为1.3730,缩减7.45%,其中“十五”期间缩减0.80%,“十一五”期间缩减5.56%,“十二五”以来缩减1.22%,体现经济增长、公共财政支出随之增高的地区差异已经逐步减小。

(二)人民经济生活

1.居民收入增长及相对比值动态

2000~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总量由46502.56亿元增长至370677.69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7.97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99%,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3.35%,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32%,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90%,上年以来年度增长10.10%。

城乡综合演算的居民收入人均值由3682.95元增长至26736.80元,2017年为2000年的7.26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3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77%,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7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29%,上年以来年度增长9.49%。

特别需要注意,居民收入比(与国民总收入极度近似值产值比)从46.37%下降为44.82%,较明显降低1.55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2.3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4.20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5.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收益份额降低,好在进入“十二五”之后略有回升。

2.居民总消费增长及相对比值动态

2000~2017年,全国居民总消费总量由36005.66亿元增长至260231.79亿元,2017年为2000年的7.23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2.34%,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2.54%,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05%,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9.01%,上年以来年度增长8.01%。

城乡综合演算的居民总消费人均值由2851.61元增长至18770.39元,2017年为2000年的6.58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1.72%,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96%,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48%,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8.42%,上年以来年度增长7.41%。

特别需要注意,居民消费率(与产值比)从35.91%下降为31.46%,明显降低4.45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降低2.2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降低5.27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增高3.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部门”在社会财富支配中的用度份额降低,好在进入“十二五”之后略有回升。

3.居民收入、总消费地区差、城乡比变化

在此期间,全国居民收入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3606缩小为1.2720,缩减6.51%,其中“十五”期间扩增0.31%,“十一五”期间缩减2.47%,“十二五”以来缩减4.45%。这表明基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普遍增加,居民收入随之增多的地区差异已逐步缩小。

居民收入人均值城乡比指数由2.7869缩小为2.7096,缩减2.77%,其中“十五”期间扩增15.68%,“十一五”期间扩增0.15%,“十二五”以来缩减16.07%。这意味着基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普遍增加,居民收入随之增多的城乡差异已逐步缩小,但缩减的幅度和速度显得过低。

全国居民总消费人均值地区差指数由1.3476缩小为1.2530,缩减7.02%,其中“十五”期间缩减0.16%,“十一五”期间缩减2.27%,“十二五”以来缩减4.72%。这表明基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普遍增加,人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随之增高的地区差异已逐步缩小。

居民总消费人均值城乡比指数由2.9926缩小为2.2315,缩减25.43%,其中“十五”期间扩增3.87%,“十一五”期间缩减1.09%,“十二五”以来缩减27.42%。这意味着基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普遍增加,民生消费需求随之增高的城乡差异已逐步缩小。这是民生主要数据相关性分析中看到表现最为良好的一个侧面。

五 经济增长通用指标动态测评

2000~2017年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综合检测结果见图5。

图5 2000~2017年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综合检测结果

数轴:共时性年度横向测评(全国城乡、地区无差距理想值=100);历时性阶段纵向测评(起点年自身基数值=100),从左至右:(1)以2000年为起点,(2)以2005年为起点,(3)以2010年为起点,(4)以2015年为起点,多向度测评对应省域排行,检验不同阶段进展状况。

1.2017年理想值横向检测

以假定全国及各地各类数据全面消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为理想值100,2017年无差距全国横向检测排行,全国此项指数为92.21。这表明与全国及各地城乡、地区无差距理想值100相比,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全量化检测结果达到92.21%,低于理想值7.79%。

各年度理想值横向检测方法的基本设置:①各类总量份额以上年为基准衡量升降变化(全国份额100%自为基准),②各类人均绝对值以全国平均值为基准衡量增减变动(全国自为基准),③各类总量、人均值之间增长率比差以上年为基准衡量高低程度(全国亦然),④各类人均值地区差、城乡比以假定实现无差距理想值衡量现实差距(全国亦然),⑤各类构成比值或相对比值以全国比值为基准衡量大小差异(全国自为基准)。由于共时性检验多类指标加权演算以全国为基准(除了增长率协调性比差和地区差、城乡比均衡性逆指标),可能会出现全国总体最后“得分”超越四大区域“得分”之外的情况(全国总体数值一般应在各地数值之间)。

2.2000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

以“全面小康”进程起点年“九五”末年2000年各类数据演算指标为基数值100,2000~2017年自身纵向检测排行,全国此项指数为230.10。这表明与2000年自身基数值100相比,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全量化检测结果达到230.10%,高于基数值130.10%。

各时段基数值纵向检测方法的基本设置:①各类总量份额值升降,②各类人均绝对值增减,③各类总量、人均值之间增长率比差大小,④各类人均值地区差、城乡比扩减,⑤各类构成比值或相对比值高低,所有这些指标的检测演算均以起点年度为基数进行测算,优于起点年“加分”而逊于起点年“减分”,其中地区差、城乡比两项逆指标以小为佳(改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缺陷最具代表性实际体现),地区差、城乡比缩小“加分”而地区差、城乡比扩大“减分”(发达地区“率先发展”、中心城市“突进发展”往往带来地区差、城乡比扩大),全国总体失去“豁免”与各地一视同仁经受历时性检验。各时段纵向检测同理,区别仅在于起始年度及历时长短不同。

3.2005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

以“全面小康”进程第一个五年期“十五”末年2005年各类数据演算指标为基数值100,2005~2017年自身纵向检测排行,全国此项指数为161.72。这表明与2005年自身基数值100相比,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全量化检测结果达到161.72%,高于基数值61.72%。

4.2010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

以“全面小康”进程第二个五年期“十一五”末年2010年各类数据演算指标为基数值100,2010~2017年自身纵向检测排行,全国此项指数为117.96。这表明与2010年自身基数值100相比,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全量化检测结果达到117.96%,高于基数值17.96%。

5.2015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

以“全面小康”进程第三个五年期“十二五”末年2015年各类数据演算指标为基数值100,2015~2017年自身纵向检测排行,全国此项指数为103.81。这表明与2015年自身基数值100相比,全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全量化检测结果达到103.81%,高于基数值3.81%。 KFlKLXGq6Xjlhjup/CBXCCM3reX2BVTG9sjYUPoIoilxnk4acaEH1yamUxwg1D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