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在标准制定中保障优质发展

然而,光有特色规划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并不能支撑起新兴县三产融合的长远发展。已有无数个城市印证了光有速度却没有标准的发展是不能够长久的。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政府为例,其支持农业“六次产业化”的战略核心是促进农产品的“地产地销”,即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地消费,并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促进农产品的“地产地销”,但其在这一过程中过分依赖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忽视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与约束作用,缺乏为产业发展制定的相应标准。这就使企业在作为经营主体进行参与的过程中,趋利性没有得到合理引导和规范,由此产生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三产融合的持续发展。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的过程中,新兴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三产建设情况,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通过标准的执行与监管来保障优质发展。

1.以乡村持续发展为尺度,建环保标准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广大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新环境保护法》的全面推行,国家对绿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新兴在寻求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农村的生产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1)划定环保底线

新兴的养殖历史非常悠久,但在过去,新兴县对农业没有明确的环境保护要求,对于农户而言,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随意择地养殖。而对于政府而言,由于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对养殖区域做出明确规定,空气污染、河流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十分严重,导致新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宜居指数下降。

在发展的过程中,新兴政府看到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因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自200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规定“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污染处理和粪便综合利用,适时开展氮、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新兴便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加大管理力度,紧跟政策,不断提高环保标准。举例来说,新兴在2008年便根据国家制定的减排标准,对温氏集团、与温氏合作的农户、各种规模的散养农户提出了养殖业环保标准。由于当时的资金、技术有限,新兴要求畜禽养殖必须配套一个鱼塘,鱼塘可以进行渔业经营。这对于当时的发展条件而言,是相对科学的环保建设方案,即将畜禽养殖的排泄物经过沼气池的转化,排入鱼塘,然后通过鱼塘进行二次净化,进而实现国家的减排标准与环保要求。环保要求的制定既满足了畜禽养殖,也发展了渔业经营,同时也落实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环保标准。

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的出台,为了给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兴县开展了全域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县域整体的生态环境,并在整治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定了产业污水排放标准。例如,新兴政府制定了《新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通告》,结合县情实际,划定了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对不同区域提出了不同的环保要求,严格设定限养区、适养区的养殖标准,尽可能减少养殖污染,并确定了相关养殖企业的污水排放标准,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2)支持科技环保

随着新兴养殖业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环境保护思路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产业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标准限制并不能满足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类污染问题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同时,国家颁布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畜禽养殖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粪便污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传统的污染处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如若再不进行更好的环境保护工作,那么新兴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走上“经济发展牺牲环境”的老套路。

基于此,在2012年,新兴开始尝试用高新技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引导并支持企业研究、使用新技术处理污染物,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最初的时候,新兴在原有以鱼塘净化畜禽排泄物的基础上,要求所有的养殖场都建立一个储藏室。该储藏室也不是随便建立即可,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造,例如能够满足至少两个月的储存。除此之外,无论是与企业合作的农户还是普通散养户,都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防泄漏棚,以防畜禽排泄物产生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与此同时,新兴还对排泄物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要求养殖户将进行了一定处理过后的排泄物当成肥料使用,例如供给种植果树的农户,进一步保证畜禽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力争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

2014年,由新兴县环保局牵头,与温氏股份、华农大等相关权威机构共同合作,新兴开始更深层次地研究技术环保规划。具体而言,一是根据新兴县实际情况,计算出全县152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新兴江流域的环境承载力,研究提出全县可承载的生猪存栏量,并制定减量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减少全县生猪养殖的存栏量,其中大江镇、里洞镇的新兴江流域的养殖场全部退出了生猪养殖产业。二是对于限养区、适养区的养殖场,新兴要求它们全部安装最新的、合适的环保设施,同时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禽畜养殖环保指引,即根据生猪存栏量配套相关环保设施。例如存栏量50头以下的养殖场,采取立体养殖模式,配建一个沼气池、一口鱼塘等环保设施,且鱼塘水也要达标排放;存栏量50头以上的养殖场,则采取配建发酵床模式或配建生化降解模式,实行零排放。通过政府的规划与引导,新兴县东成、稔村等镇都陆续建起了规范性养殖场,限养区、适养区的养殖场配备了环保设施。

(3)引导环保升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大趋势,其中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基本农田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耕地质量保护等。

为更好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兴顺势而上,通过完善环保生产标准,引导相关企业主动升级环境保护设施,并支持合作生产的农户改进生产方式,实现绿色生产。依据《云浮市新兴县环境保护规划》,新兴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节水农业”,对“农村环境保护实施综合整治”。而《云浮市新兴县建设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实施方案纲要》进一步指出:“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项目为载体,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四整治一美化’(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水体污染,美化村庄环境)工程,加大生态环境和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特色资源保护力度,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以范金树现代家庭农场为例,自2015年起,新兴即通过温氏集团将范金树农场打造成符合环保标准的示范农场。一是,环保局出面与温氏集团沟通,提出要提高目前农场的环保标准,引导其对如何减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进行研究与创新,并由其指导并帮助农户对目前的农场进行改造升级。二是,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励范金树家庭农场购买相关设备,例如范金树农场购买了环保降解床,基本实现了养殖无污染,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助,范金树养了1200头猪,政府即以每头猪20元的补贴标准,下发了24000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三是,进行后续检查与监督,对于范金树现代家庭农场这类已经安装了环保设备的农场,环保局和其他部门将定期进行监督和指导。

与此同时,新兴还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为各村(社区)配备了足够的专职保洁员(300人至500人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2.严控食品安全,打造高品质的产业融合

作为一个农业重县,新兴县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等部门授予的“中国果品加工之乡”“全国鱼米之乡”“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称号,并被列入国家农业部粮食创高产工作示范县。仅在2015年,新兴全县已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0多个,累计面积60多万亩,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共19个,其中有机转换产品3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产品11个,名牌农产品1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注册商标的农产品有7个。在2014年、2015年的例行监测中,全县蔬菜、畜产品、水果合格率达98%以上。无论在2015年还是在2016年,新兴县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也没有发生本县生产的农产品造成其他地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事故。作为畜禽养殖大县、农副产品的高产县,新兴又是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的呢?

农村三产融合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质量安全。政府是质量安全监管的首要防线。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县,新兴近年来围绕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五个环节,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四项内容。

(1)监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为了响应国务院《“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到的“严格过程监管”,新兴县创新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立体网络。所谓监管立体网络,首先要求的就是检测、执法责任落实到县一级,新兴县在县级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及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备了检测实验室,负责对全县农产品的例行检测鉴定、重点抽查监控。纵向继续延伸,即是将抽查、巡查责任落实到乡镇。新兴县在每一个乡镇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兽医实验室,负责本镇农产品生产监督检测和产地准出日常抽样检测。纵向延伸的最后一个层级则是将情报责任落实到村。新兴在村一级设立了协管员,主要负责配合镇检测站对村内农产品生产进行指导,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巡查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制度。在纵向延伸的基础上,横向上检测、执法责任向各个部门与企业拓展,推动企业自我监管,有13个重要农产品基地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建立了自检平台,实施每批次农产品上市前的企业自检制度。同时,要求农业、畜牧渔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职能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

(2)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要想质量检测做得扎实,检测必须靠近检测源,因此新兴县以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县兽医实验室为基础,在各镇畜牧兽医水产站都配备有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器设备,13个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备了速测仪。新兴县要求县级检测机构在做好例行监测点检测的同时,要将检测工作重心放到生产环节,确保流入市场前的农产品没有质量问题。2017年1~5月,新兴县镇级检测机构累计出动监管人员714人次,速测样品50400份。在13个畜禽销售部和14个屠宰场派驻了动物检疫人员,五个月累计产地检疫动物1.93亿头(只),屠宰检疫动物787.21万头(只)。正因如此踏实地做好了检测工作,多年来,新兴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一直达到98%以上,保持较高水平。

除了将检测工作前移外,新兴县也继续将执法阵地向前延伸。以农业、畜牧等行政执法部门为例,其在坚决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行为的同时,将执法重点转到农产品生产者,对不执行产地准出制度、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安全间隔期制度的农产品生产者及时查处。仅2017年前五个月,新兴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576人次,检查农产品基地144个次,立案查处农资违法违章案件2宗,不合格产品2宗,案件查办率100%。

同时,新兴还采用了远程监控、二维码溯源等先进技术。所谓远程监控技术,即新兴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具备一定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超市、直营店、网商等销售平台,设置综合查询一体机或者下载查询终端,综合展示产品的生长监测信息、生产记录影像等内容。消费者通过手机、网络、超市终端查询机、400防伪电话等方式,可查询到所购买产品的产地、公司、负责人、生产日期、检验结果、视频影像等资料。而二维码溯源功能也是基于远程监控技术,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农产品上的二维码即可对农产品生产信息进行查询,使消费者能够买上放心菜、吃上放心食品。以上三大系统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对棚室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也保证了农产品从种子来源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

(3)政企共商生产标准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正如前文所言,新兴县委县政府善于发挥企业在三产融合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自我监督和规范化生产。

以标准化生产为例,新兴县首先以温氏为试点,推行物联网,强化标准化生产。依托温氏集团开展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新兴建设了以“一个中心,四个系统”(畜牧养殖生产监控中心、畜禽养殖环境监测传感网系统、畜禽体征与行为监测传感网系统、温氏集团畜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养殖农户一卡通系统)为核心的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拓展了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强化了对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安全的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导,加强合作户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进一步推广使用远程监控,目前,已在全县20多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及300多个现代家庭农场推广应用。

(4)监管质量安全“奖惩并举”

生产质量安全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只管一时”。为此,新兴县从三个方面推动食品安全建设的长效化:一是促进部门自律,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了县直有关单位和镇的科学发展考核内容;二是促进群众自律,通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自然村基础分类评级、申请政府公共资源或金融服务、评审信用户、参选村两委干部等考核,更好地约束了群众;三是促进经营自律,建立了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守信通报制度,对守信企业给予优惠措施和待遇,激励守信,对失信企业给予从严打击,严惩失信,切实提高诚信经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建立了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的社会环境。

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建设契机,新兴完善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各级农产品检测网络和“全程监控、全面检测、全员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强化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生产与加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确保了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21Ni43BOSbFKHqZd/eKcSrWyGkgW7M8BbkDR5QqhBZKrmCve5kBzDP/D+EwBZG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