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的有效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地理区位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邻近发达地区、地理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市场理念的熏陶,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更大,难度更小。无论是技术、市场信息等关键发展因素的获取还是发展理念等思想层面的转变,对于地理区位优良的地区而言,其效率都会更高。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之地,地处新兴江两大支流大南河与西河冲积形成的平原之中,毗邻珠江三角洲,距省会广州150多公里,是云浮与肇庆、佛山、江门、阳江五个地级市的交汇处,东与佛山高明、江门鹤山交界,东南与开平接壤,南邻恩平,西南连阳江阳春,西北为云浮云城区,东北接肇庆高要,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
新兴县作为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的县域,且地处广佛肇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交汇地带,东接珠三角,西靠大西南,是珠三角尤其是珠三角西岸城市群进入西南各地的桥头堡。借助于其区位优势,新兴县对市场信息先知先觉,长期以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其永于探索、敢于抢占先机的魄力,保持与广州、香港市场的密切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5年,新兴县GDP达到221.53亿元,同比增长8.7%,近五年年均增长13.3%,在广东全省58个县域单元综合发展力测评中排第九,在28个山区县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排第一,同时也高居云浮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排行榜的榜首。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新兴是一个后发者,传统农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主力军。但随着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上升为全省战略,新兴加速跨越发展。借助毗邻佛山、广州的优势,新兴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本地传统产业在温氏股份、翔顺集团、凌丰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延长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增值。目前,随着江罗高速一期通车,新兴纳入广州2小时生活圈,区位优势愈发明显。尽管新兴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在2015年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在欠发达地区中实属不易。根据2016年6月公布的2015年度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考核结果,粤东西北仅10个县区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除新兴县外,其余9个都是市辖区。优越的地理区位,带给了新兴巨大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发展,更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与诸多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2000年,新兴县县籍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达15万人,占比达县籍总人口(445228人)的30%以上,遍布世界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
1979年后,新兴县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地缘优势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众多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模式,加快当地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方式增多。1980年,新兴县接待港胞、侨胞130多人次,向他们介绍祖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同年引进首个港胞投资项目——表耳针来料加工,也是县内与香港商人第一个签订“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件加工、补偿贸易)生产合约的项目。1984年,县龙山温泉宾馆、中旅社大楼落成,40多位港澳台侨胞应邀回乡参加庆典,县涉外部门主动与客商洽谈项目,签订不锈钢器皿和塑料玩具来料加工合同2宗。1985年,引进澳胞第一个投资项目“新澳汽车货运公司”。1988年,县组织有关人员多次赴港澳,召开乡亲座谈会,开展招商洽谈活动,年内共引进投资项目85宗,利用外资544.88万美元。1990~1991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港澳台侨胞广泛接触,扩大联系,前来投资客商的范围扩大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1998年,全县有外资企业143家,注册资金3.7亿元。外商投资方式,从初期的“三来一补”为主,发展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等。投资的主要行业有服装漂染业、不锈钢餐厨具业、养殖业等。1979~2000年,共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在新兴县签约“三资”项目237宗。另一方面开放领域涵盖一、二、三产业。外资从1980年进入新兴县,大部分投向劳动密集型、加工型的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外资投向公路建设、酒店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县内一批企业利用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以簕竹镇良洞村为例,1949年前,受农业产值极低的影响,不少村民外出到香港寻求商机,通过经商走上致富道路。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良洞村常住人口是700多人,与此同时在香港的侨胞也有700多人。留在村内的家人将从田地上获得的微薄收入寄给在香港的同胞作为其经商的资本,在香港的侨胞赚了钱之后再将钱寄回来支持家属、家乡的发展。截至目前,香港侨胞为良洞村公益事业的贡献累计达到近30万元。在香港的侨胞除了给家乡带来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使良洞村民较早接触到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的新理念。受香港侨胞所带来的市场经济的刺激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良洞村村民从1983年起开始大规模种植皇帝柑、沙头橘等知名品牌的水果,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良洞村也因此涌现出了第一批万元户。
在效益至上的市场精神引领下,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拓展经营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把握市场脉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而新兴在珠三角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下,长期受外部市场的激励,坚持创新发展的市场精神,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是主动探索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新兴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发挥新兴地缘人缘优势,开展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体制改革,调整农业发展方针,改变农业“以粮为纲”和农村“农业唯一”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新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
1978年下半年,广东省部分山区和贫困地区暗中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短时间内在全省迅速推开,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了农民更多自主权。1979年后,农民可自主调整作物布局,在完成公购粮任务、留足口粮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减少水稻插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据《新兴县志》记载,1982年,全县柑橘橙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1978年的0.28万亩、313吨增加到0.51万亩、1817吨。到1984年底,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85∶15调整到79∶21。1985年,新兴县提出抓好糖蔗、蚕桑、水果、药材和水产五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全县水稻插植下降至45.12万亩,比1978年调减14.58万亩,减幅达24.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6万亩,比1978年增加5.05万亩,增幅达40.2%。到2000年,全县水稻种植插植面积调减到30.72万亩,柑橘橙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10.13万亩下降到1.24万亩,而贡柑、十月橘、荔枝、龙眼、青梅等优质水果逐步兴起,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到55∶45。
在调整农业发展战略的同时,新兴开始转变乡镇企业经营方式,拓宽农业发展面。改革开放初期,石头冲村有8户农户开始试养群鸡。1982年冬,该村养鸡专业户温木辉联合本村10户人组成养鸡联合体。1985年,温树汉从温木辉的养殖户中脱钩出来,自行养群鸡。1986年,温北英等8人联合办起簕竹鸡场,后来,古章汉建立万益养鸡公司。簕竹镇“三温一古”四大公司名声远播,不仅带动本地养鸡业迅速发展,还辐射到县内各地及国内多个省区市。1998年起,全镇出栏肉鸡突破千万只大关,养鸡业总收入超亿元,是种植业收入的14倍。2000年,温氏集团公司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15家养殖分公司,3256名员工,带动12000户养殖户,年销售肉鸡1.39亿只,销售总额15.6亿元,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
新兴人民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中,让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和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
二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开放初期,新兴县在探索农业转型的同时,注重发展新的经济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产业经营体系,开始引导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
1983年,簕竹区温北英联合7个农户创办了簕竹养鸡场,率先在县内成立了农业股份合作组织,从事家禽养殖业,后迅速扩大发展为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成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2000年时,与该公司合作的养殖户已有1.2万户,上市肉鸡1.38亿只,农户共获利2.05亿元。目前,该集团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畜牧集团,深市市值第二的上市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482亿元。它的产业从最初的养鸡,横向向养猪、奶牛、养鸭等多品种发展,纵向围绕产业链延伸,向上游的饲料、生物制药、农牧机械、粮食加工贸易等发展,下游向屠宰、食品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同时还跨行业发展金融、房地产、文化等产业,是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示范。再如翔顺集团,由原县第七建筑公司改制而来,在房地产主业经营有声有色的基础上,发挥其建筑优势,将发展触角逐步向酒店、旅游、生态茶场、观光农业,甚至不锈钢厨具等行业延伸,在不断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向融合型企业发展。
同时,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电信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融入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淘宝、腾讯、京东、百度、国美、苏宁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布局“农村电商”,农村电商开始走进千村万寨,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新兴县因与广州、香港等较为发达的市场互动频繁,长期受到先进市场理念的熏陶,激发了人们借助电商干事、创业的热情。广东省政府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要求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应用示范为主线,建设一批示范园区、基地和项目,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企业,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重点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区2~3个,全面促进农村各产业的渗透融合和交叉重组。新兴县一方面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在线租赁托管、食品短链、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定下了争取到2020年,全县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公司+专卖店”的经营模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电商化发展战略,建设新兴乃至云浮特色农产品展示配送中心、凉果加工研发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创建农产品电商创业平台,建设可实现分销的电脑版、手机版、微信版商城,实施线下实体标准店连锁加盟和线上商城分销的战略,并在珠三角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通过探索以马林食品为代表的“企业+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模式,新兴创新产业多功能型发展模式,并带动新兴县惠食乐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县香和源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县广华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县汇丰排米粉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向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发展,为三产融合的加速发展奠定了电子交易平台基础。
新兴县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县域中独树一帜,重点就在于其具备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市场精神和谋略。20世纪90年代,新兴县在肇庆地区的发展水平是“排不上号的”,1994年,财政收入仅有4000万元,而罗定市已达到1亿元。但由于罗定市无论在产业还是体制上都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而新兴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集体企业改制,尽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截至目前,新兴县年财政收入已达到15亿元,而罗定只有12亿元,(新兴的)增长速度在罗定的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