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劳力劳心:
我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期的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先民们还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思想,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钻燧取火等神话传说都反映了古人对劳动的礼赞和对命运的抗争。《论语·子张》中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尧曰》中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梁惠王上》中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中主张“商农工贾,不败其业”;等等。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中仍有许多内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成为当今劳动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整理、继承与合理地批判利用中国古代劳动教育思想,就成为摆在劳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我国先民早期的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基本是一致的。早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耕读文化的产生,教育的普及又进一步加速了耕读文化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耕读文化对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具魅力,折射着中国由古代到现代转变的思想光辉,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开展劳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即尝试从传统哲学中的劳动反思、农耕文明中的社会分工、劳力与劳心的价值之辨、仁政思想中的劳动正义和耕读传家中的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劳动思想与教育发展,以期古为今用,为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T+5qwPOvXmDtposCj2+O4Q4VWbtm+pectn5Ebv04IkPAY7aDtoOwamPoowo4Jd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