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稳定的秧苗质量与“互联网+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为新农的薯苗打开了销路,从买家难觅到一苗难求,供求关系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经由航空托运,新农的薯苗带着泥土的芬芳,远销海南、东北、内蒙古、福建、重庆等十多个地区。
大多数时候,人做事,尽心而已。因为我们愿意成就的事,只是一种可能性,从来没有必然;而最终成为现实的那些,其实是一切机缘的聚合。所谓“成固可喜,败亦不馁”,说说可以,但真正做到就难能可贵了。
就拿我们最常见到的鸡蛋和石头这两种东西来说吧,尽管有时候一颗石头和一枚鸡蛋在外形上很相似,但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鸡蛋,加以适当的温度,就可以孵出小鸡来。然而一颗石头,无论你怎么孵,也始终不会有任何变化。当然,鸡蛋孵出小鸡,这里首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鸡蛋,二是适当的温度。如果一直把鸡蛋冷冻在冰箱中,即便天长日久,也不会孵化,甚至可能会坏掉。
人也一样,只有在适合你的范围里,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再加上环境允许,那么成功是迟早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有时候,先天条件也是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经历了两次挫折后,我感觉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心也一下子凉了,不得不再一次回到原点。但我的家人们并没有嫌弃我,我的父亲劝我说,不行就先回地里干活吧。尽管当时我的心里不太情愿,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劝说,一头扎进了土地里,一边做着农活,一边继续等待时机。毫不讳言,我心中那个致富的梦从未泯灭过。
那时,我们家承包着二十几亩沙荒地,我踏踏实实地在地里侍候了一年庄稼。然而,辛苦了一年之后,却发现种玉米、小麦基本挣不了多少钱,就算是种花生,每亩也只能挣四五百元钱。我不甘心,这样下去,如何能改变家里的窘境,何时才能把贷款还清?我一次次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无能?
“如何能在同样的地里挣更多的钱?”我陷入了长久的思索。同时,千方百计地寻找致富的门路和商机。就在这时,一条广播播出的消息让我眼前一亮。消息说河南商丘农科所研发出一种红薯高产品种,这种红薯亩产能达到一万多公斤。而当时我们新乐本地的红薯亩产只有一千多公斤。要是这条消息准确的话,那一亩地红薯就能挣好几千元钱呢!我的心又一次蠢蠢欲动。
旁人却劝我说,你可别信,这是骗人的;哪有这样的事儿,一万公斤,那可是两万斤啊,明摆着是个圈套,别上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真是假,我一定要探个究竟。第二年春节刚过,我就和哥哥踏上了去商丘的火车,从那里把新品种52-7,也就是现在的豫薯十号“请”回了新乐。
金凤凰是飞来了,可怎样让它抱窝生蛋还是个问题。各地的土质不一样,在河南能产一万公斤的“宝贝疙瘩”,在我们这里是不是也能高产?于是,我便在自家地里试种了两亩。种是种下了,可结果怎样还是个未知数。那一阵,我的心就没有踏实过,每天一睁眼就往地里跑,直到夜深人静才回家。生物钟在人体里应是正常而有节奏地运行,而我的生物钟却被扰乱了。每天,子夜的钟声敲响过后,我才会合上疲惫的双眼。但即便如此,我脑中的那根神经也松弛不下来,似乎有一种条件反射。人往往就是这样,无论干什么事儿,只要下定了决心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儿。
这年秋天红薯终于喜获丰收,亩产近一万公斤。每个红薯的个头都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因为52-7的上市期正好赶上了陈红薯已卖完,当地新红薯还未上市的空档期,很快就占领了周边市场,价格也挺好,每公斤红薯的售价高达一块多钱,两亩试种的红薯田竟然获利了一万多元。金凤凰真的产下了金蛋蛋!
一击即中,这一试不要紧,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也让我瞅准了红薯种植这条发家路。那一年,正值新乐市大力开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市农业局的一位副局长听说了此事,连夜召集各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和各村支书、村主任40多人在我的红薯地里召开了现场会,并把红薯种植作为新乐市的特色农业种植品种之一。省市两级的媒体机构听闻此事,也进行了多次报道。我一下子在我们当地出名了,远远近近的人们都知道新乐市东明村出了个“红薯大王”。于是,我感到陌生的世界不再陌生,遥远的天空不再遥远。
人的一生是跌宕起伏、苦乐交加、色彩多样、长短不一的一生,它就像一曲乐章,有时高唱欢乐颂,有时又低弹咏叹调。顺境时无须太过张扬,逆境时也不必太过消沉。
第一年的成功让我开心,可这开心中也有让人忧心的地方。原来52-7品种虽然高产,可既不甜也不面的口感却让老百姓不太喜欢。“一锤子买卖”做不长久,还得从提高种植技术和提高红薯品质上想办法。于是,我就虚心向农科所专家讨教,《作物栽培学》《甘薯栽培技术》等各种书籍成了我不离手的伙伴,看书弄不明白的,就请教专家。就这样,我逐渐由一个普通的红薯种植户成为熟知各种科学知识的种植能手。
1999年,在种植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一些变异红薯。能不能自己搞杂交?脑子里突然形成的这个想法,又开始让我兴奋起来。一个土生土长的“泥腿子”要搞“高大上”的红薯杂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我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向农科院专家请教,我熟悉了杂交所需的各项技术,2000年,我正式开始了红薯杂交实验。
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凭着一种严谨虔诚的态度,我终于感动了上帝,一组组数据被我掌握了,一个个曾经的难题被我攻破了。三年后,一种淀粉型的红薯新品种诞生了,我把这一新品种命名为“新农1号”。次年,这一品种凭借良好的品质在河北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随后,我又陆续选育出了新农2号、食用型新农3号、新农4号等多个新品红薯。其中淀粉型红薯新农1号、食用型新农4号等,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在北京国际农展会及廊坊农展会上得到了好评,经各大网站及其他媒体连续报道后,引来了全国各地农户竞相购买。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我又从全国多所红薯科研所引进了美国黑薯、日本黄金薯、北京553和脱毒徐薯18等四十多个品种。所有引进的品种在红薯种植实验基地(我承包的200余亩土地)试种成功,再向新乐市及周边地区推广发展,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又一个难题现实地摆在了面前,如何攻克“储藏技术”难关?为此,请专家、寻书本,我经历了失败再失败。为了摸清大屋窖一项,就发生了三次整窖烂薯,累计损失近15万公斤的优质种薯,折合人民币近30万元。
想当初,当我第三次试验仍然失败后,村里又传开了,乡亲们开始议论纷纷,一向对我信任有加的妻子也吃不消了,开始跟我吵闹,说我胡折腾,说什么也不让我继续试验了,就连一直支持我的老父亲也对我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是就此打住还是查清问题继续向前,我真是左右为难。当时暗地里偷偷流泪,一连几天睡不着。最后我还是把心一横,改进了技术,进行了又一次试验,这次经于找到了诀窍,成功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又一次流了泪,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成功的泪水、坚定我向前发展的泪水!
大屋窖储存技术成功了,储存问题解决了,品质提高了。然而,超负荷地运转,却使我的身体吃不消了。那一天,我觉得整个身子轻飘飘的,平时一双运用自如的手臂软软地垂了下来,怎么也不听使唤了。我发生了严重的虚脱,眼一黑,便昏睡过去了。这一觉一直睡了一天一夜,醒来时我发现妻子正守在我身边。见我醒来,她一转脸就哭了。我安慰她说,别哭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红薯的储存技术成功了,我再也不会胡折腾了!
我从小就有一股犟脾气,是那种认准了一条道就得一气儿走到黑的人。在红薯种植上也是这样,凡是有碍于红薯种植和发展的“坎”儿,我都要想办法跨过去。
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中,需要在春季平整好土地,栽好薯苗之后,连续两次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把地浇透,以保证红薯苗的成活率。这种方法不仅费水、费电,而且红薯的缓苗时间还长。为了缩短缓苗期和提高红薯种植效益,我请专家、拜名师、访学者、寻书本,通过不断学习摸索,经历了失败再失败,在全国率先掌握了红薯水浇地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这套技术,只要在育苗期薯苗接近移栽时,对薯苗进行三天的日光照射,使茎、杆粗壮,初步具备抵御风害、霜冻的能力。这样只要在栽种前土壤不旱,在头麦收前基本可以一水不浇。这种方法不仅省水、省电,而且缓苗快、杂草少,对薯块后期膨大也有利。仅是应用此项技术,每亩就能节支增产近400元。2005年12月,在河北省举办的省甘薯新技术推广培训会上,我无偿地把这项技术教给前来参加培训的红薯种植户。
从2000年起,我开始由种植商品薯为主向主销薯苗转变。在红薯育苗的过程中,我又发现红薯品种都存在育苗不出苗及出苗率低的问题。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对比,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的种苗每株售价降到5分钱,极大促进了新品种的大面积普及,也使我成了真正的育苗专业户。
除了红薯栽植新技术的应用,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也是我坚持的发展思路。以前薯苗到了销售季节,总是忙着四处联系客户销售,或送货上门,或办理托运,几年下来钱没挣多少,物流的名片却积攒了几百张。当初为宣传推广自己的薯苗,我也曾想做些广告宣传,但由于成本太高,一直力不从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意识到网络必将对产品的宣传推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2005年,我开始在网上建起简单的网站,起初只是做些产品宣传。随着薯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网站内容也不断完善。如今中国红薯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红薯交易网站,开设了红薯资讯、栽培种植、加工指导等栏目,其中的供求信息平台更是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薯农的欢迎。每到红薯交易旺季,这个供求平台俨然成了一个红火的卖场,供应、求购信息不断发布,气氛热烈。
当年,新老客户都可以入网发布各类供求信息,我创建的这个网站不仅要推广先进的品种和种植经验,还要为大家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易平台。如今,稳定的秧苗质量与“互联网+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为新农的薯苗打开了销路,从买家难觅到一苗难求,供求关系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经由航空托运,新农的薯苗带着泥土的芬芳,远销海南、东北、内蒙古、福建、重庆等十多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