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北京追梦

早晨6点半到9点,在这个时间段内,新街口邮局投递组的每个投递员都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成吨的邮件就在这里被我们“蚂蚁啃骨头”般地消化掉了。在这里,除了互相核对邮件数量的工作沟通,一般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因为每位投递员都在精神高度集中地归类,容不得一丝分心。

在北京的众多职业中,有一个很不起眼、很少被人提及的工作——邮政投递员。

说起这个行业,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投递员脚踏墨绿色专用自行车,载着大邮包,来去匆匆的忙碌身影。在人们的印象里,投递员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夏天一身汗,严冬打寒战,下雨泥水沾,雪地步蹒跚。风雨无阻,寒暑不辍,每天忙着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我们争分夺秒,既为了尽快让用户收到那份期盼已久的问候,也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众所周知,邮政网络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投递员则是这个网络的终端。在生活和工作范围内,必定有邮政投递员在忙碌。然而,我们太普通了,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往往对我们只知其业,不见其人。即使迎面相遇,也不愿注目仔细端详,记住我们的面貌特征。那么,在这样一个平凡且在有些人眼里还有些平庸的岗位上,能开创事业,能取得成就吗?俗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苦战分拣关

2007年邮局招工,我怀着扎根北京的梦想从保安公司踏进新街口邮局投递部的门槛。刚入行时,我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投递工作只是简单的送信、送报,没什么技术性可言。师傅带着我实习了三天,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虽然没有自己实际操作,但觉得难度并不大。而当我第一次要独立地完成投递工作的第一个工序——分拣时,尽管已经有了类似于“修行在个人”的思想准备却还是傻眼了。看着周围的老师傅们频繁出手,有条不紊地分拣邮件,从容迅速地过戳、数套报,把纷乱的邮件整理、归位、打包,然后拎着邮包扬长而去;可自己却手忙脚乱找不到头绪,东奔西跑却没有效率,满头大汗的我顿时被残酷的现实惊醒了。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想当好投递员,要先过分拣这个难关!

分拣是邮政投递工作的基本功,它是把邮件准确送到每一个接收地点的首要环节。

大家平常看到的邮政投递员,都在穿大街过小巷,走家串户地传送邮件。因此,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邮政投递员是个跑腿送信的,就是那个传书的鸿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送”只是我们日常操作的最后一步。

要将一封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用户家里,首先必须分拣。每天早晨6点半,不管太阳升起与否,邮政投递员们就已聚集在分拣车间,开始了紧张的作业。

经由投递员之手送出邮政邮件,一般分为信函、报纸和杂志。这些邮件经过上级部门北京邮政分拣局第一轮分拣后,把属于各邮政所的邮件统一打包发到所里,然后由各所投递班组的投递员二次分拣。新街口邮局的邮政包裹打开后,堆放在一个类似于椭圆形会议桌的长约5米的工作台上,由各个管片的投递员们分拣,暂时收归己有。

分拣车间中央,就是这个分拣总台。而围绕着这个总台,靠墙分布着所有投递员自己的分拣工作台。我们的工作台像一个双层书柜,下面突出的一块桌面是操作台;投递员要在那里分拣、数套报、登记、过戳。上面是写着所需投递单位、院落名称的若干小格,投递员要把分拣出的邮件逐一对应地放在那里。在桌面下的柜子里,放着数量不等的大邮包、小邮包,大邮包装的是机关单位数量较多的邮件,分量一般都在一百斤左右。由于管片内都有较大的单位或企业,所以每个投递员都要装两个以上这样的大邮包,然后交由邮车统一运送。而小邮包里装的是各居民院、小单位的零散邮件,这才是投递员们骑车投递的物品。每个投递员带出去的小邮包一般都是三个,两个是搭在自行车后座上的连体包,还有一个是放在车头的大邮包,三个邮包的总重量也在百十斤上下。早上6点半到9点,是我们的第一次分拣时间,邮件内容一般是本地、外地的信函,本地和驻京报社的日报。下午1点30分到3点30分,是我们第二次分拣时间。邮件的内容一般是晚报、各种杂志、外地日报和期刊。相对于上午,投递员下午的工作量要更大些。因为下午邮件的内容更为庞杂,分拣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散户的数量增多,投递员需要上门的户数也就多了。

一天下来,每个投递员在分拣台上过手的邮件至少要有几百公斤,需要我们分类投递的报纸杂志也有上千种之多。

分拣工作可不是个温良恭俭让的活计,实际上更像个争抢的过程。总台上的邮件一到,每个投递员都迅速地从那里搬回自己投递范围的报纸、杂志、信函……很快,总台上的大山就变成了每个人操作台上的小山,我们尽可能快地过数、分类、盖邮戳,有时还要在相关邮件上进行标注。当面前的小山削平后,投递员们马上又奔回分拣总台,进行新一轮的“愚公移山”。早晨6点半到9点,在这个时间段内,新街口邮局投递组的每个投递员都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成吨的邮件就在这里被我们“蚂蚁啃骨头”般地消化掉了。在这里,除了互相核对邮件数量的工作沟通,一般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因为每位投递员都在精神高度集中地归类,容不得一丝分心。

三伏天,分拣车间安装着空调,凉风习习,可我的额头却渗出了汗珠,可以想象,在没装空调的几年里,电扇刮起的浮尘和纸末,回旋在车间的热浪,那时候,这份工作比现在更艰辛。

当所有邮件都装进了大邮包、小邮包,大家面前的分拣格终于清空的时候,又要争分夺秒地出门送信了。分拣工作是个精细活儿,在这里出了错就得在后面加倍地弥补。一个放错了地方的邮件往往最后才被发现,那就意味着还得回头跑冤枉路给人家送过去。还有报纸,如果分错了,多给了对方可能不会主动归还,也很难回忆出多给谁了;而少给了却很可能没处去找,只好自己掏腰包给人家补上。

我们的工作流程每天都一样:早晨6点半至9点分拣,投递到12点左右完成任务;下午1点30分到3点30分分拣,投递到5点以后下班。所以,分拣比投递更重要,更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可以说,投递工作的技术含量也都在分拣工作中。我后来参加的投递技能大赛,所比的就是分拣的功夫。

分拣功夫不过硬,就等于投递员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刚入行的我可完全是个门外汉。

人都是有上进心、好胜心的。一起分拣就像是体育比赛的同场竞技,谁也不甘人后。我从小就是个好强的人,在家里干活时,总是最积极的。然而,孤寂地面对空荡荡的车间及自己手里一大堆的邮件时,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每个投递员都想着尽快地完成手头的分拣工作,争取第一个走出车间。这不但是一种对自己业务技能的证明,还是对自己的肯定。分拣慢,工作就完成得晚,还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大件邮包可能没有车运了,邮局一般只有两辆邮车送大件邮件,装载体积都不是很大,经常不能一次运走所有的投递大件,装满了就发车,而后来出车间的投递员,就得等邮车送完一趟回来才能装车。

落后的感觉是屈辱的,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我一定要争这口气!一定要第一个走出去!与此同时,我清楚地知道,要想成功必须付出,没有任何捷径可循。于是,我开始进行艰苦的分拣技术训练。一方面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逐渐掌握了分拣工作各个操作环节的技巧;另一方面注意观察老师傅的技术动作,揣摩技术要领,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拣速度。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加大自己的工作难度。我把给近万件平常印刷品加盖落地日戳、给1000多份报纸过数分段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坚持日复一日地高强度练习,每天近万个“戳”砸下去,我的右手掌心被邮局印章顶端的小帽磨起了泡,最后形成了老茧;两只手也逐渐变得薄厚不一。天道酬勤,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加上一些自己琢磨出的创新窍门,我终于练就了炉火纯青的分拣技术,经常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中,第一个走向分拣车间的出口。

仔细查道段

第一个出去,当然是为了最先送完邮件回去。但在一段时间内,我却往往最后一个回来,因为我把时间都用到了尽快熟悉道段(就是投递员的投递工作范围)上。

要做个合格的投递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路线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投递任务。为了完善自己的投递工作环节,每天下了班,我都要再到有些道段上走一走,以解决辨识路线上的一些难题。

西城区赵登禹路附近有大帽、中帽、北帽、前帽、后帽等几个胡同,这几个“帽”,展示给人们的是几乎相同的面貌。走进一条胡同,就恍如回到了前一条胡同,让人无法确定到底走到了哪里。对于没走过几次的人来说,就像是个迷魂阵。我经常在这几条相连的胡同里循环往复地转来转去,七拐八绕之后总是又回到老地方,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次性从头到尾不走重复路的投递路径。为了摸清它们的“脉络”,我经常在傍晚6点出现在由大同小异的“帽”组成的各条分巷里,来来回回地转圈,并画出图样,登记上门牌号。

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了当地“小脚侦缉队”居委会大妈的警惕:这小子的举动,太像某些不法分子作案前的“踩点”了。恪尽职守的大妈们反复观察,甚至跟踪我,最后对我进行了“抓捕审问”。其实我很希望在这里受到“羁绊”,也一直在考虑“投案自首”,问问这一带到底有什么玄机。只是生性羞涩,张不开口。现在,我把自己对当地道路的疑惑和苦恼,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了大妈们。当得知我是为了投递信件来熟悉道路时,大妈们告诉我:“这几个含‘帽’字的胡同形成‘井’字格局,如果不熟悉,两个小时也走不出来。”在大妈们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开窍了,那些复杂的路线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串联成了一条投递捷径。现在,我只用20分钟就能送完当天所有“帽”字胡同的邮件。不只是在攻克这个“老大难”的道段上,对于其他胡同,我也力争熟悉。经常在投递邮件的过程中,找院里的住户聊几句,了解周边情况,以做到有备无患。这一切,都要耗费大量时间,终于在早出晚归的努力下,把工作道段摸熟了。

道段熟悉了,工作也干得得心应手起来。在没有其他事情要办的情况下,我几乎总是第一个出去,第一个回班。

活地图一样的替班员

我们都知道,邮政投递员送邮件,不但风雨无阻,而且每日不辍,全年无休。住户们一定没有公休日邮递员不上门的概念。但是,投递员们也是要休息的。原则上也是每周双休。那么,投递员休息了,他道段的投递工作怎么办呢?因此,邮政投递工作中就有了这么一个岗位“替班员”。当部门的某个投递员休息时,替班员就替他完成那个道段的投递工作。这个工作一般只有投递业务熟练的全能技术骨干才能胜任。我对投递业务熟练了以后,就当上了新街口邮局的投递替班员。要干好这个工作,必须熟悉新街口地区的所有院落、单位和投递路径。几年来,我对全局投递范围内的所有地址和投递路线都了如指掌,并在替班员的岗位上,创造了累计投交邮件100余万件无差错的纪录。

我在工作中还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看到拆迁、搬迁的店铺、住户及单位时,会主动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于在发现他们的邮件时,通知他们取回。平时,利用上班时间咨询打听、下班后业余走访等方式建立了相关的投递流动档案。由于临街店铺的经营人员变动很大,在我的已迁档案中,一个地址有时会记录好几个联系电话。日常投递时,我也随身携带一个用户联系本,发现用户有变化,就及时通知他们。通过这个工作方式,我帮一些人挽回了损失,赢得了用户们的衷心赞誉。

同事们有不知道的地址就向我请教,有找不到的单位就向我询问。几经验证,大家都叫我“活地图”“资料库”。而只有我明白,这活地图是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这资料库是一页一页地搜集记录下来的!

抓住“最后一公里”

进入邮政系统工作几年来,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的领悟。作为邮政大网传递的末端,同时也是与老百姓面对面的前端,投递员必须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几年来,我不但做了道段上的投递工作,而且满足了客户的许多额外要求。西章胡同已经拆迁许久,但那里的一些原住户,至今仍和我保持着电话联系。其中有一位潘先生,因为退休时在山西工作单位登记了这个地址,变更非常不便,于是就希望我在看到他的汇款单时通知他。此后,潘先生的退休金、保险费从太原邮寄到西章胡同,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他。这种贴心的服务让潘先生非常高兴。

家住大乘巷胡同教师楼的崔先生是一位退休校长,他不但把报刊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一天也不能少,而且特别爱干净,不允许投递员在报头上用铅笔批注门牌号。满足这个要求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就要求投递员要盲记投递包内至少几十份报纸的详细地址和接收用户。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就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报单,并自创了“两条线投递方法”,即在出班前把报纸和杂志作为一条线,把挂号信、平信、印刷品等作为另一条线;不在报纸和杂志上写地址,而是把它们印在脑子里。从而让报纸、杂志整洁、美观,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用户的称赞。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宗旨是:投递工作不只是送信、送报这么简单,要向住户传递的更是一份真情、一份温暖、一份规范的邮政服务。

有一次,我在居民苏大爷的门口“喊报”,里面应了一声却并没有出来,而是叫我把报纸送进去。听到这个要求,我其实有点不情愿,心想,我还有很多报纸要送,哪里有时间都送进去!可是,当我走进屋子才发现,那位大爷孤零零地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我顿时为自己刚才一瞬间的不满感到愧疚,把报纸递给大爷后,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让大爷以后有事随时叫我。从那以后,苏大爷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候是让我帮忙,有时候就是问候工作是不是繁忙,有什么新情况。苏大爷很寂寞,总想找个人说说话,所以,我把与大爷聊天也当作自己的服务内容。将心比心,苏大爷经常跟左邻右舍夸我,说我是个仁义、热心肠的小伙子。

在本职岗位上实现梦想

有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它的意思是,人都是要向高处走的。作为一个基层邮局一线的普通投递员,我当然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说老实话,邮政投递员这份工作,收入并不高,一月拿到手的也不过3000多块钱。但我不是个见异思迁的人。我的信念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干好它。

在北京邮政,企业为职工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也鼓励职工钻研技术,提高工作能力。我经常参加本系统组织的投递技能人才座谈、岗位操作展示、业务巡讲等活动,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也不断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通过交流获得的技术手法,我用在了提升投递部整体业务技能水平上。我担负起了业务小教员工作,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功、技能比武活动。经过努力,新街口投递部的岗位练兵蔚然成风,全员技艺纯熟,40多名职工持证率已经达到100%。

从自己学、自己练到带领大家一起学、一起练,我感到对集体尽到了一种责任。同时,我深深地懂得,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一步步地去超越自我,才能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009年,我加入创新工作室中,与大家一起交流工作方法,切磋技艺。和大家一道推出了“拇指拆套报法”“五指推信过戳法”等创新成果,并在投递员中迅速普及,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2010年,北京市总工会举办了“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邮政投递员比赛”,我对这次大赛非常期待,有势在必得的信心。为了赢得比赛,我做了大量、全面的准备工作。经常彻夜苦读课本,牢记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在创新工作室中掌握的两项创新成果,运用到备战比赛的集训中。我开动脑筋,研究比赛规程、技术要求、考试重点,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考试前。为了强化个人的力量训练,我在自己的胳膊和双腿上绑沙袋负重练习,以满足大赛的体力需求。为了看清自己技术中的薄弱环节,我用摄像机将自己的全套动作拍摄下来,然后再与教练一起对操作环节逐个分析、改进,狠抠细节。虽然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累得四肢酸疼,连腰都直不起来,但我丝毫没有动摇。

过硬的基本功和创新成果的应用,给了我创造好成绩的信心和勇气,也保证了我的技术发挥。由于技术抠得细,我在数(拆、套)报纸时,达到了边角齐、速度快的比赛特殊要求;每天近万个加盖邮戳的日常训练,更让我对完成该项目得心应手。最终我以6分54秒数拆套报200份、2分12秒函件加盖邮戳200封的成绩获得大赛全能冠军。

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赛过后,我参加了北京电视台“首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表彰展示主题晚会”和北京共青团“百万青工岗位建功”主题活动的录制,同事们都戏称我成了投递岗位的“大明星”。回想这一路走来,我获得的第一个荣誉就是刚到邮局工作第一年获得的优秀外来务工投递员称号,对我这个“北漂”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截至目前我获得过的荣誉有:优秀外来务工投递员、连续5年北京市邮政公司先进工作者、北京市职工高级技术能手称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影响最大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它代表的不只是工作单位对我的肯定,也是北京市总工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对我们一线工作者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在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道路上,我觉得有很多做人的品质在影响着,但是我相信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持。生活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坚持不懈还是放弃自我?这样的问题常常会困扰着人们。意志薄弱者往往会选择放弃自我,甘愿服输,而且会找出很多理由说服自己;意志坚强者就会选择坚持不懈,哪怕结果是失败也要放手一搏。前者占绝大多数,所以成功的路上总是人烟稀少。

人生没有所谓的运气可言,唯一的运气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想着以后会如何辉煌,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每天如此,就是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比别人好的机会和运气。那些成功人士表面看起来总是有很好的运气,其实隐藏在背后的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一些而已。

任何事情,你坚持了就是神话,你放弃了就是个笑话。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却做不到,不停地选择,不停地放弃,回头却发现什么事都没做好。选择好的事,只要坚持,一定能遇到最美的自己!只有拼搏后,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才能明白笑着流泪,远远强过哭着后悔。

坚持可以说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实现梦想最忌讳缺乏恒心,朝三暮四。只有瞄准了大方向,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够扫除挡在梦想前面的障碍,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因此,凡是想干出一番事业,人生有所建树者,就要做好长期挑战,甚至面对失败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执行预定的计划,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梦想的彼岸勇往直前。

坚持不懈是人生难得的高贵品质,是人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关键时刻只要你发扬“坚持”精神再加以“不懈”努力,相信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勇于接受挫折和压力的考验,不仅会获得丰厚的回赠,还会不断开发出自己身上的潜能,甚至产生奇迹,最终获得成功。

说起工匠精神,我想对于我们这些为百姓提供“最后一公里”用邮服务的投递员来说就是用户至上。投递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践行用户是亲人的服务理念,都要做到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保证用户使用邮政服务时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服务。

辛苦:早饭都在上班路上解决

每天清晨6点,北京邮政的投递员们就来到单位,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其实我们是6点30分上班,但很多人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单位,做一些投递前的准备工作。

邮政投递员早上一般是送报纸杂志。不少报纸刚从印刷厂送来,投递员要将这些粗略分过类的报纸杂志细分,每份报纸属于哪条街、哪条巷、哪个单位都必须分好类,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为了在派送过程中不出错,投递员一般会在报纸上做好标记。左边对着地址,右手简写“单元1-103”,为保证准确还得重新核查。正因为需要精神集中,所以几乎一到岗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自2007年入职,十多年来,我每天的早饭几乎都是在上班途中解决的。

娴熟:1000份报纸两分钟内数完,50份报刊3分钟投完

报纸到局后,首先就是过总数,看发来的报刊总数对不对,所以数报纸是每个投递员的基本功,通过几次比赛和日常工作的锻炼,我最快可以在两分钟内数完1000份报纸。报纸杂志分好类后,下一步就是投递。投递员将自己负责的邮政包裹、信件和报纸装好车准备出发。可别小瞧装车过程,这可是个精细活。只有报纸杂志的装车顺序与投递顺序高度契合,才能在投递时不用翻找,提高投递效率。当时我主要负责新街口冠英园中行宿舍楼附近的报纸杂志投递和包裹派送,这里每家定的什么报纸都熟记在心。“我们每个投递员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份地图。”不论是打包结构还是投递路线,都要遵循“最优、最高效”的原则,节省出每一分、每一秒,以便最高效地将快递送到客户手中。

由于冠英园小区比较大,报纸杂志派送集中,我曾卡着秒表试过,抱着50多份报纸杂志和信件跑到信箱前,“刷刷刷”分别塞进信箱,只用了3分钟。每件事情只要认真,就会很快找到门道,就能更好地完成,别看送报纸送快递简单,但要保证每天不出差错并不容易。这就是我的“工匠精神”。

乐趣:爷爷奶奶喜欢跟我聊天

投递员的工作虽然单调,但在工作过程中也能找到很多乐趣。记得有一年中考过后我去送录取通知书,夏日炎炎,背上的汗很快就浸湿了衣服。爬到三楼敲开门,出来的是一位阿姨,她看到我满头满脸是汗,赶紧递了一瓶水给我,并连声说“谢谢”。每次遇到这一幕都让我很感动。日常投递的时候,很多爷爷奶奶总是喜欢拉着我聊天。派送的新街口片区里有很多胡同,很多爷爷奶奶喜欢在胡同里聊天,每次路过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会跟我打招呼,有时还会叫住我拉家常。

也许正因为这些点滴的感动,让我坚持了下来。邮政投递是全年无休提供服务的,作为一名劳动模范,我更是节假日期间投递的主力军,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要上班,但把邮政包裹安全送到,这是我们的使命。 KCFTFhdkRWfm1fJfmu6UHiuJ82ibjDftd9ymh9tVUWan1aospN7mz57/mC1w6T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