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格被认为是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的必要因素,因此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它进行定义和测量。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提出了十六种人格特质,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J. Eysenck)提出的人格模型中只有四种人格特质,而麦克雷(McCrae)和科斯塔(Costa)认为只需五大因素就可以很好地描述人格结构。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特质的四层理论模型,分别是: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各个层次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相互联系的行为特质,二者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根源特质又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特质模型的最下层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949年,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十六种特质。这十六种特质每个人都具有,但表现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人们之间的差异。
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认为生理因素决定气质,他提出的人格两维度测量标准分别是“神经质”和“内倾—外倾”两个维度。在这两个维度周围,环绕着各种细节性的特质。
“神经质”这一人格维度的一端是情绪平静、稳定,另一端是紧张、易怒(不稳定)。神经质中处于不稳定一端的是大脑激活“战斗或逃跑”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质说明人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阈限较低。也就是说,这一类人非常敏感,容易过度反应,所以即使是轻微的威胁,他们也会像遇到严重的危险时一样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出汗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内倾—外倾”这一维度也非常重要。外倾性的人善交际、善言辞,内倾性的人则害羞而安静。艾森克称,内倾性的人处于长时间的神经过敏以及过度被唤起的状态,而外倾性的人则处于长时间的无聊或唤起不足的状态。所以当大脑通过和他人的互动寻求更加深入的刺激来保持自己的觉醒状态时,人就表现出外倾性;当大脑通过寻求平静和孤独而让自身平静下来时,人往往表现出内倾性。
1961年,麦克雷和科斯塔提出“大五”人格模型:开放性(创造性)、尽责性(公正性)、外倾性、随和性、情绪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
研究者们把奥尔波特众多的特质词汇压缩成大约200个同义词类群,这些类群有最高和最低两个极点,如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然后要求被试在两级维度上为自己和他人评分,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这些评分结果,最终确定这些同义类群之间的联系。许多独立的研究小组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人们用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特质时仅有五个基本维度。
这五个维度非常宽泛,在每个维度中都包含许多特质,这些特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每个特质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人格的这五个维度则被称为“大五”人格模型。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人格具有两层含义:人格的“面具”是人们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和人的外在品质,就像演员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人格的内在特征是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是一个人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如同演员摘掉面具回到真实的生活。
原型的本质是我们在对它产生即刻的认识后,赋予它特定的情绪化的意义,它与我们的多种行为和情绪模式密切相关。原型的种类非常多,在不同文化中的原型可以互相融合、改造,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型。有些原型是广为人知的,例如智慧老人、女神、圣母马利亚、伟大母亲,还有英雄。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人格主要有四个原型:人格面具、阴暗自我、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人格面具是荣格描述的最重要的原型之一,它是人们在社会情境中扮演的角色,和真正的自我并不一致。荣格发现人们把自己的人格分成多个部分,并根据环境和情景选择性地只展现某一部分的自我。我们展示给外界的这种形象就是一种原型,荣格称之为“人格面具”。
我们都有不愿意让外界看到的原型,这样的原型是人格面具的对立面,被荣格称为阴影。阴暗自我是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包括有违道德的欲望、情绪和动机,是人们被压抑的心理。它不完全是消极的,也代表了我们选择压抑的方面——这些方面只在特定的情境下令人难以接受。
阿尼玛在拉丁文中的原意为“魂”,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阿尼姆斯在拉丁文中的原意为“魄”,是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性会倾向于女性化;当阿尼姆斯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倾向于男性化。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女人的原型和一个男人的原型,这样男性和女性才能相互吸引和理解。这些原型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之中,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反应,并让我们表现出自己感性的一面(阿尼玛)或理性的一面(阿尼姆斯)。
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原型对真实自我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核心原型试图让所有部分在相互协调后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自我。荣格提出,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是“自我实现”,即达到高级愉悦的心理状态;要实现这一目的,真实自我的原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荣格强调自我实现必须有意识地去追寻,因为它不是自动发生的。当充分自我实现时,原型将会是智慧和真理的来源,而且能够连接自我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