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PREFACE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

读懂自己,看穿别人的科学

有人说心理学能教人如何看穿人心;有人说心理学是哲学,能够启迪思想;有人说心理学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有人说心理学就是催眠和解梦……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

在一个广播节目里,一位星象学家声称通过听众的笔迹样本和出生日期就能解读他们的性格特点。节目中选中了三位听众,让星象学家解读他们性格,结果三人一致认为对自己的性格分析非常准确。

在一间实验室里,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微时测定器、发生器(金属架上伸出一只长臂,一个球将从长臂上滚下,落在平台上)、发报键、电池和变阻器。研究人员一次次地按下发报键,小球则一次次落在平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读完以上两个故事,不妨想一想,哪个故事是你心目中心理学的样子?

一直被误解,总是被需要的科学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门外汉总是认为心理学充满着神秘色彩,所以习惯性地把一切神秘的事物冠以“心理学”之名。例如,星座、生肖可以根据我们的出生日期分析出我们的性格,预测我们的运势,这就是心理学的力量!又比如,我们常常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到心理咨询师对别人进行催眠,通过催眠窥探到人们的内心世界,甚至是控制被催眠的人,心理学就应该这么酷!

当然,还有一些人比较“务实”,他们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甚至是精神病院。他们认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差不多,只有心理失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学。

思想稍为开明的人会提出,心理学并不只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人。其实日常生活中,心理学能给予每个人更多的正能量。通过阅读心理自助类的读物,我们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找到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方法,等等。

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心理学!心理学一直被人们误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大众的原因(没入门),也有学院派研究者的问题(醉心研究而忽略了研究结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当然也包括学科本身特点的限制。随着心理学的热度持续升温,电视、电台、网站以及纸媒不断推出与心理学相关的节目、书籍或专栏,但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或许不是科学的心理学,只是包装精美的伪心理学。

求真先证伪的科学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读心”和“实验”究竟谁才是心理学呢?第一个故事看似非常贴近心理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样子,神秘而且无所不能,但它其实是伪心理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巴纳姆效应”。第二个故事怎么看都只是在描述一个枯燥乏味的科学实验(看起来像是一个物理实验)的场景,完全与心理学没有关系。然而,这个场景描述的正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做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我们对心理学似乎存在着太多的误解,通常当我们遇到失眠、焦虑、情绪失控等问题时会想到心理学,但心理学能够解释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你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性是为了爱还是为了繁殖?婴儿是否具有无限的可塑性?我们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有的记忆能保持很久而有的却容易遗忘?IQ分数是否能够代表一个人的智力?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儿童就是缩小版的成人吗?

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赶快翻开这本书吧!

编者谨识
2018年3月 u+hQO0NvInZOjnsf3OagkICelYW2EPXIZ1IIqJ6agZV83LhMTFYnhRhi4ROG+e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