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财富》500强中,排名最靠前的依然是美中日的企业,美国沃尔玛公司连续4年排名世界500强第一名,其营业收入达到4800多亿美元。排名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分别是中国的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第五名是日本的丰田(见表4-1)。
表4-1 2017年《财富》500强前10名
那么,我们常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是公司资产规模特别大?是利润特别高?还是特别受欢迎?都不是。其实从表4-1中就可以看出,世界500强企业是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来排名的,换句话说,这个榜单上的公司就是世界上销售收入最高的500家企业。
比如,2017年榜单上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为4800多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160多个国家的GDP,可谓富可敌国。
第一份《财富》500强排行榜诞生于1955年,当时上榜的仅限于美国公司。自诞生之初起,《财富》杂志的编辑就决定将销售收入作为企业排名的主要依据。直到1995年,第一份包含了美国和其他各国企业在内的综合榜单才正式问世,这也是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排行榜。那一年,第一名是三菱商事,第二名是三井物产,第三名是伊藤忠商事,第四名是住友商事,第六名是丸红,第九名是日商岩井。在前十名中,日本企业占了其中的六席。在整个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日本企业共上榜149家,仅次于美国企业的151家。
如果想知道日本企业在没落前有多么辉煌,从这份榜单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不过那一年也是日本企业登榜数量的巅峰,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这一数字持续下滑。到2017年,只有51家日企仍在榜上,虽然丰田、本田、松下、索尼等知名企业仍居前列,可是绝对数量整整缩减了2/3。
在这二十几年里,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2007年,苹果手机上市,与谷歌的安卓系统共同带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并且彻底颠覆了原有的产品体系。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了美国和欧洲很多金融巨头破产或被分割出售。加上企业并购的活跃,以及中国企业的崛起,很多十几年前的全球500强企业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以2007年的榜单为例,比利时与荷兰合资的富通集团在榜单中高居第20名,是欧洲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2008年更是跃升到了第14名。中国平安当时还曾斥巨资收购了富通集团的股权。但之后富通集团的业绩急转直下,股价大跌,集团被分拆出售给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企业,导致中国平安的投资血本无归。
2007年,还有一家比利时银行,叫德克夏集团,排名第36名,2009年上升到第16名。不过,由于该银行大量持有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国债,欧元区债务危机后,榜单里就见不到该银行了。
最惨的要数美国的几大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合称美银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则破产。
这么多国际知名公司从世界500强企业的榜单上消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1995年,日企上榜149家,美企上榜151家,而中国企业只有可怜巴巴的6家,这里还包括2家台湾地区的企业和1家香港地区的企业。现在的我们肯定无法想象,在1995年别说追赶美国,就是讨论赶超日本,都属于天方夜谭。但是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日企上榜仅51家,美企上榜132家,而中国企业已经暴增至115家(包含港澳台地区)。
除了《财富》500强外,《福布斯》和《商业周刊》同样也有500强的排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福布斯》综合考虑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商业周刊》只把市值作为主要依据。另外,这两家排名的影响力都不及《财富》500强。
由此可见,在商业社会里,最受重视的指标非销售收入莫属,销售收入同样也是企业利润表中最重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