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人坐火车去北京大学报到的,那是1958年9月。
我坐的是慢车,从上海到北京要三天三夜。列车上的设备非常简单,卧铺就是木条凳,靠背很低,不是卧铺的话,坐的地方连靠背都没有。列车上没有餐车,也没有地方买吃的,出门的时候家人给我准备了干粮和水。火车每到一个站,都要停很长时间。从窗户望出去,觉得许多城市和上海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我动身去北大报到前,并不知道那一年北大入学报到的时间推迟了。为了这件事,《人民日报》还特意登出了一个通告,但是我没有看到,也没有任何人告诉我。结果我到了北京火车站之后,发现既没人接也没人管。我感到很纳闷,怎么北京大学都没有迎接新生的安排?只能自己想办法摸到了北大。我记得找到了当时的16斋,准备办理报到手续。但是人家说这里不是报到的地方,让我去27斋问问。结果27斋也根本没有人办理报到手续。
那怎么办?总不见得再回上海吧。我就一个人在燕园里走走看看。第一次见到北大,很是兴奋激动。我觉得这个学校太大了,很怕自己迷路。因为我的行李还没有寄到,那天晚上我就只能在27斋的一块木板上将就睡了一晚。结果着凉了,半夜就发起高烧。可是人生地不熟,在北京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硬撑。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遇到历史学系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才知道,原来是报到的时间推迟了。那位学长看我的字写得还可以,就让我帮他抄文稿。于是,在等待报到的日子里,我就每天到历史学系办公室给他们抄文稿,抄的都是北大学长写的文章。我看见书架上放了许多线装书,边抄边想,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学问太大了,文章写得真好。抄着抄着,我和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就熟了。听他们说起考古专业,觉得很神秘。有同学告诉我考古很好玩,可以经常到野外去游山玩水。对人生懵懵懂懂的我,其实还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是希望未来不要整天抱着书本。如果考古真像他们说的那样,那不正是我想选择的专业吗?能够饱读诗书,还能游遍名山大川,这自然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事了。
我在上海读中学时,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到博物馆看文物展览,知道许多精美的文物都是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所以,我对考古专业充满遐想,觉得考古工作一定很有意思。入学不久就要分专业,我不假思索就报了考古专业。现在想起来,其实我对考古工作究竟要干什么是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考古,因为太苦了。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选择了考古专业。
未名湖畔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