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无选择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填报了高考志愿。思忖再三,还是觉得想上北大,所以我大胆地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北京大学。我选择的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当时考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九个志愿,可我只填报了三个,第一志愿是北大,第二志愿还是北大。虽然并不想当老师,但也不能不尊重老师的意见,我的第三志愿就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家都觉得学历史的人就是看书,也不需要什么体力,所以就报历史吧,何况自己也很喜欢历史。我报考历史学系,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选择考古。

我之所以选择北京大学,是因为我早就从父亲那里知道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历史学系是最好的历史学系,北大有最好的教授,我当然想选择北大。直到高考结束,父母也不知道我的选择。那时高考不像现在,父母不怎么过问。有一次父亲突然问起我的学业,我说:“我已经高中毕业了。”父亲当时非常惊讶:“你都高中毕业啦?”我又说:“我已经考大学了。”父亲接着问:“你考大学啦?那你考的哪所大学?”我就回答:“我填报了北京大学,但还没发榜,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父亲一下子非常高兴。他是清华毕业的,还曾经在北大当过两年讲师,所以他非常满意我的选择。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非常紧张。到了发榜的日子,邮递员送来一个信封。我当时十分忐忑,不知道是录取了,还是没有录取,拿着信封不敢拆—拆出来,万一没有被录取可怎么办?最后一个人躲起来拆了信封。我看到通知书上写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我被北大录取了。

我的两个姐姐和弟弟都没有能考上大学。大姐读了师范专科。二姐喜欢画画和书法,很可惜没有上成艺术类学校,初中毕业不久就参加了工作。我的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大弟的就业也受到影响。一直到“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平反,大弟才得以子承父业,在父亲原来的单位接班,做父亲生前做过的工作。他和父亲一样喜欢工程,喜欢钻研,很快就成了工程师。

母亲与大姐和小弟合影

1957年7月2日,樊锦诗(右)与樊锦书于上海合影 x1em02R1RuA7WWoh53V+SbhHsbDKAIz5UO+TJbi0T/+MU20Db/QxlE2bFi0At7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