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妞妞晚上鼻子不通气,翻来覆去,睡不踏实,早晨起来给她喂饭,她把头扭向一边,硬塞给她,她就把嘴里的饭吐出来,还大声哭起来。妈妈抱起她来试图安慰一下妞妞,却发现孩子浑身滚烫,一量体温,吓了妈妈一跳,体温表上的红线都快到头了,差一点40.0℃。妈妈念叨着“烧这么厉害,肯定有炎症,得吃消炎药”,说着从小药箱里拿出头孢类的药要给妞妞喂,可爸爸坚决反对,说孩子可能就是感冒,而感冒是病毒感染,没必要吃“头孢”,到底谁说的对呢?
多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感冒90%以上由病毒引起,支原体感染占4%~5%,细菌感染者仅占1%~5%。常见引起感冒的病毒有以下几种:
(1)鼻病毒:是引起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约有50%的成人感冒由鼻病毒所致。小儿感染鼻病毒后还可由感冒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及中耳炎。鼻病毒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全年均可发生,在南方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多发生在雨季。鼻病毒感染后可产生局部SIgA,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故常发生再感染。
(2)冠状病毒:也是感冒的常见病原体,10%~20%的感冒由冠状病毒引起。在儿童,冠状病毒还可引起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
(3)腺病毒:约占感冒病毒的10%。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其中3型、7型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型别。在成人和较大的儿童中,腺病毒3、7型感染可引起一种的特殊类型的感冒,即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1979~1983年夏季,在北京曾发生过3、7型腺病毒引起的咽结膜热流行。在婴幼儿则会发生腺病毒肺炎,病情常较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有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情极其严重。近年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逐渐减少。
(4)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此两类病毒均主要在肠道中繁殖,随粪便排出,属于肠道病毒,同时可引起感冒,肠道病毒约占感冒病毒的10%。肠道病毒感冒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可伴有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中柯萨奇A组病毒可引起一种特殊的感冒,即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表现为高热、咽痛、咽峡部疱疹、溃疡。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5)呼吸道合胞病毒:2岁以后感染此病毒,可出现一般感冒的症状,但婴幼儿感染后可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表现为暴喘、咳嗽等。本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生,可引起小流行。
(6)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也较轻。除典型流感外,许多轻型病例与普通感冒不易区分。
(7)副流感病毒:分Ⅰ、Ⅱ、Ⅲ、Ⅳ四种血清型,Ⅰ型往往引起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Ⅱ型可引起肺炎,也常出现哮吼,Ⅳ型又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通常呈常年地方性发病状态,于秋冬季形成高峰。在集体单位中,副流感Ⅱ型偶尔可引起流感样爆发。
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受损,细菌可乘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
另外,肺炎支原体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专家提醒:
病毒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血清型,人一生中多次感冒,主要是由不同型别的病毒引起。老年人由于多次感染不同型的病毒,对多型病毒具有免疫力,因此感冒的几率较青少年小,而儿童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则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