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世界范围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人人谈“流”色变。6岁的小敏恰好在此时出现了发热、鼻塞、流涕症状,好在精神还好,每天依旧蹦蹦跳跳的,饭量也不减。然而她病了2天还没好,妈妈开始担心小敏是不是也得了“流感”,去医院看吧,害怕被确诊的“流感”病人传染上;不去吧,又担心万一小敏真是流感,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越来越重。小敏妈真是左右为难。那么,普通感冒和流感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从病原方面来区别。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致病原为多达200种不同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造成大范围流行。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类型。甲型流感每2~3年有一次小流行,10~15年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是局部流行,而丙型流感主要是散发或家庭内传染。
其次,从症状上来区分。普通感冒表现较轻,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上下,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等症状;大一些的孩子会说自己头痛、咽喉痛或全身不适,症状相对较轻,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流感起病很急,可骤然高热,体温高达39℃~40℃,头痛明显,全身疼痛常见且严重,全身极度乏力出现早且明显,有时有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常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包炎、脑炎、急性心肌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可见,流感和普通感冒在病原体、临床症状及疾病预后等方面完全不同。流感是一种比普通感冒要严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敏仅是发热、鼻塞、流涕,而精神很好,没有严重的头痛、全身酸痛,看来患普通感冒的可能性较大。事实上,病后第4天小敏就退了热,再过2天,所有的症状就消失了,妈妈彻底放心了。
专家提醒:
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影院、游乐场等地,以免不慎传染上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