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并不遥远的驼铃声
——晋商清代的驼帮

驼帮从事的对外贸易是晋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当你在山西享受旅游的欢乐时,

别忘了奔波在沙漠上的晋商。

20世纪80年代末,中俄关系解冻之后,一批俄罗斯商人来到中国。他们的购物清单上有一种商品是“川”字牌砖茶。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不仅市场上没有这种茶叶,而且许多人都不知道,并不产茶的山西还销售过至今令俄罗斯人和蒙古人难以忘怀的“川”字牌砖茶。

“川”字牌砖茶是山西祁县渠家的长裕川茶庄销售的。当年经营对俄国、蒙古茶叶贸易的有许多晋商商号,渠家是其中一家。比渠家茶叶贸易规模更大的是被称为“外贸世家”的榆次常家。这段历史离现在也就一百多年,但竟然已没人知道晋商还做过这样的贸易。人们真的是太健忘了。

当年中国出口国外的茶叶主要经由两条通道。一条是从广东的广州出发把茶叶运到欧洲,经这条路出口的主要是绿茶。另一条是晋商通过陆路把茶叶运到蒙古和俄国,经这条路出口的主要是砖茶。这条陆上之路在张家口之后主要由骆驼来运输。当时,晋商把十五只骆驼编为一队,十队为一房。数房相随,首尾难以相望。驼铃之声在茫茫沙漠上日夜不断,飘荡四野,数里可闻。所以,晋商中经营对外茶叶贸易的商人被称为“驼帮”。由“驼帮”所从事的对外贸易是晋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那驼铃声今天似乎仍可以听到。

“驼帮”的形成及晋商茶叶贸易之始是在清康熙、雍正年间。而且,山西人从事茶叶贸易并不是由于它生产茶叶,而是因为它与广大的茶叶消费市场(蒙古和俄国)相邻。换句话说,促使“驼帮”形成的是需求,而不是供给。

山西人与北部少数民族之间历来存在物物交易,只是由于民族纠纷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明代中期开放边疆贸易,设立马市之后,这种贸易越做越大,主角是山西商人。从明代到清初,山西人就把陕西汉中和四川的茶叶运到这一带销售。以后的“驼帮”茶叶贸易正是这种贸易的延伸与扩大。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嗣后往来行旅,如有路票,听其交易。”根据这个条款,双方持有护照的商人可以过界交易,且不缴纳进口税,只在各国境内出关时缴纳出口税。

这项促进贸易的政策符合双方的利益。从俄国来说,一方面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等物品,另一方面由于出口的大宗商品——毛皮在欧洲市场上遭到北美毛皮的激烈竞争而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市场。从中国来说,在明代中期实行“折色制”以后,盐业的贸易向以扬州为中心的内地转移,晋商需要开拓北部市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双方的这种内在贸易需求变为实际的贸易行动。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双方贸易迅速扩大。在俄国一方,1697年沙皇发布命令,禁止西伯利亚各地督军阻挠商队赴华贸易,否则处以巨额罚金。第二年,又允许赴华俄商不必远道去莫斯科领取贸易证书。这些政策使俄国对华出口总值达24万卢布,超过俄国对整个中亚地区的贸易总额。据不完全统计,从1698年到1716年,俄国对华出口的毛皮总值增加了7倍多。晋商向俄国出口的茶叶、丝绸也有相应的增加。

1725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布连基条约》。1728年,又在此基础上签订了涉及两国全面关系的《恰克图条约》。该条约划定了中俄边境,并把恰克图这个中俄边境(现为俄蒙边境)上的小城作为两国贸易的商埠。这为两国贸易的继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俄国一方,政府允许私商参与贸易活动,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官方商队。俄国境内出现了大批加工出口中国商品的工厂。在中国一方,原来晋商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就有贸易基地。他们利用这个时机,参与恰克图市场的创建,确立并保持了在这个市场上的垄断权,继而深入俄国设庄经商。“驼帮”就是由内地向恰克图运送货物的商队。中俄贸易之大,就连远在英国的马克思都注意到了。他写了《俄国的对华贸易》一文,称俄国人“独享内地陆路贸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还论述道:“恰克图一带的边境贸易,事实上而且根据条约都是物物交换;银子在其中不过是价值尺度。”

清政府对这种贸易采取了鼓励的政策。清政府实行信票制(又称“部票”“龙票”或“票证”),凡行商贸易于大青山后、内蒙古西部一带及恰克图的商人,必须持有理藩部颁发的“信票”,政府才提供保护。嘉庆时期,政府还放宽了限制,允许一些小本商人附搭在大铺票内(这被称为“朋票”“朋友”),合法地到恰克图贸易。甚至还允许货物先行,留人候领信票。这就大大增加了去恰克图贸易的大小晋商的数量。晋商把大量砖茶、丝绸、棉布、药材、瓷器、工艺品等运往恰克图。

山西并不产茶,晋商从南方收购茶叶,或者自己买来茶叶进行加工。他们收购、生产、加工茶叶的主要地方是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临汀,湖北崇阳、蒲圻、通城等地。这些地方也是这条茶叶之路的起点。通常的做法是,这些地方的茶叶从福建崇安等地经湘江、长江水路运送到汉水和唐白河再到河南赊店,约1 500公里。然后改用马、骡等经山西境内运至河北张家口或归化(今呼和浩特),约1 400公里。张家口是当时重要的茶叶贸易基地。张家口再向前,主要有三条路线。第一条是经多伦诺尔通往蒙古及俄国各地;第二条是经库伦进入恰克图和俄国;第三条是从杀虎口(西口)到乌里雅苏台,再进入俄国。

茫茫沙漠上的驼帮送去了茶叶,带回了银子。其间的艰辛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

这条漫漫商路全长5 150公里,其中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为4 500公里。在张家口之后进入茫茫沙漠,全靠驼队运输。每只骆驼驮茶4箱,由张家口到库伦,每箱运费高达3两银子。其间的艰辛是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

由驼帮运往俄国的茶叶迅速增加。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运往恰克图的茶叶就高达67 000箱,约合500万磅。按当时恰克图的市场价格,上品茶每磅2卢布,中品茶每磅1卢布,下品茶每磅0.47卢布。如果都按中品茶计算,销售额高达500万—600万卢布,利润对半。俄国商人的利润也与此相当。恰克图每磅2卢布的茶叶在圣彼得堡可以卖到3卢布。据记载,1839年,俄国商人在恰克图以700万卢布买的茶叶在下哥德罗市场上卖了1 800万卢布。

地图上的线画起来很简单,但一步一步去走却是另一回事。

中俄两国的贸易仅在恰克图的进出口总额就从1757年的113万卢布增加到1800年的623万卢布。出口全销往中国,进口全来自中国。当年恰克图的贸易占俄国进出口总额的40%—60%,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6%—19%。据专家估算,从清代至民国初,晋商运往俄国的茶叶达25万吨以上,价值100多万两黄金。在当年的中俄贸易中,中国是顺差。俄国政府当时禁止白银出口,俄国商人就把成色相当高的白银制成粗糙的工艺品补偿给晋商。晋商为了安全,就地把这些银器熔化后铸成重达千斤的银坨,用特制的车拉回山西的深宅大院。这种千斤重的银坨谁也搬不动,故称“没奈何”。这种“没奈何”运回山西之后再熔化,窖藏或铸成银锭、元宝在市面上流通。

中俄贸易使恰克图这个本不出名的边境小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晋商纷纷在这里建店铺、设商号。晋商在恰克图的商号最多时达140家,数量最多首推榆次常家。他们家从乾隆时期就从事茶叶贸易,子孙相承,前后150余年,在恰克图设有大德兴、大德诚、大玉川、巨盛川四家商号,贸易额占到市场的40%。其次是祁县渠家,他们从乾嘉年间开始从事茶叶贸易,“川”字牌砖茶就出自渠家。太谷曹家也曾在库伦、伊尔库茨克、恰克图和莫斯科设有经营茶叶及丝绸的锦泰亨商号。晋商在俄国经商的人数之多,无法统计,仅十月革命后就逃回3万余人。

驼帮的衰落其实还不到100年,我们的另一篇文章会介绍茶叶贸易中一段伤心的历史。那茫茫大漠上的驼铃声并不遥远,当你在山西享受旅游的欢乐时,别忘了奔波在沙漠上的晋商。 x5sPotKcUg83ykP2hyI8BKcVa+B6EDjfuDtnLRC7qYz/U68/3KZDgea/bP059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