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游山西 话晋商
作者:梁小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01
ISBN:9787301258477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朋友,到山西去。
那里有五千年的文明,有五百年的晋商。在那里,你可以游览名胜古迹,体验晋商的辉煌。跟着这本书进行一次晋商之旅,将是你一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让我们现在就出发!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是第一个
称赞晋商的学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追寻着先辈的辉煌,几乎要被历史湮没的晋商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日益升温的旅游热中,山西占全国明清时期75%以上的地面文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人们知道了恢宏的晋商大院,电视剧《乔家大院》又使晋商空前火爆。这一切让人们把眼光投向了一向被认为保守和落后的山西。我们把旅游与回望晋商结合起来,进行一次山西晋商的文化之旅。
在历史上,晋商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现象,是明清时期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商业联盟。商帮形成于明代,衰亡于民国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十大商帮。这包括开始于晋南,最后在晋中达到高峰的晋商;以徽州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为中心的徽商;以浙江宁波为中心的宁波商;以浙江龙游县为中心的龙游商;以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为中心的粤商;以山东临清为中心的鲁商;以陕西泾阳县为中心的陕商;以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西山两镇为中心的洞庭商;以及江西的江右商。
在这十大商帮中,以晋商为首。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业,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为什么在十大商帮中唯有晋商能让梁启超先生“自夸于世界人之前”?为什么晋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商帮?
排名次还是要讲资格、讲历史的,十大商帮中晋商起源最早。中国最早的贸易物品是盐,中国最早的商人正是在山西南部解州(今运城)盐池从事自然结晶盐贸易的山西人。早在春秋时期,山西就有发达的商业。在明初,晋商作为一个商帮已经形成,其他商帮则要晚一些。明清两代晋商辉煌五百年,在各商帮中,衰亡也是最晚的。
再看经营的范围与地域。在晋商的历史中,经营范围涉及所有物品,从大宗的盐、粮、丝绸、铁器,到小的日用杂货,无所不包;尤其是清代中期之后进入票号业,开创了中国商业史上的新篇章。晋商走遍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真正实现了大流通。
当然,这些还是次要的,看一个商帮,最重要的是看它所创造的财富。国家的排名,要看GDP;商帮的排名,当然要看财富。财富是衡量经商成功的客观标准。晋商有多少钱?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有一个排行榜,列出光绪时资产在白银七八百万两到三十万两的山西富户十四家(虽然亢家以数千万两白银排在首位,但因缺乏具体数字我们先不将其列入)。仅这些富户加起来的财产就有三千余万两银子。
三千余万两是什么概念?据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在《苦命天子》一书中估算,大清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固定的,约银四千万两”。换句话说,山西这十四家(还不包括最富的亢家)的财富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但现代学者对徐珂的这种估算普遍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像我们今天熟知的曹家、乔家、侯家、常家的财富应该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那些所谓三四十万两者,至少达百万两。在当时的山西,尤其是票号中心祁县、太谷、平遥(简称“祁太平”)一带,百万两只能算起步。有几十万两银子恐怕只能在中产这个阶层中。说他们富可敌国,一点儿都不算夸张。
清代光绪时期一两银子现在值多少钱?有人估算是300元,有人估算是200元。就按低的算,那时晋商的财富是多少人民币,每个人自己都可以估算出来。再折合成美元是多少,也并不难。如果19世纪就有“福布斯排行榜”,恐怕晋商在世界上也居首位。那时的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福特等,恐怕还不是几个山西“土佬”的对手,他们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大富起来的。
统计数字毕竟是数字,但你今天到山西可以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当时山西人的富。没有钱能盖出那么恢弘又精美的大院吗?建筑是钱的艺术,是用钱堆起来的。晋商轻轻松松地就盖起了这样的大院,你就可以想象出他们的富有了。
20世纪20年代初,宋霭龄来到孔祥熙家,曾为太谷的富裕而惊叹。其实那时晋商已经衰落了,何况当时孔家还算不上富商大贾。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我在太谷上小学,无知的孩子不知道晋商,但到我那些同学家里,感到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家。尽管那时晋商早已衰亡了,但那种富有还是给我幼小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至今不能忘怀。山西人的富有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那院落的大气、园林的精致、屋中的明清家具、墙上发黄的名人字画,无一不显示出主人过去的富有。这样的人家在当时的太谷城里不是顶尖的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几十。
这些财富不是来自强取豪夺,不是来自土匪式的抢掠,不是以千百万人的灾难为代价的。这些财富来自几代、十几代人辛勤的经商活动,每一两银子都饱含山西人辛勤的汗水。晋商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更多人的富裕。当年京城的富庶,张家口、包头、辽东这些落后地区的发展,都有晋商的贡献。甚至,江南地区繁荣的工商业也靠晋商的支撑。
晋商不仅仅是富。与其他商帮相比,晋商的独特之处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晋商的股份制与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不相上下,晋商内部那一套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和运营,绝不比当时那些最先进的企业落后。晋商的身股制至今仍为许多企业所采用。晋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至今仍有许多企业做不到。晋商不仅是商业的顶峰、财富的顶峰,也是制度创新的顶峰。他们没有什么理论作为指导,但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制度仍为当代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理论来自实践,晋商正是在漫长的经商过程中寻找到了今天上升为理论的东西。
今天更让我们后人敬仰的是晋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正是这样的君子。早在明代他们就有了“以义制利”的传统。淳朴的山西人是靠他们的勤奋和才智来经商的,他们不玩那种坑蒙拐骗的小伎俩。他们把诚信作为经商的最高准则,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下自觉地去实践。他们的这种商业道德体现在每一个方面,融入商业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中。他们的成就证明了“小富靠智,大富靠德”。“成大商者,必有大德”,晋商就是这样的大商。
致富的山西人并不是巴尔扎克笔下一毛不拔的葛朗台。他们有社会责任感,为国分忧,为民解困。为富不仁绝不是他们的所为。他们捐钱、运粮支持清王朝统一中国的事业,真正体现了“经商不忘爱国”的传统。他们关心民间疾苦,修路、修桥、办学、济贫,哪里有危难,晋商就在哪里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的眼界和胸怀,让今天富起来的人汗颜。
晋商中出现了一大批商人和职业经理人,他们是在山西上空闪耀的群星。他们的道德、经商才华达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新的高峰。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平台上回顾这个群体时,仍然觉得其高大、辉煌。
当然,成长于封建社会中的商人毕竟不同于当代企业家,他们无法克服时代的局限性。在新时代到来时,他们衰亡了。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要求他们与时俱进,再伟大的人也摆脱不了时代的限制。“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也不必为他们的衰亡而悲伤。新时代的企业家将超过晋商的高度,再创山西乃至中国的辉煌。
我们都听说过晋商,在影视作品或小说中看到过晋商。但晋商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呢?这本书就是要带你边游山西,边了解晋商。读了这本书,你会真正体会到山西之美,也能体会到晋商的伟大,还会知道晋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晋商之旅开始了,我们先从晋商的起点——运城附近的那个盐池开始。
晋商的出现是由于山西拥有自己独有而
别人离不开的盐,而盐池则成为晋商和
中国商业的原始起点。
了解晋商要从运城那一片浩瀚的盐池开始,那里是晋商的起点。
为什么晋商从这里起步?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不同地域之间的贸易不是产生于分工或比较优势,而是基于生存需求的互通有无。在那时的自然经济中,交易是为求生存服务的,所交易的是生存必不可缺的物品。一个地方要产生商人,唯一的条件是这里出产人们生存必不可缺而其他地方又不出产的东西。对晋商兴起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这种东西就是被古罗马诗人荷马称为“神赐之物”的盐。
山西南部的运城,古名潞村,濒临河东盐池。河东盐池又名解(音读hài)池,出产无须加工即可食用的自然结晶盐。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淳,浑而不流。水出食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这种盐被称为河东盐或潞盐,哺育了中华文明,至今仍然支撑着一个大型盐化工业国企——南风集团。
人类是如何发现并开始食用盐的,已无法考证。最早应该是人类始祖出于生理需要而发现并食用自然存在、无须加工的盐。据历史学家考证,至少在六千年前,盐池附近的人就知道收集并食用盐池中的自然结晶盐。从湖边发现的人类遗骨似乎可以把人类食用盐的历史追溯到更早。
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以及发生在这一地区连绵不断的大小战争,实际都是为了争夺对这个盐池的控制权。在政治家看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经济学家看来,一切战争的根源都在于经济利益。在远古时期,控制盐的利益丝毫不亚于今天控制石油的利益。
浩瀚的盐池是晋商的起点。
黄帝、炎帝之说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传说,但古代汉民族的发展一直和盐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盐池附近。这个盐池哺育了夏、商、周三代的中原文明也是不容置疑的。夏朝已有关于盐生产和贸易的记载。商代的《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周朝时,咸已被作为“五味”之一。《周礼》中还有“以咸养脉”的治病记载。中国制盐的历史也有四千年以上。古籍中有“宿沙作煮盐”的记载。宿沙是炎帝(一说神农氏)时的诸侯之一。
最早把盐拿到其他地方去卖的应该是山西人。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历史和盐》中考证出,商贾的“贾”字出自“盬”(简化字是“卤”)。《说文解字》中指出,“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说文解字·盐部》中明确指出:“盬,河东盐池也。”河东即今运城市。卤就是指盐池中自然结晶状态的天然盐。他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商业起源于盐。盐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易传·系辞》中记载远古时山西南部“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最早的中国商人应该是从事盐业贸易的山西人。这个结论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有学者把晋商的产生归因于人多地少的矛盾、表里山河的地理位置,或者勤劳诚信的文化传统。应该说,这些因素对晋商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绝不是晋商产生的关键因素。与山西有类似条件的地方并不少,为什么中国最早的商人不出现在其他地方,而独出现于山西?晋商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山西拥有这种自己独有而别人离不开的盐。在远古,自然资源是产生贸易的唯一条件。盐池边有“池神庙”。池神庙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早已不存。现存的池神庙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建的。清顺治、雍正时均有修补。我想这应该也是中国的“商神庙”。这里是晋商和中国商业的原始起点。
春秋时期,运城这一带属于晋国。晋文公重耳利用这个自然优势,以商强国。晋国推行鼓励商业的“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政策。自然条件和政策鼓励使晋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富裕的晋商。《国语》中记载,绛邑(今运城市绛县)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些商人已经富到可以开着“奔驰”之类的名车,穿着“阿玛尼”这样的精美服装在王侯之间行贿、游说了。可见,他们已经有了巨大的财富和上等的社会地位了。商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晋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间长达一百六十年,是五霸中最长的。晋国也是最早进入封建制的地区之一。
池神庙也应该是中国的“商神庙”。
第一代晋商的财富也许不如以后的晋商,但他们的影响不可忽视。《史记》记载,晋流亡公子计然经商成功,并把经商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出了一套被称为“积著之理”的成功经商之道。助越王勾践伐吴成功后远走江湖的范蠡正是受计然的启发弃官从商致富,人称“陶朱公”。芮城县人段干木为马市交易经纪人,被称为“晋之大驵”,魏文侯尊以为师。猗顿向范氏请教致富之道,范氏告诉他养牲畜和贩盐。猗顿来到今天的山西省临猗县,从事畜牧业和盐业,成为巨富。《史记》中有“猗顿用卤盐起”的记载。据说,猗顿还与一位名叫郭纵的铁匠一起,发明了用铁锅(又称“牢盆”)煮盐水制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曾使用了很长时间。今天临猗县建立了猗顿的雕像,以纪念这位晋商的远祖。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实行盐铁专卖,由政府控制盐的生产、运输、批发与零售。盐商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但官营盐商效率低下,官员腐败无能,满足不了社会需要,私盐走私严重,也使财政收入流失。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开始实行“折中制”。在这种制度下,商人把粮食运到边疆(称为“入中”),由政府给予“盐引”(称为“折中”),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就放开了盐的运输和销售(并未放开生产)。庆历八年(1048年),太常博士范祥制定《钞盐法》,规定商人可以用钱买盐引。四贯八百钱买一份盐引,可到盐池领盐两百斤。
这种制度变化为山西商人参与并扩大盐业贸易创造了条件。宋元两代都实行了这种盐引制,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晋商——河东盐商。“折中制”是政府在盐业运输和销售中的“国退民进”,也是晋商形成的历史机遇。当然,晋商真正成为一个商帮还是在明代之后。这一点我们以后在“来自北方的商机——‘开中制’与晋商”中详细介绍。
今天的运城也是随着盐业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古代因盐池之利而修筑城堡的历史很早。春秋时晋国的郤锜食采于苦城。“苦”读“卤”,即河东盐。苦城就是盐池附近地区。战国时,这里被称为盐氏,以封地于此的盐氏为城名。秦始皇置河东郡。汉代设管理盐业的司盐都尉于潞村,所以,这里又名司盐城。唐大历年间(776—779年),曾设治于潞村。不过以上的城堡规模都不大,以后都荒废了。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河东盐运使那海俊德在潞城营建城池,因形似凤凰,取名“凤凰城”。后来由于是盐运司所在地,改名为运司城,又名运城,沿用至今。
山西的南部,包括今天的运城市、临汾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盛产小麦、棉花、蚕丝等农产品。这些与盐一起使这里成为古代山西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地区。清朝诗人郭书俊有诗云:“居人艳说凤凰城,百货纷纭闹市声。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成书于乾隆年间的《解州安邑县运城志》中记载:“顾商贾聚处,百货骈集,珍瑰罗列,几乎无物不有。”“富商大贾,游客山人,骈肩接踵。”这里的人过去“穷人无所归,皆食力于农,今大半为商所夺,而农事不问”。
今天的运城也许相对落后了,但当年的确繁荣过。
晋商产生于山西南部,然后向北发展,最后在中部形成鼎盛。晋南这一代在春秋时为晋国。三国分晋后战国开始,归于魏国。这里有丰富的文物,也是关公故里。晋商之旅的起点应该是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