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旅行路过黄石国家公园。我和其他游客们坐在露天看台上,对面是茂密的松树和云杉。不久,我们守候的动物——森林里的恐怖大王——大灰熊出现了。它大步流星般走进耀眼的灯光,开始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家森林公园厨房里丢弃的残羹冷炙。护林员梅杰·马丁德尔骑在马上对兴奋的游客们谈着大灰熊。他告诉我们,可能除了水牛和科迪亚克棕熊,大灰熊在西半球没有敌手。然而,那个晚上我却留意到,大灰熊被放出来后在强光下吃东西时,有且只有一只动物通行——一只臭鼬鼠。大灰熊知道,只需自己大爪子那么一挥,就能将臭鼬鼠打成肉酱。它为什么没那么做呢?因为经验告诉它,那么做得不偿失。
我也发现了这一点。小时候在密苏里农场时,我曾在灌木篱墙捕获了几只4条腿的臭鼬鼠。成年后,我在纽约人行道上遇到过几只两条腿的臭鼬鼠。从这经历中我认识到,招惹每一方都会得不偿失。
当我们仇恨仇敌时,也赋予了他们战胜我们的力量:战胜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和快乐。如果我们的仇敌知道他们将我们滋扰、折磨得多厉害,甚至和我们打了个平手,他们肯定开心得载歌载舞。我们的仇恨一点也伤害不了他们,却把我们自己的日子搅得天昏地暗。
猜猜这段话是谁说的:“如果自私的人们试图占你的便宜,只需忘掉他们,但别试图报复。如果你想扯平,你对自己的伤害将甚于对别人的伤害。”这些话听起来就像出自某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之口,但不是,这些话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警察局写在公告板上的。
想扯平会怎么损害你呢?按照《生命》杂志的说法,“扯平”甚至会摧毁你的健康。“一个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愤恨,”《生命》认为,“当愤恨成了习惯,慢性高压和心脏问题也就如影随形。”
所以你明白耶稣基督的教诲:“爱你的仇敌。”耶稣宣扬的不仅是良好的道德,还是20世纪的医学。当他说“宽恕70乘以7次”时,他在告诉我们怎么远离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其他很多疾病。
我一个朋友最近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把她安置到病床上,警告她无论出了什么事,都不要动怒。医生知道,如果你心脏不好,一动怒气就能要了你的命。是我说了怒气能要你命了吗?几年前,华盛顿州斯坡坎一个餐馆老板就是被活活气死的。我面前有一封信,是当时斯坡坎警察局局长写来的,信中说:“几年前,斯坡坎一餐馆老板、68岁的威廉·佛克伯因为动怒把自己杀死了,原因是他的厨师非要用小托盘喝咖啡。餐馆老板气得抓过左轮手枪去追厨师,因为心脏病发作倒地死亡——死时手里仍然紧握着枪。验尸官报告宣布,他死于愤怒引起的心脏衰竭。”
当耶稣基督宣示“宽恕”时,他也在教诲我们如何让容貌看上去更漂亮。我认识一些人——可能你们也认识一些——他们的脸上因为愤恨长出皱纹并使之加深,因为愤恨面容都变形了。世界上所有外科手术对容貌的改善,也不如充满宽容、温和和与爱心时的一半好看。恨甚至毁掉了我们享受美食的口福。《圣经》里是这样描述的:
“
一
餐
充
满
爱
的
粗
茶
淡
饭
,
比
满
桌
充
满
恨
的
鲜
美
牛
肉
更
可
口
。
”
如果我们的仇敌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恨让我们精疲力竭,让我们神经紧绷,毁了我们的容颜,带给我们心脏病,或许会让我们折寿,他们会不会兴奋地摩拳擦掌?即便我们无法爱我们的仇敌,至少爱我们自己吧。让我们爱自己爱得如此深沉,以至我们不会允许仇敌来驾驭我们的快乐,来摧毁我们的健康和的容貌,正如莎士比亚表述的那样:
别为你的仇敌添火加薪,
那样会烧到自己。
当耶稣基督教导我们应该原谅“70乘以7次”时,他也是为了我们健全的事业。比如,我面前就有一封来自瑞典的阿普萨拉乔治·罗拉的信。乔治·罗拉在维也纳做了多年律师,但在“二战”期间逃到了瑞典。他没有钱,急需找一个工作。由于精通几门语言,他希望能在进出口公司里谋个通讯员的职位。大多数公司回复说,因为战争他们无此需求,不过会保留他的资料……
有一个人却给罗拉写了这样一封信:“你对你事业的想象不现实。你又错又傻。我不需要任何通讯员,即使需要也不会雇你,因为你都写不好瑞典文,你的信里处处是错。”乔治·罗拉读到这封信,气得跟唐老鸭似的。这瑞典佬这么做居心何在啊?为什么!这个瑞典佬自己写的信中倒是谬误满篇。于是,他写了一封回信,铁了心要气死这瑞典佬。忽然,他住手了,自言自语道:“嗨,等等吧!我怎么就知道这个人错了?我学过瑞典文,可毕竟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错了却不知道呢;如果我错了,我就得加倍努力,才能找到工作。这个人或许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呢——尽管不出于本意。他在自我显摆时措辞令人不悦的事实本身,并不能改变我欠他的人情,所以,我要写信 感 谢 他这么做。”
乔治·罗拉把那封写好的尖酸刻薄的信件付之一炬,却另写了一封:“感谢您出于好意不怕麻烦给我回信,尤其是当你不需要通讯员的时候。我很遗憾对公司有所误会。我之所以给您写信,是因为经我咨询,您的名字在我看来是一位领导。我不知道我在信中所犯的语法错误,我深表遗憾和羞愧。我现在会更加刻苦地学习瑞典文,尽量纠正我的错误。对于在自我提高中所给予的帮助,我深表谢意。”
没几天,乔治·罗拉收到回信,要求去见他。也去了,并得到一个工作。他以亲身体验发现:“一个谦柔的回答让愤怒之火消于无形。”
我 们 可 能 不 至 于 高 尚 到 去 爱 我 们 的 敌 人 , 但 为 了 我 们 自 己 的 健 康 和 快 乐 着 想 , 至 少 应 原 谅 他 们 , 忘 掉 他 们 。 这是在做一件聪明的事。孔子说过:“ 被 诋 毁 被 剥 夺 不 值 一 提 , 除 非 你 难 以 释 怀 。 ”
我曾问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的父亲是否放任过仇恨,他回答说:“没有,父亲从不浪费一分钟去想他不喜欢的人。”
有一个古训是这样说的:一个不能愤怒的人是傻子,但一个不动怒的人是聪明人。
那也是前纽约市长威廉·J.盖纳的信条。他曾经被媒体辛辣抨击,还被一个疯子枪击,几乎丧命。当他躺在医院为生命挣扎时,他说:“每个晚上,我宽恕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岂不是太理想主义了?甜蜜和光明太多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再看看《悲观主义研究》的作者、著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怎么做的吧。他把生命视做无意义和痛苦的历程。当他散步时,总是阴郁沮丧,但在他的深刻绝望之外,他疾呼:“如果有可能,任何人都不应该感受敌意。”
我曾经问伯纳德·巴努奇,他是否因为政敌攻悍而烦恼,这位深受威尔逊、哈代、柯立芝、罗斯福和杜鲁门等6位总统信任的顾问回答说:“没人能羞辱我或者滋扰我,我不给他机会这么做。”
没人能羞辱你和我,也没让能滋扰你和我—— 除 非 我 们 给 他 机 会 。
棍棒和石头可能打碎我的骨头,
但话语永远不能伤害我。
千百年来,像耶稣基督那样的对仇敌不怀恶意的巨人们,总是受到人们的敬畏和膜拜。
我时常站在加拿大贾斯柏国家公园
,凝视着西半球最漂亮的山脉之一。这条山脉是为了纪念英国护士伊迪丝·卡维尔而命名的。1915年10月12日,在德国行刑队面前,她像圣人一样迎接死亡。
她犯了什么罪?原来她在她的家乡比利时隐藏、喂养和照料法国、英国的伤病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在10月的一个上午,当英国牧师进入布鲁塞尔军事监狱她的单人牢房为她做临终祷告时,伊迪丝·卡维尔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被永铭史册:“我意识到,爱国主义还不够;对任何人,我都不应有仇恨和怨毒。”四年后,伊迪丝·卡维尔的遗体被运回伦敦,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举行了安葬仪式。我曾经旅居伦敦一年,我经常伫立于国家画像展廊对面伊迪丝·卡维尔的塑像前,回味她那被刻进花岗石的不朽名言:“我意识到,爱国主义还不够;对任何人,我都不应有仇恨和怨毒。”
宽恕和忘掉仇敌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沉浸于一件远比个人格局更为重大的事业。这样一来,我们遇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紧要了,因为我们会除了 事 业 以外,心无旁骛。举个例子吧。那还是1918年的密西西比州的树林里,即将发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件——一起私刑事件!黑人教师和牧师劳伦斯·琼斯即将被私刑处死。几年前,我参观了琼斯创立的学校——松林乡村学校,我还对学生发表了演讲。那所学校今天全国闻名,但我要谈的事情发生在此前很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密西西比州中部谣言四起,说德国人煽动黑人叛乱。前面说过,即将被处死的劳伦斯·琼斯本就是黑人,被指控协助调唆自己的族裔造反。事情是这样的:一群白人路过教堂时,听到劳伦斯对会众们慷慨陈词:“人生就是一场战斗,为了生存和胜利,每个黑人都必须 武 装 起 来 去 战 斗 。”
“战斗”、“武装”这就足够了!这些激愤的年轻人策马扬鞭,消失在夜幕中。他们很快到四处找来一群人,回到教堂,用绳子将牧师捆起来,在路上拖了1英里远。再把他放到一堆燃烧物上面,划燃火柴,准备将他同时吊死和烧死。
这时有人叫道:“在大英雄就义前,我们也听他慷慨激昂一番啊。说啊,说啊!”
劳伦斯·琼斯站在燃烧物上,脖子上套着绳子,为他的生命和 事 业 辩护。他1907年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他优秀的品格、丰富的学识和音乐才华使他不论在学生还是同事中都很受欢迎。快毕业时,他谢绝了一位酒店老板助他经商的好意,还谢绝了一位愿意资助他在音乐方面深造的富人。为什么?因为他沉迷于一项计划。阅读布克·T.华盛顿的故事时他受到鼓舞,决定献身于教育事业——帮助自己族裔中的那些穷人和文盲。于是,他去了他所能找到的南方最落后的地带——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南边25英里的一个地方。他把自己的手表拿到当铺里卖了1.65元钱,在树林中的空地上,以一块树桩为讲台,创建了他的学校。劳伦斯·琼斯告诉这些等着对他行刑的愤怒人群,为了将这些失学孩子教育成优秀的农场主、技工、厨师、管家所做的奋斗。他提起那些在他办学努力奋斗中给予帮助的白人——他们给了他土地,给了他木材,给了他猪、奶牛和钱,以使他的教育事业继续下去。
后来当劳伦斯·琼斯被问及,他是否记恨捆绑他、把他在路上拖、要吊死他、烧死他的那些人,他回答说, 他 忙 于 自 己 的 事 业 , 没 时 间 去 记 恨 — — — 他 太 沉 浸 于 比 个 人 得 失 更 重 要 的 事 业 。
他说: “ 我 没 时 间 去 争 吵 , 没 时 间 去 后 悔 ; 没 人 能 迫 使 我 下 作 到 去 记 恨 他 。 ”
当劳伦斯以真诚感人的言辞娓娓道来时,当他为了他的事业而不是为自己发出请求时,人群开始松动。最后,一个老退伍兵说:“我相信这个年轻人说的,他提到的那些白人我都认识。他是个好人,我们弄错了。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吊死他。”这个老兵摘下他的帽子,在原本打算吊死松林乡村学校创始人的人群中搜集了52.40美元,作为礼物送给了劳伦斯——后来旧事重提时,这个人是这样说的: “ 我 没 时 间 去 争 吵 , 没 时 间 去 后 悔 ; 没 人 能 迫 使 我 下 作 到 去 记 恨 他 。 ”
早在19世纪以前,埃皮克提图就指出,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他还说,命运总会以某种方式让我们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长远看来,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胡作非为接受惩罚。”埃皮克提图说,“能记住这一点的人不会对任何人生气发怒,不会对任何人愤愤不平,不会咒骂任何人,不会指责任何人,不会冒犯任何人,不会仇恨任何人。”
在美国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人比林肯受到的诘难、仇恨和出卖更多。然而,根据赫顿关于林肯的经典传记描述,林肯“从不以个人好恶来评价他人。不管出了什么事,林肯都会明白,他敌人的所作所为和别人并无不同。如果有人中伤过他,或者不公正地对待过自己,却最适合某个职位,林肯就会给他那个职位,就像给一个朋友一样不含糊……我不认为他撤换某个人是因为那人与己为敌,或因为自己不喜欢他。”
林肯还被一些自己亲手送上高位的人诘难和侮辱,比如麦克马伦、瑟沃德、斯特顿和切斯。然而,按他的律师合伙人赫顿的说法,林肯相信,“没人应该为他的作为受到赞扬,或为他所做的或没做的受到指责。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受制于条件、场合、环境、教育、习惯和传承——我们被这些因素塑造成这个样子,永远都是这个样子”。
或许林肯是对的。如果你和我继承的身体、内心、情绪特征和我们的敌人大同小异,如果我们的生活遭遇和敌人也如出一辙,那么,我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行为就并无二致,不可能做其他任何事情。让我们宽厚地重述印第安人“苏族”
的祷文:“啊,伟大的神灵,在我也穿着他人的软皮平底鞋
走上两个星期前,不要对他人妄加评判。”所以,不要去恨我们的仇敌,让我们怜悯他们并感恩上帝没将我们塑造成他们那样;不要去积累对仇敌的指责和怨恨,而是给予谅解、给予同情、给予帮助、给予宽恕,并为他们祈祷。
我是被一个有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家庭抚养长大的。每个晚上,家人都会阅读经文或者复读《圣经》里的一个章节,然后跪着念“家庭祷文”。我现在还依稀听到,在密苏里一个孤零零的房屋里,我父亲复读着那些耶稣的圣谕——只要人们还敬仰他的理念,这些话就会被反反复复读下去:“爱你的仇敌,保佑诅咒你的他们,造福于伤害你的他们,为卑鄙地利用你和迫害你的他们祈祷。”
我父亲努力遵循耶稣的这些圣谕,他因此获得了内心的淡定;世界上的大人物们要得到这份淡定,却往往是白费心机。
要培养带给你淡定和幸福的心态,请记住规则2:
永远不要试图和仇敌“扯平”,因为如果那样,
我们对自己的伤害会远大于对敌人的伤害。
让我们像艾森豪威尔将军那样:
绝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