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留着六个坦诚的男仆,他们教会了我一切。
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
“何时”、“怎么”和“谁”。
——鲁迪亚德·克普林
第一部分的第二章描述过的“威利斯·卡瑞尔魔方”,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所 有 忧虑吗?不行,当然不行。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在于:我们必须学习分析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以此“武装”自己,进而以此解决形形色色的忧虑问题。
第一步:弄清事实
第二部:分析事实
第三部:做出决定———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
一目了然了吧?是的,亚里士多德
是这么教诲的——也这么运用的。如果要把那些把我们折腾得日夜不宁的问题解决掉,我们必须也得采用这个办法。
我们从第一个规则——弄清事实——开始吧。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不找到问题所在,就不可能聪明地解决问题。不找出事实,我们只能在迷惘中徘徊。这是我的观点?不是,这是已故哥伦比亚大学主任赫伯特·E.郝基斯的。他帮助20万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忧虑问题。他告诉我“迷惘是忧虑的主要原因”,他是这么表述的:
“世界上一半的烦恼是这样造成的:人们在没有掌握足够的相关知识前就试图去做出决定。比如——假设下周二下午3点我有个问题要面对,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我不会做出什么决定。这时,我会集中精力去弄清和那个问题相关的所有事实。我不发愁,我不会痛苦,我不会失眠。我只关注弄清事实。到了周二那天,如果我弄清了所有相关事实,问题常常会迎刃而解!”
我问过郝基斯主任,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完全战胜了忧虑。
“是的。我认为我可以坦率地说我现在的生活和忧虑完全绝缘了。我发现——”他接着说,“如果一个人愿意专门投入精力,以完整、客观的方式去弄清事实,他的忧虑常常就会在知识的光照下自动蒸发。”
让我重复一遍: “ 如 果 一 个 人 愿 意 专 门 投 入 精 力 , 以 完 整 、 客 观 的 方 式 去 弄 清 事 实 , 他 的 忧 虑 常 常 会 在 知 识 的 光 照 下 自 动 蒸 发 。 ”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我们懒得去弄清事实——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只要有权宜之计,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逃避劳神费时的思考。”如果我无视事实,我们就会像猎鸟犬一样追踪那些我们 已 经 信以为真的事实——却忽略其他事实!我们只接受那些能证明我们行为合理的事实——那些对我们胃口的事实,以及能让我们先入为主的偏见的合理化的事实。
正如安德列·莫罗瓦
表述的那样:“一切投我们个人所好的事物都貌似真实,否则都会让我们火冒三丈。”
所以,要找到解决我们问题的答案如此艰难,难道有什么奇怪吗?如果我们认可了2+2=5的逻辑,那我们解决一个二年级的算术题时,难道不会遇到同样的麻烦吗?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固守2+2=5,甚至2+2=500的逻辑,结果把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必须放弃感情用事,就像郝基斯主任表述的那样,必须以“完整、客观”的方式去弄清事实。
当我们陷入忧虑时,这么做很不容易。当我们忧虑时,情绪主宰了理智。但当我试图从我的麻烦里抽身以便能清晰客观地看清事实时,我发现了两个办法,贡献于下:
1.弄清事实时,我将当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搜集信息。这有助于我有一个冷峻、不偏不倚的视角看待证据,有助于我消除自己的情绪。
2.搜集那些引起我忧虑问题的事实时,我经常把自己看做一个律师,为了和本案的另一方辩论做准备。换句话说,我试图找出对付自己的事实——那些有违自己愿望的事实以及自己不愿面对的所有事实。
随后,我把两边的事实都写下来——我发现,事实真相总是存在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
有一点我要强调一下,不论是你、我、爱因斯坦或是美国最高法院,都不至聪明到无需了解事实就能做出包治百病的英明决策。托马斯·爱迪生对此深有体会。在他去世时,关于他需要了解的事情记了整整2 500个笔记本!
所以解决我们问题的规则1是: 弄 清 事 实 。 让我们学郝基斯主任那样做:如果没有以完整、客观的方式弄清所有事实,我们甚至别试图去解决问题。
然而,直到我们分析和阐释问题时,弄清问题才有实际意义。
从我自己的宝贵经验里发现,如果把事实写下来再进行分析会容易得多。事实上,仅仅把事实写在纸上再清晰陈述你的问题,就对理性决策大有帮助。就像查理斯·克特林
说的那样:“一个问题如果陈述清晰,等于已经解决了一半。”
我来告诉大家怎么付诸实施。中国人说“百闻不如一见”,那我就给大家看一个鲜活的例子,看看一个人怎么把我们讨论的规则精确而高明地用于实践。
我以我的老友盖伦·里奇菲尔德的事情为例吧。里奇菲尔德是在远东最为成功的美国商人之一。1942年,日本人入侵上海时,里奇菲尔德先生就在中国。他在我家做客时,给我讲述了他的故事:
“‘珍珠港事件’不久,日本人蜂拥进入上海。”他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上海亚洲保险公司经理,日本人给我们找来一个‘军事债务清算人’——这人是个货真价实的海军上将。日本人还命令我协助这位将军核算我们的资产,对此我别无选择;我要么合作,要么——肯定死路一条。
“我就按他们的意思来,因为我毫无选择。但有一笔价值75万美元的有价证券,被我从清单里拿掉,没交给日本人;因为这笔资产属于我们的香港公司,和上海方面的资产毫无关系。尽管如此,我还是提心吊胆,如果日本人发现了,我的麻烦可就大了。不久,他们果然发现了。秘密暴露时,我没在办公室,但我的财务主管在那儿。他告诉我那个日本将军大发雷霆,跺脚大骂,骂我是盗贼和叛徒!骂我胆敢违抗皇军!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会被扔进桥屋监狱!桥屋监狱!那是日本‘盖世太保’的行刑处!我有过一些私人朋友,他们宁愿自杀也不愿被扔进那儿;我还有一些朋友被扔进去后,提审和折磨仅仅十天后就死了。现在,我却要主动把自己送进去!
“我怎么做的?我是星期天下午获得消息的。如果我没有确实可行的应付焦虑的技巧,我想我应该被吓坏的。多年来,每当我焦虑了,我总是走到我的打字机前,把下面这个问题打印出来,并给以回答:
第一,我为什么而焦虑?
第二,我能怎么办?
“我曾经试图不把这些问题写下而直接回答,但几年前我不这么做了。我发现,把问题和答案都写下来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所以,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直接走进上海基督教青年联合会我的房间,拿出我的打字机,打出:
第一,我为什么而焦虑?
——我担心明天上午被送进桥屋监狱。
第二,我能怎么办?
——我用了几小时想出并写下我能采取的四个行动,以及每个行动可能导致的后果。
“第一,尽量对那个日本将军解释,但他不讲英语。如果我找翻译,可能再次惹怒他,那可能意味着死;因为这人很凶残,宁愿把我扔进监狱,也懒得和我费劲。
“第二,设法逃走,不可能!他们一直掌握我的行踪。我每天必须在基督教青年联合会登记出入;如果逃跑,我可能会被抓住或被射杀。
“第三,待在房间里,不再去办公室附近。如果这样,日本将军就会起疑,可能派兵来抓我,把我扔进监狱,连解释一句的机会都不给我。
“第四,像往常一样周一一早去办公室。万一那个日本人太忙了,这件事没准忘了;即使他想起来了,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招惹我。如果这样,我就没事了。退一步说,即便他找我的麻烦,我还有个解释的机会。所以,周一早晨若无其事地去上班,这样我就有两次逃过被扔进桥屋监狱的机会。
“一旦我想通了并做出采用第四种计划,我立即如释重负。
“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办公室时,那个日本将军坐在那儿,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他像往常一样瞪着我,啥也没说。六个星期过后,谢天谢地——他回东京了,我的焦虑也就过去了。
“就像我说过的,我可能是通过这样做救了我的命:在周日下午坐下来,写出所有我能采取的步骤,再写出每个步骤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冷静地拿定主意。假如我不那么做,我恐怕会慌乱、犹豫,一时冲动之下酿下大错。如果我不想出法子,拿定主意,星期天整个下午我可能被弄得焦头烂额,晚上也不可能睡好;周一早晨去办公室时,肯定一脸魂不守舍的样子,那可能会引起日本人的疑心,促使他采取行动。我的经验一次又一次表明了拿主意的重要性。目标不明是大忌,原地打转是大忌,那样会把人逼垮、逼疯。我发现,一旦我做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决定,我百分之五十的忧虑都消失了;一旦我开始实施那个决定,另外百分之四十的忧虑通常也消失了。
“所以通过这四个步骤,我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忧虑都消失了:
1.把我的忧虑准确地记下来。
2.把我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记下来。
3.决定怎么办。
4.立即开始实施那个决定。”
盖伦·里奇菲尔德成为斯塔帕克和弗里曼公司远东地区经理,代表大保险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利益。这让他成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商人之一。他向我坦诚,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套正面分析问题和解决忧虑的方法。
为什么他的办法这么棒?因为它有效、具体以及直奔问题核心。除此以外,这套法则通过第三个——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 决 定 怎 么 办 ” 臻于完美。除非我们采取行动之前劳神费时的“弄清事实”和“分析问题”都是浮光掠影,纯粹浪费精力。
威廉·詹姆斯这么说过:“一旦拿定主意,付诸实施就是当务之急,绝对别考虑什么责任,别担心什么后果。”他的意思是——你一旦在事实基础上做出一个认真的决定, 就 采 取 行 动 ; 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在自我怀疑中迷失自己——自我怀疑只会招致新的顾虑。
我曾经问过俄克拉荷马州最显赫的石油商之一维特·菲利普斯先生,他怎么拿主意。他回复说:“我发现,在过度拘泥、纠缠于问题,必定会产生新的困惑和烦恼。总会有这种时候,任何过多的谨小慎微都是有害的;总有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决定,付诸实施并绝不回头。”
为什么你不用盖伦·里奇菲尔德的技巧,来对付你的忧虑之一呢?
这儿是几个问题:
问题1. 我 因 为 什 么 而 焦 虑 ?
问题2. 我 能 怎 么 办 ?
问题3. 我 将 怎 么 做 ?
问题4. 我 何 时 开 始 行 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