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到圣像

基督教的审美意识起初是在符号和象征绘画领域发展的。在早期基督徒那里并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圣像。基督教艺术的开端—地下墓窟绘画具有象征性质。地下墓窟(来自意大利语catacomba)是早期基督徒仿照犹太教的地下墓窟修造的,基督徒躲藏在这里举行纪念殉教者的礼拜仪式等活动(图1—1)。

图1—1 罗马郊区的地下墓窟遗迹

古罗马地下墓窟艺术首先是基督教的教义艺术,这些壁画基本上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圣像(基督、圣徒或圣经史事件的画像),而是特殊的象征符号,它们都用来表达关于基督和教会的某些思想,与新旧约《圣经》、礼拜经文和教父著作的内容相符合。这些符号或题材有的来自《圣经》,如小船,锚,鱼,绵羊,嘴衔橄榄枝的鸽子,葡萄藤等;有的来自多神教,如俄耳甫斯。当然并不是画俄耳甫斯本人,重要的是他曾下地狱,用来象征基督下地狱拯救人类始祖(参见本书第八章第一节,复活节圣像)。但这些对《圣经》中的形象的象征表达包含了圣像的萌芽。

后来,基督教文化逐渐吸收、掌握了希腊文化的语言,用来为基督教服务。公元3世纪,地下墓窟数量大增,并用碑刻、壁画装饰内部。福音书寓言题材的浮雕得到广泛传播。地下墓窟的壁画是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艺术。

在君士坦丁皇帝统治时期(公元4世纪)宗教艺术走出了地下墓窟。因为当时有了许多新信徒,要求有规模更大的教堂,而在这些教堂里有了一些具体的、鲜明的形象。公元5世纪出现的马赛克画《基督—好牧人》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督形象(图1—2)。但这距离真正圣像的出现还相差很远,基督教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来寻找表现基督教启示的适当方法。

图1—2 马赛克画《基督好牧人》,425—450年

教会在确定自己的绘画语言上接受了古希腊世界的形式,但装进了新内容。“基督教形象的前身不是多神教的偶像,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在道成肉身之前不存在任何直接、具体的形象。基督教形象的来源是旧约的象征。正如教会的前身不是多神教的世界,而是上帝选来接受自己启示的古代以色列一样。” 基督教具有不同于希腊世界观的新的世界观和生命原则,这也决定了基督教艺术的新风格。它首先表达的是教会学说和教义,与《圣经》文本内容相符合,而不是自然主义艺术,不是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基督教艺术与自然主义不同,它所表现的不是此世的现实,不是自然和宇宙的和谐,不是人体的匀称和优美,而是指向另一个世界。画家所要表现的不仅是他们肉眼所看见的,而且有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也就是表现基督教的精神内涵。画面人物的眼神、姿态和手势都充满了对神的世界的祈求和向往。

但由于基督教本身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曲折漫长过程,圣像并没有很快被接受。许多早期基督教护教士积极反对古希腊艺术。比如德尔图良认为,任何艺术都有偶像崇拜的危险。因此护教士对基督教中的画像持否定态度,为的是使教会防止偶像崇拜的威胁,因为偶像崇拜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而侵入教会。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根据上帝的超验性确认,“立法者想要把我们的思想提高到直觉领域,而不是停留在物质领域。认为如果神不能用通常的艺术来表现,神的伟大就会显著丧失,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相反,只有精神(属灵)的眼光才能看到无形体之物,如果用感性的形式把它画出来加以崇拜,只能意味着对它的贬低” 。但对克莱门特来说有两类画像,一类是信徒容许的(基督教象征),另一类是信徒不应当接受的(自然主义的画像)。

当然,也有东正教神学家认为,早期基督徒反对宗教艺术的这些事实对教会来说并没有决定性意义。教会虽然承认这些人对基督教的维护和确立做出很多贡献,但并不认为他们完全是正教的。比如德尔图良后来脱离了教会加入孟他努教派,奥利金被第五次大公会议所谴责,优西比乌倾向阿里乌派,是奥利金主义者。

但正是由于教会内部的分歧,以及圣像崇敬被一部分信徒所曲解,具有了感性迷信的倾向,再加之后来国家政权的介入,就形成了基督教史上著名的圣像破坏运动。 TJVqrs7kgsCThVTOIK0dK9kbEecG+UU+oNTc0VaMxQ5r5FbYzp11XgKH/svHkj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