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政治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从概念到理论

第一章
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材料,是我们思考、论证、解释和分析的工具。仅仅感知外在的世界本身并不能给予我们有关的知识,为了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在某种意义上要赋予它一定的意涵,我们通过建构概念来达到这一目的。“概念是一种通用的描述性词语。一个概念涉及一类事物而非单个事物的特征。” 概念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区分,辨识事物共同的形态或特征。因此,概念是一般性的,可以与很多事物相关。 政治科学研究也是通过形成可以描述世界的概念开始的。在解释任何事物之前,首先必须描述事物。从逻辑上说,“是什么”的问题要先于“为什么”的问题。只有形成了对事物的描述,并加以分类、排列、比较和量化,政治科学研究才能够起步。

一、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与语词、词项

概念(concept)是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语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词项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事物的形式、关系、功能等都是事物的属性,有些属性是一类事物具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这种属性就成为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也可以说是“表达经过对特殊事物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某种抽象观念的词汇” 。概念与语词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方面,概念表达和存在必须依赖语词,不依赖语词的概念是不存在的。概念是人头脑中的一种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的表达和传递必须依靠有声或有形的语词来完成。另一方面,语词是概念的外在形式,是表示事物某种声音或笔画,它之所以能够表示事物,就是因为语词与人思维中的某种概念相对应。所以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而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内容。

语词有很多种分类,艾萨克认为最简单和最实用的方法也许是把所有的语词分成逻辑的或描述的。 逻辑语词,一般仅表达语法意义而不表达概念,只是表示语词之间的连接关系,比如“或者”、“因此”、“但是”等等。而描述语词是指某些事物或其特征,比如“中国”、“民主国家”、“发展”、“正义”、“伟大”、“光荣”等等。根据一般语言学的划分,类似地也可以将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描述性语词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事物的类别,即具有某些特征的所有事物,比如“美国总统”。另一种不是指可观察到某一类的事物,而是指某类事物的特例,比如“乔治·华盛顿”。第一种类型的语词叫做“全称描述语词”,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描述,可以表达概念。第二种类型的语词叫做“特称描述语词”,是对具体事物的描述。特称描述语词不能够表达概念。 在政治科学研究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前者。因为政治科学研究是通过对若干特定事物的考察和描述,来研究某一类事物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是对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事物的简化和概括,所以,必须借助全称描述语词对不同事物进行识别、分类。政治科学研究的起步就是从概念开始,从对个别、具体事物的观察、描述,走向对类的描述和解释。所以,对于政治科学研究来说,“美国总统”这个语词可以成为政治科学研究的概念,而“乔治·华盛顿”一般情况下不应当做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当然,这不意味着政治科学研究过程中不使用特称描述语词,政治科学研究中也使用特称描述语词,只不过我们强调的是特称描述语词一般情况下不作为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

由此可见,概念是关于某类事物的一般观念。从语词的角度看,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首先是描述语词,而非逻辑语词。其次,政治科学研究中的概念一般是全称描述语词,而非特称描述语词。

词项就是逻辑结构中的概念,是逻辑分析的基本单位。词项具有概念的一切特征。 词项是在直言命题中充当主项或谓项的词或词组。含义确定的语词即词项。在日常语言中,语词往往是多义的,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概念。把日常语言中这些多义词的意义确定下来,使它们表达特定的含义,语词才能成为词项。经过对语词的抽象,语词就成为一方面指称确定事物,另一方面表达特定概念的词项。词项的两个逻辑特征就是:词项的外延和词项的内涵。词项的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每一个分子都属于这个词项的外延。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表达的概念。总之,词项就是逻辑结构中表达概念的词语。凡词项都是概念,凡概念都是语词,这就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概念的性质

关于概念的性质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概念的“真实定义”,这种定义表述的概念只有一种唯一为真的定义。 这种观点假定,每一个描述性词语都有一个本质含义,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这种本质含义。概念不是被人们赋予的,而是被发现的,即发现概念其内在的、实在的本质,概念的界定就是解释并陈述概念的实在性质,即对事物本质的陈述。所以,概念的含义不是人赋予的,而是其本质所决定的,由人去发现的。 当把这种对定义的解释应用到科学中去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把时间花费在寻求概念的真正本质上,而不是花费在寻求概念间的经验联系上。

另一种是概念的“名词性定义”,即将某种含义赋予一个概念,否定真实定义的观念。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是我们赋予某一种具有某些特征的物质对象的语词或语意的表达。科学中没有“真正”含义和“本质”特征的位置。我们使用概念描述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至于“本质”这一观点与科学是不相关的。政治科学永远无法发现概念的本质。比如,“权力”、“椅子”都是我们对于这一特定对象的描述,这些概念既不真也不假,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权力”、“椅子”的描述,我们不能以“这不是它们的本质含义”为理由去否定其他人的概念。尽管没有一个概念比另一个概念更真,但并非所有概念的定义具有同等的科学价值。但是,科学可以说我的定义比你的定义更加可靠和更加有用。虽然“权力”、“椅子”等概念没有真正的本质含义,但我们可以通过清晰地描述它们的一系列特征,来认识这些对象,并可以将它们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

概念的“真实定义”是从一个语词出发并试图解释它的本质。概念的“名词性定义”是从观察和描述它的经验特征入手,或者对它进行假定并赋予某种称谓。对于概念是否具有本质的探讨,属于科学哲学的范畴,对于政治科学来说,我们可以绕过对于事物是否具有实在本质的争论,着重于观察和描述对象的经验特征。

(三)概念的明确

概念的明确就是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即概念的内在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及特征的全部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每一个特例都属于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政治冲突”的内涵是“围绕国家权力与政府活动展开的冲突”,其外延就是包括一切这类冲突在内,从选举辩论到武装斗争。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有一定的外延与之相对应,同样,有什么样的外延,就必然有相应的内涵,它们是概念同时具有的两种不可分割的逻辑属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就形成不同的概念。外延相同的概念不一定有相同的内涵。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对于概念的界定,最常用的逻辑方法是“种差加邻近的属概念”的定义方法。这种定义方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用这种方法给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找出被定义概念临近的属概念,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个种类,然后把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同该类的其他种类进行比较,找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与其他种类对象之间的差别——种差。例如,在对“政治冲突”这一概念下定义时,首先我们要找到其邻近的属概念是“冲突”,确定它是“冲突”的一个种类,然后,把“政治冲突”与“冲突”的其他种类,比如“经济冲突”、“文化冲突”等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也就是种差——“围绕国家权力与政府活动展开”。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政治冲突”定义为“政治冲突是围绕国家权力与政府活动展开的冲突”。

定义中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类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由于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多方面的,因而种差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因此,对于某一概念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作出的定义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性质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发生定义等。 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性质作为种差的,称之为性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和其他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特有关系作为种差而形成的定义,称之为关系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用途作为种差的定义,称之为功用定义,例如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以不同种概念所反映对象发生方式或形成的情况间的本质差别作为种差的,称之为发生定义。

以上定义方法都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自身属性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定义,都属于实质定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定义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即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其被定义项是一个意义有待说明或规定的语词,而定义项则揭示出该语词的意义。语词定义可以分为两种: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就是指规定某个语词表达什么意义的定义,比如“三个代表”的含义,就是规定的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是指对已有语词的意义加以说明。比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语词定义运用到政治学中就类似于对概念的理论性界定。由于语词定义只是对语词的意义做出规定和说明,所以它是一种类似于定义的方法。

根据政治学概念的可供观察的程度不同,将概念引入政治科学研究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直接界定,对于某些概念我们有着直接的认识,对于这类事物。我们可以进行直接界定。比如“阅兵仪式”,这一概念是与对象的一系列物质特征相联系的,我们通过对这些物质特征的识别来界定这种政治活动的概念。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当面对一个无法直接观察的对象时,政治科学家要把他们的概念和对象的可观察到的物质特征连接起来的概念定义方法。操作性定义是经验主义研究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基本要求,要求所有概念都必须根据可观察的特征来加以定义。 比如“权力”、“民主”等概念,这些事物本身并不可以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通过与这些事物相连接的经验特征加以认识和定义。

理论性界定,即在理论体系中获得意义的概念界定方法。我们发现,通过直接界定、操作性界定的概念,即便把它们从其置身的理论体系中抽取出来,它们还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意义。但还有一类理论概念却不然,它们只有置身于一定的理论体系中才有存在的意义。比如“输入”、“输出”、“散布型支持”等概念只有在政治系统论的理论体系中才能获得其意义,离开特定的理论体系,这些概念就会失去自身特定的意义。也就是说,理论概念不是独立界定的,而是在特定理论中,由理论中的其他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的。

二、概念的分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外延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其外延最少两个,多则可至无穷,或者说其外延是一个多元集。 语词中的普遍名词都表达普遍概念。如“商品”、“国家”、“人”等都是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的外延是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词语,就其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一般用语词中的摹状词来表示。比如“人类”、“有机界”,其外延为单元集,其内涵为它表达的概念,例如“人类”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如:

森林—树

丛书—书

工人阶级—工人

人民—个人

以上几组概念,森林、丛书、工人阶级都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是集合概念;树、书、工人都是反映事物类的,是非集合概念。在政治科学研究中,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集合体,而不适用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因为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必然为构成该集合体的每个个体所具有。如“森林”所具有的属性,组成森林的每一棵树却不必然具有。再如“人民”所具有的属性不必然为每个人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既可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因为类所具有的属性,该类所包含的分子也都具有。如“树”所具有的属性,每棵树都具有。再如“个人主义”中的“个人”也是一个表达一类事物的非集合概念,其理念适用于一切单个个体。

应该注意的是,一类事物的集合体与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也有区别,反映部分构成的整体的概念不是集合概念。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则具有相同的属性。如组成“森林”这一集合体的个体“树”具有相同的属性。而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必具有相同的属性。如桌子是由桌子面、桌子腿等级部分构成的整体。桌子面、桌子腿不必具有相同的属性。再如,“美国政府”是一个整体概念,而非集合概念,其中的“奥巴马政府”只是构成美国政府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奥巴马政府”不等于“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的意见也不等于美国国会和司法机构的意见。

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既可表达集合概念,又可表达非集合概念。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中的“中国人”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中的“中国人”则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因此,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时,除了根据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特点外,还必须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加以分析。

(三)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事物本身还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可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实体概念是以具体事物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也成为具体概念。这类概念的外延是一类或一个具体事务。如“中国”、“选举”、“富士康”等。

属性概念是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也成为抽象概念。如“红”、“进步”、“伟大”、“理性”等。

(四)正概念与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又可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肯定概念。如“有机物”、“无产阶级”、“国家”等。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又称否定概念。如“非无产阶级”、“无机物”等。

从语言形式看,负概念一般多由带“不”、“无”、“非”等否定词的语词来表示。如“非自由主义”、“不勇敢”等。但带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否定感念。如“无产阶级”就不是否定概念。

尤当注意的是,负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这一特定的论断范围逻辑上称为“论域”,实即正、负概念所共同隶属的直接上位概念。如“非马克思主义”这个负概念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外的那些思想。“思想”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论域。

应当明确的是,任何一个概念,按照不同的标准都可以把它归到不同的类。如“森林”,按照是否反映事物的集合体划分,它属集合概念;按照概念反映对象数量多少划分,它又属普遍概念;按照其所反映的为事物本身而属于实体概念;按照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划分,它又属于正概念。“共和党”既属集合概念,又属单独概念、实体概念和正概念。以上情况说明,集合概念既可以是普遍概念,也可是单独概念。同样,非集合概念也既可是普遍概念也可是单独概念。那种认为集合概念就只能是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只能是普遍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三、概念的功能

(一)概念的功能

政治科学中概念的首要功能是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但是概念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功能。比如对政治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和度量。政治科学中存在着分类的、比较的、量化的概念,而每一种概念都有独特的功能。

1.分类

政治科学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沃恩对政治现象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费在分类、整理和安排复杂的政治现象上的。分类是我们认识政治生活、理解政治现象、进行政治科学研究的起始方法之一。例如,我们研究人类社会冲突的种类时,经常使用“政治冲突”、“经济冲突”或“文化冲突”、“种族冲突”等分类概念,把冲突分为不同的类型。

政治学概念在发挥分类功能时,最简单的就是两分法分类,即把研究对象中所有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全部划归一类,而把不具有此种特征的对象,即剩下的全部对象划归另一类。例如,“民主”这个概念就把所有的政治系统划分为“民主的”和“非民主的”两大类。

两分法分类对于科学研究尽管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却是不充分、不具体的。例如,我们用“参与者”与“非参与者”把公众分成了两大类,但是我们无法了解“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群体内部的差异,这时就需要用多分法分类。多分法分类能帮助我们把研究对象划分在两个以上的范畴内,例如,罗伯特·达尔将政治体系中的人分为四类,“有权者”、“谋求权力者”、“政治阶层”、“无政治阶层”。

二分法本身没有错误,而且二分法经常是描述某类事物最有效的方法。但当政治范畴更加复杂和多重化时,就需要多重的分类概念。多重的分类概念能够使我们把观察对象纳入两个以上的范畴中。

在分类概念建构过程中,给观察对象分类必须遵循两条基本逻辑原则:第一是穷尽性原则,即研究对象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够被归入某个范畴内。第二是排他性原则,即研究对象中没有一个个体同时归属于两个或更多的范畴。例如,在研究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时,如果我们建构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概念,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国家的经济制度既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又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归入两个范畴内。这说明概念的建构出了问题。

在运用概念对研究对象分类时,经常会遇到某个研究对象无法按照某种标准归入任何一种范畴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在对分类的标准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或者增加一个新的范畴,或者创立某种混合性的范畴,这也表明人们对某类政治现象的认识深化了。但完美无缺的分类框架是不可能的,如果通过不断地创立新的、过多的范畴来处理不能分类的项目,那么过多的分类范畴会导致与分类的原初目的背道而驰。

2.比较或排列

分类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观察对象。例如,通过“失败国家”与“成功国家”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国家分别归入其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分类概念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一个国家究竟是多么失败或者多么成功,也就是在治理程度上,各国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这时就需要在分类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比较概念。

比较概念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更为有用的分类概念。比较概念通过确立某种范畴,按照分类对象拥有这种范畴特性的程度,将比较对象所包含的每一个个体按照这种特性程度排列起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把比较对象所包含的个体分离出来并按照某种标准排列。通过比较概念,我们不但可以了解研究对象属于哪个类别,而且还能得知这些对象在某种范畴中的排序。

比较概念的功能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对象拥有的某种特性的多寡与深浅程度进行排序。例如,失败国家指数衡量标准有12项,其中社会指标4项:人口增长压力;大规模难民迁徙或内部安置人数;寻仇团体或偏执团体的遗留问题;人们逃脱“苦海”的程度。经济指标有2项: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程度;严重的经济衰退。政治指标6项:政权腐败程度;公共服务衰退;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或武断以及广泛的违反人权;“国中之国”的安全机构的运行;精英派别的蹿升;其他国家或外部政治势力的干涉。2010年失败国家前10名排行与往年没有太大变化,索马里依旧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4个非洲国家: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第6位到第10位是阿富汗、伊拉克、中非共和国、几内亚、巴基斯坦。在这个排行榜上,北欧的挪威连续两年“荣膺”最后一名,在这个榜上越靠后当然是评价越好。从挪威上溯,依次是芬兰、瑞典。

比较概念可以显示研究对象在某个特性上、按照某种标准的排列,从而更清晰地描述对象世界。比较概念的优点在于它对概念作了详细的区别而产生了更多的知识,它使问题变成了“或多或少”的形式,而不是“或者……或者……”的形式。通过比较概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类别归属,而且可以了解其在某个特性上的程度差异。因此,比较概念优于分类概念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较为精细和确切的描述才有可能发展较为精确的政治通则和政治理论”

3.量化

先用比较概念排列一类事物,然后给比较概念加上某种数学的特征,就形成了一个量化概念。量化概念不但能够使我们根据特征去排列事物的顺序,而且能够说明每一对象具有该特征的程度。量化概念面对的是一个“多少”的程度问题,必须进行一定的数学运算,给概念一定的数学特征,这就是定量概念。定量概念不仅能够根据一种特性把研究对象排序,而且还能显示出每个研究对象各有多少这个特性。可见定量概念是更高级的概念。

比如,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衡量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是衡量家庭或国家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很实用的量化概念。

4.设模

在政治学研究中有一种概念,它不与政治生活中实际的具体事物相对应,而是研究者为了与现实相比较,经过特殊的抽象所建构的理论概念,这种概念叫做“理想类型”概念。当然这种概念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与具体的政治生活又不完全吻合,而是对具体真实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的集中化和典型化,可以说是为了对具体真实的政治活动进行比较而设置的模型。这种概念中,经典的概念有马克斯·韦伯所建构的“官僚制组织”、“传统型合法性”、“个人魅力型合法性等。 事实上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建构“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方法。此外,如“经济人”、“政治人”、“理性”等概念也具有设模的功能。

(二)概念的评估

概念建构以后,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概念的优劣。政治学中概念评估的标准主要有四个。

1.概念的经验内涵

具有“经验内涵”的概念是经验科学的基石,因此凡概念必须指涉客观经验世界。当进行政治科学研究时,必须确保概念中有经验含义,这是科学概念的基本要求。缺乏经验意义的概念不属于政治科学研究的范畴。建构具有经验内涵的概念的三种方法,即直接性界定、操作性界定和理论性界定。“直接性界定的概念”与可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其经验内涵是不容置疑的,比如“英国殖民地”与“法国殖民地”; “操作性界定的概念”尽管不能直接与可观察的事物相对应,但是它们是通过可观察物的特征推断界定的,因此其经验内涵一般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政治权力”的测量。“理论性界定的概念”,既不直接与可观察的事物相关,也不是通过操作推断事物特征的概念,但理论概念仍具有经验内涵。理论概念是在理论中界定的,其意义依赖于理论中的其他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其他概念是具有经验内涵的,因此,理论概念是否具有和具有何种经验内涵的关键取决于与其他两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2.概念的系统内涵(systematic import)

概念的系统内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关,指的是概念不是被孤立地建构,概念能与其他经验概念发生联系。即概念不仅仅具有经验内涵。系统内涵是判断概念是否有用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概念不与其他概念发生关系,那么这个概念就一无所用。比如“血型”是具有经验内涵的概念,但很难说明血型在政治科学研究中与“选举”、“政治偏好”等其他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如,领导人的姓氏与国家的政治现象之间也不可能存在某种经验联系。

应当指出的是,概念的经验内涵是概念的必要特征。概念的系统内涵却不是概念的必要特征。在政治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求概念具有经验内涵,同时,我们希望概念具有系统内涵。因为有些概念在现阶段看起来是孤立的,与其他概念无关。但我们无法断定某一概念在未来是否和某些其他政治概念发生联系。因为很多政治学概念在建构之初,人们往往不能发现它们与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因而似乎是无用的。然而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政治学家们会突然发现它们与其他政治学概念的桥梁建立起来了,从而成为非常有用的概念。艾萨克曾经以“异化”这个概念来说明这种现象。比如“异化”这个概念一开始在西方政治科学研究中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即认为“异化”不是一个有用的经验概念,因为它不具有系统含义,不能与其他概念发生联系。但是后来发现“异化”的确与其他政治现象之间存在经验的联系,比如异化和城市骚动等现象之间的联系。所以概念的系统内涵与这个概念所处领域积累起来的知识有关。因此,政治科学家的工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他一方面必须认识到政治研究的直接需要,另一方面又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他必须脚踏实地同时又富于想象。

3.概念的有效性

概念的有效性指的是这个概念不仅具有经验内涵,而且概念能够代表它所要描述的对象。我们不能随意地赋予概念一定的意义,我们应该使概念的界定尽可能地贴近于公众对于概念的普遍理解。例如,我们不能把“天上飞的动物”界定为“书”,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天上飞的动物”是“鸟”。我们也不能把“违法”定义为“临时性违法”。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约定”,赋予概念的意义必须与大多数公众的理解相同,这概念才具有起码的表面有效性。

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能够建立一个概念的表面有效性也就够了。但是在比较严格的政治科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加严格的对有效性的检验。艾萨克介绍了一种应用较广的技术叫集聚效力,它根据同一发现中同一概念或变量的多个变量指标的有效程度测定概念的效力。 例如,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一位朋友就把一只拔了羽毛的鸡拿到他面前说,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人。由此可见,少量的界定指标是很难准确界定某类事物的。再如,在对失败国家的操作性界定,我们可以以“大规模难民迁徙或内部安置人数”作为界定指标,也可以用“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程度”、“严重的经济衰退”、“政权腐败程度”、“公共服务衰退”、“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或武断以及广泛的违反人权”等等操作指标作为界定,如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指标的衡量和其他指标的衡量都共同指向一个方向,那么,用这些指标作为“失败国家”的操作性定义就是有效的。

4.概念的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在类似的情景中能产生类似的结果。政治科学研究不能做到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可靠,但政治科学家力求使自己的概念经得起经验的检验。经得起经验的检验是概念可靠性的最根本的立足点。也就是说,概念的可靠性在于在不同情况下,在不同观察者看来,同一概念都能指向同一事物。比如,我们建立了关于“理性”的概念,我们将其定义为人们通常会在行动时会“以最小成本最大化其价值偏好”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任何社会,在很多情况下,人类行动中都可以观察到“理性”存在。那么我们就认为“理性”这个概念是可靠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可靠性与概念的有效性是两种不同的要求。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完全可靠的概念,但这个完全可靠的概念却可能是无效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强盗的可靠经验概念:“强盗就是脚底板上有七颗痣的人。”假如观察者有基本的感官和数学能力,那么不同观察者之间就不会产生不同的观察,但根据概念有效性的定义,这个关于强盗的定义是无效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不会帮助我们发现强盗。同样,“光头的人就是新纳粹分子”, “留分头的人就是汉奸”这些都是可靠但无效的概念。 3oDcI0QFbpsEX9Xz6rB075VkWdEUNhvQ6DAdijom5nSlCooXaGTV4FPdM/U/NR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