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工作!工作!再工作!》(2012),出自“水磨石”系列,图片由王庆松提供。
构思、策展及制作耗时七年的“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摄影作品展2019年3月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囊括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20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由威廉·A.尤因(William A.Ewing)和容思玉(Holly Roussell)共同策划。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尝试用影像语言描摹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状况。自60多年前爱德华·史泰钦的展览“人类大家庭”以来,还尚未有摄影展涉及如此广泛的人类活动。
对于展览的主题,尤因如是理解:“‘文明’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全面的、先进的、任何时代的缩影,它会反映城市,反映文化,反映社会组织,反映人的信念,是从这种等级化的、阶层的一种上层层面一直延伸到非常具体的下层层面。这些关键词都是构成我们展览的关键要素。具体到我们这次展览而言,我们讨论的其实是地球的、全球的文明,这种文明实际上起源于20世纪中叶。”
在展览的空间划分及结构方面,策展人容思玉试图把展厅设计成一个“迷宫”——正如人的一生、人类文明的不可预知性——邀请观众进入“迷宫”,通过八个主题纵览21世纪大规模的人类生活。这八个主题,即八个关于文明的核心概念,分别是“蜂巢”(Hive)、“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流动”(Flow)、“说服力”(Persuasion)、“控制”(Control)、“断裂”(Rupture)、“逃离”(Escape)及“下一章”(Next)。其中,“蜂巢”“流动”聚焦城居和资源调配;“控制”、“断裂”和“逃离”关注与集体性相关的宏大叙事;“一起孤独”、“说服力”和“下一章”更侧重展示人与人、人与商业及人与机器的关系。
(本文部分影像解读由UCCA提供)
[美] 劳伦·格林菲尔德(Lauren Greenfield),《高三学生(从左到右)莉莉17岁、妮科尔18岁、劳伦18岁、露娜18岁、山姆17岁,在双面镜前为作者所拍摄的〈审美文化〉纪录片化妆,洛杉矶》(2011) , 出自“时代财富”(Generation Wealth)系列,图片由劳伦·格林菲尔德提供。
[美] 安迪·弗里伯格(Andy Freeberg),《肖恩·凯利》(2010),出自“艺术的票价”(Art Fare)系列。图片由安迪·弗里伯格提供。
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美术馆和艺术画廊中的工作人员。画面中,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与附近或坐或立的人常营造出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
[以] 纳坦·德维尔(Natan Dvir),《德诗高》(2013),出自“即将到来”(Coming Soon)系列。图片由纳坦·德维尔提供。
本幅作品捕捉的是商业广告作为城市景观造成的视觉冲击。街头巨幅广告牌林立,加工过的、被放大的假人仿佛异兽凌驾于行人之上,真人反而被矮化。
[新] 赵仁辉,《方形苹果》(2013),出自"世界动植物指南"系列,图片由赵仁辉提供。
变形的苹果,是人工精心栽培的产品,还是基因变异的畸胎?这可能是我们未来遇见新物种时最常见的疑问。艺术家借由图像构建科学话语,表达自己对人和自然关系演变的关注。
[德] 麦克尔·纳贾尔(Michael Najjar),《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17),出自"外太空"(Outer Space)系列,图片由麦克尔·纳贾尔提供。
图中的主体是位于中国贵州的“天眼”天文射电望远镜,用于接受来自天外星体的信号。山林间,泛着神秘光泽的“天眼”仰望阴云密布的灰黄天空,本身就似一个非人间异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