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怎样面对凄凉的日子

很多朋友问过我,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非常不如意,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看你这辈子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生活方向,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干什么,这你就痛苦了,这种人,即使是在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也会过得没滋没味儿的。

可是,如果你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远大的目标,那这些环境问题就不会影响你了。甭管吃得好坏,甭管周围的人怎么看你,就是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总有一天,你的能力提高了,周围的人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我前两天看电视,有一个残奥会采访节目,说北京有位残疾人,因为电击,失去了双臂,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用双脚来进行,什么刷牙、洗脸的,这生活够艰苦的吧?可人家没有失去希望,他还要上班工作,上班做什么呢?修理钟表。

您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估计,他周围的人一定是嘲笑者居多,这环境可谓是太严峻了。虽然自己的条件不好,周围的环境不好,但是,这位小伙子有自己的目标,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就是一路直行,天天练,最后越来越熟练,还真能用脚趾修理钟表了。

而且,这位小伙子后来还练出了一手绝活儿,就是专修瑞士手表,别人修不了的,他一修就好。

当时播放他修表的镜头,看着让人感到特难受,整个人弓在椅子上,头努力凑近双脚,眼睛上还要夹着一个专用的放大镜,这姿势一般人都做不出来。

但人家活儿特好,就连双手健全的人都比不上。

就是这种人能够成功,他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一心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而行进。现在这位小伙子,被请到瑞士去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五万元人民币,已经去了几年了,在瑞士也特轰动,老外也佩服得不得了。

所以,不要管周围的环境有多么恶劣,也不要管自己的条件有多差,只要心中有目标,就向着目标前进吧,当你在努力中脱胎换骨以后,你就会超越这一切的。

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黄元御来到北京以后,受到了什么待遇,因为黄元御留下的相关生活资料特别少。

我们能够确定的是:黄元御又回到了太医院,但是,他非常不得意,一直处于半用不用的状态,整天在清冷的房子里,很是孤独,人也变得越来越孤愤。

在这种被边缘化的状态里,黄元御一直生活到去世。

此时,距离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只剩下七年的时间了。

那么,面对如此糟糕的工作环境,黄元御是如何面对的呢?黄元御的想法是:不去管它,越是艰苦的环境,越会磨炼出杰出的人物,我的目标是要把中医思想研究透,写下来,我才不管环境如何呢,我只管向着我的目标前进就行!

黄元御自己说过:“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黄元御的号)往往于失志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在《四圣心源》的序言里,黄元御老师也把这种想法给同学们好好地讲了一番,大家可要听好了,谁都保不齐自己是否会陷入逆境,应该如何对待,黄元御老师做了解释。

黄老师的意思是:昔日的屈原,因为十分的不得意,才写下了传颂千古的《离骚》。这古代人啊,往往是在特不得意的环境里,而且还要远离家乡,在哭着喊着想家的状态里,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来,而且当书写好以后,自己内心的那份儿喜悦,早已超越了孤独离愁。假如让屈原得意了,楚王也信任他了,他还能写出那么伟大的《离骚》吗?那就不能了。

黄老师接着说:您看这世界上是有特得意的人,整天小酒喝着,歌厅小歌唱着,小蜜后面跟着,老天爷对他是够好的了。但是您要知道,这世界时间过得可快啊,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跟闪电一样快,您再看看他那别墅,很快就成荒宅了,您再看这位得意之人,很快就坟里待着去了,可是屈原的《离骚》却留了下来,成为不朽之作,所以“窃以为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所知也!”

就这样,黄元御苦中作乐,开始他的写书计划,在这么短短的七年时间里,黄元御把自己以前的医书都重新进行了整理,又写了若干新的医书,有十一部之多,再加上他写的《周易悬象》《道德经悬解》两本学术著作,一共有二百多万字。

这些内容我会在下面慢慢地讲的。

您该问了,这乾隆皇帝不是对黄元御特好吗?怎么会使黄元御的境遇如此凄凉呢?

其实皇上也特忙,人家哪有时间总是惦着你一个御医啊,黄元御自己就说过“帝眷之隆,何可恃也”,意思是,不要依靠别人,尽管这人官特大,有的时候也没工夫管你,尽管你老爹是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也有资金链断掉的那天,所以,谁都别靠,自个儿长本事吧。

就这样,黄元御在太医院院长、处长、科室主任的排挤和忌妒下,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奋斗。

差点儿成了神话

黄元御在那个时期写的书中,最著名的要算是《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了,在黄元御的诸多著作中,这两本被人们关注得最多,书中对药性的解释非常透彻,而且还很有独到的见解,如果您现在翻看某味药的注释的话,在很多书里,都会引用黄元御的解释。

其实我在写黄元御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人很是奇特,他从学医到去世,一共才二十来年,他是怎么一下就明白了治病的道理的?他是怎么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的?甭不服气,您把这些本草的东西看一遍,理解一下,也要很长的时间啊。他怎么能那么熟悉,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就说这个《长沙药解》吧,为什么用“长沙”这个名字呢?那是因为他把张仲景所用过的药都给解释了一遍,传说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所以又叫张长沙。在这本《长沙药解》中,黄元御把每味药在张仲景的各个方子里是怎么用的,作用在哪里,都给论述了一遍,整个书读下来,就感觉黄元御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人看得那叫一个佩服。您学习《伤寒论》时如果再看看这本《长沙药解》,那您的理解可就深多了。

这位黄元御到底是怎么学习的?难道他真的是天生的?

我们中国人很容易神化一个人,关于黄元御的民间传说就特别多,这更让人们觉得此人不凡。

我们现在来剖析几个传说吧。

山东当地传说(奇怪,黄元御在山东没住多久,传说却很多),说有哥几个,有一天看到黄元御远远地走了过来,于是闲着没事儿,就商量作弄一下黄元御,其中一个说:“我听说这位的医术特别好,现在我躺在地上装死,看看他能不能识别出来。”

剩下那哥几个也都是无聊之人,都很赞同,就让这位躺在了地上。

等黄元御走了过来,几位一起央求:“老大,您就救救命吧,这位不知道怎么就躺在这儿了,是不是要死了?”

黄元御没说什么,马上蹲下给这位诊脉。诊完了说:“这位马上要死了。”

这帮哥们儿一听,哈哈大笑,连躺在地上的都笑起来了,说:“我们装的,没有死啊,哈哈哈!”

黄元御很认真,说:“是,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危险,可是这位本来肠胃就有病,岂不知现在是暑热之天,这湿热交蒸,天地之间热毒流行,这位躺在地上这么久,热毒已经从口鼻而入,现在已经深入脏腑,无药可救了,这个病来得可是迅速,估计马上就要死了。”

这哥几个哪能相信,于是黄元御就走了。

没多大一会儿,这位的肚子就开始痛,几个时辰以后就真的死了。

这个传说流行很广,但是我们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应该是老百姓的一种神话模式,或许这个故事有它的原型,但是加工过的痕迹比较重,因为以黄元御这样的境界,是不会扔下濒临死亡的患者不管,扬长而去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说黄元御的一个表兄考中了科举,马上要到南方去当官了,走之前,大家都去他们家送行,很多人都送了礼物,纷纷说以后承蒙关照之类的话。

黄元御送的礼物很特别,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的,这样吧,我送你一脉吧。”这是过去医生的一种送礼方式,叫赠脉,王孟英也经常送朋友们脉(这比较省钱)。

诊完了脉,黄元御却把眉头皱了起来,说:“大哥啊,你这脉象显示,两年以后,你将患发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性命之忧啊。”

大家一听,顿时鸦雀无声,心想,这是真的假的啊?我们也知道你黄元御很厉害,可是您这不成乌鸦嘴了吗?

但是这位表兄显然很相信,他立刻被恐惧的情绪给笼罩了,问:“老弟,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有好多的事情没有做啊,不会这么倒霉吧?”

黄元御沉思片刻,说:“这样吧,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到任后,立刻服上十服,这样我就可以把你背上的疮移到腿上,这就不严重了,然后你可以在当地找个医生治疗。但是,我对这个医生是有要求的,这个医生必须知道这个腿上的疮是从别的地方移过来的,才能让他治疗,否则就不要让他治,因为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水平肯定不够。”

后来,这位老兄在到任后就按照黄元御的指示服了药(够相信的了),结果在两年以后,果然在腿上生出了一个疮。

到了这个时候,我相信这位兄台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的,敢情这是真的啊!于是立刻招来医生,让大家看这个疮,然后挨个地问:“知道这疮是哪儿来的吗?”

所有的医生都茫然不知所问:您这是从里面长出来的啊,哪儿来的?什么意思?

这下,这位老兄的心彻底凉了。

最后,有一位医生看了,说:“大人,我知道您这个疮是一个高手从别的地方给移来的。”

这位老兄差点哭了:“天啊,终于有人知道了!”

接着这位医生说的话又差点让他晕过去:“我只是能看出来,可是不会治疗。”

于是,最后的肥皂泡破裂了,这位仁兄疮口崩裂,在悲惨中死去了。

这则故事靠谱些,比如中医确实有把疮毒从一个危险的部位引到不危险的部位的说法,但是会的人很少,还有中医对接手治疗的医生确实有考验的习惯,昨天我就碰上这么一位女同志,拿个方子挨个人问,大家都很疑惑,这位干吗呢?最后推到我这儿,我一看,她手里拿着个方子,上面全是繁体字,问我认识吗?我再一看这方子,乐了,药物的名字都特怪,比如“国老”“雅连”什么的,每个药物的名字都不是通用名,我说这谁开的方子啊,这是一个排石的方子啊。

这位女同志乐坏了,原来她母亲患有胆结石,之前在四川一个老中医那里看病,服药以后结石已经排下来一些了。后来她随女儿来北京看病前,老中医说,下一个开方子的中医,你一定要鉴别一下,我的考察方法是,要知道我写的这些药物的名称都是什么,才能接着看病。

这我可见识了,敢情真有这么做的。

真是写到什么偏偏就碰到什么事儿。

但是这个故事也有问题,既然考虑得那么长远,为什么不把大概的方药事先写出来呢?要是真的没有人知道,岂不是虽然显示了自己的手段,最后却没有救人?

所以,这些传说只考虑了宣传名医的某些方面,但是有部分内容显然是加工过的。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黄元御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才有产生这些传说的土壤,但是也说明老百姓感觉此人神秘,也搞不懂,这位怎么就这么聪明?他身上一定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吧?

传说越来越多,最后连黄元御的死都被搞得很戏剧化,这个故事是麻瑞亭老中医传下来的,说是打上面传的。故事的内容是说,黄元御在晚年的时候,沈阳一个王爷的儿子病了,求乾隆皇帝派个御医来治病,乾隆就把黄元御给派去了(这个做法倒是符合乾隆的脾气)。于是黄元御就一路风尘,马不停蹄,直奔沈阳。等到了沈阳,就来到了王府,进了院子,直奔正堂,在走的过程中,黄元御就听到厢房里有人咳嗽,等到落座之后,王爷就说了:“黄先生的大名我是久仰了,我的儿子患肺病,好长时间了,您一会儿给瞧瞧脉吧。”

黄元御听完,说了句:“刚才我路过厢房,听到咳嗽之声,是否就是小王爷在咳嗽呢?”

王爷说:“正是犬子。”

黄元御说:“那就不必看了,我听这个声音,他的肺脏已烂,无药可救了,必死无疑啊。”

王爷一听,当时就感觉很不爽,但是这位王爷表达不爽的方式太奇怪了,他立马抄家伙,直奔厢房,只听得一声惨叫,然后王爷就拿个盘子托着团烂肉出来了,走到黄元御面前,对黄元御说:“黄先生,您的医术果然高明,我儿子的肺脏的确烂了,肺脏就在这里。”

说着,把盘子放到了黄元御的面前。

黄元御虽然学的是医学,但毕竟解剖课没认真上过,看到如此情景,吓得面如土色。

这种恐惧估计各位体会不到,就好比您是医生,给一位领导看病,一号脉,也没让人家去做核磁共振或者拍个片子什么的,就说人家肺脏上长了恶性肿瘤,结果这位领导当即就……您说说这能不哆嗦吗?

结果黄元御是一路颠回了北京,告诉了乾隆皇帝,同时跟皇上说了:“您这位堂弟太生猛了,把我吓着了,我现在要告老还乡了,不行了,被他吓得不会号脉了。”

乾隆一听,得,这事儿谁都不怪,你就回家养养吧。

于是黄元御返回家乡,告诉儿子,为父我的胆被吓破了,也就能活一百天了,你把大家找来,和我告别吧。

结果,在和亲戚朋友见个面后,黄元御果然在百日的时候去世了。

就是这么个传说,符合黄元御53岁去世的史实,而且当时乾隆确实喜欢把御医派到八旗各处去诊病。

但是,这只是个传说,各位可以想想,达到了黄元御这种医疗水平的医生,会通过一个声音就判断病症吗?他对于患者的病,一定会仔细思考的,何况是一个王爷的儿子。

我们赞颂一个古代的中医,要通过他留下的学术著作,如果只是通过类似的传说,不但不会给名医增光,反而辱没了他的职业精神。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其实,这个故事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另外一个名医王九峰的,这位王九峰也是个民间医生,被乾隆征为御医,当时人称“王征君”,是黄元御的同事。当时有位八旗里的将军的女儿病了,乾隆就派王九峰去治疗。王九峰来到将军府,好多人都在那儿呢,王九峰就诊脉,结果诊完了,来到大厅,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说:“恭喜您了,哪儿有什么病啊,您的姑娘是有喜了!”

王九峰说完,就发现所有的人都用满怀敬意的眼神望着他,仿佛在说:“算你有种!”

这位旗人当时脸就绿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姑娘还没嫁人呢!

结果他恼羞成怒,提着刀进入内室,一会儿,提着一个胎儿就出来了,说:“先生果然好脉法!”

结果,王九峰吓得魂飞魄散,从那以后,耳朵就聋了。

王九峰在当年的外号就是“王聋子”,这事儿当时被大家当做一件王九峰丢脸的事儿谈,大家总拿这事儿逗王九峰,所以这事儿属实。

后来好多戏剧,比如电视剧《大宅门》都从这里取材编了故事。

这事儿发生在王九峰身上,就不大会在黄元御的身上再发生了,如果乾隆派出去的御医个个是这个结果,乾隆早该急了。

现在清楚了,这些传说都是不大真实的黄元御,那么,黄元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一窍不通的学子,成为名留医史的大家呢?

一个人的奋斗

其实,从黄元御写的书的序言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黄元御是怎么生活的。他早年由于眼睛的残疾,被排除在科举之外,这对他的心理伤害很大,后来,在北京工作期间,他有些愤世嫉俗,看不起那些俗人,那些往来应酬的人,结果搞得他很孤立。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黄元御下了班后都是在冷清的屋子里,自己琢磨着医学,整天在那里伏案写作。

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成为一个高手?黄元御为我们做出了答案,那就是,耐得寂寞,刻苦钻研,用全部精力,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素灵微蕴》这本书的最后,黄元御写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个特有地位的邻居(估计当时黄元御住的御医宿舍一定是在二环以内),这位邻居整天坐着车子出去应酬,一身的名牌儿,见天儿吃喝。天天路过黄元御的门口,他就有些好奇:这位怎么天天都闷在家里,干什么呢?

于是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看朋友约的饭点儿还早,就顺便进来了,寒暄了一下:“您说我们这都是高干宿舍里住着,还真没怎么聊过,您整天在家都忙什么啊?忙收藏吗?练字画画?”

黄元御就回答:“我整天给古代的医学典籍做注解呢(穷年作解)。”

这位一听,傲然而笑:“嗨!我都以为您在忙什么呢,原来干这个,太没意思了,您看看人家那些生活,多好啊,这个世界那么多美妙的地方,您都去过吗?高尔夫,您玩过吗?天上人间俱乐部漂亮美眉巨多,您去过吗?北边小汤山温泉的鲜花浴,您泡过吗?最近台湾游也放开了,您报名了吗?都没有,您这好啊,这么多好东西不尝试一下,整天在屋里‘足不出于方州,行不越乎闾里,抱一篇以长吟,面百城以自喜,仰屋梁以咨嗟,扶空几而叹只’,您这都图什么啊?”

黄元御叹了口气,说:“恐怕说了你也不明白啊,古代留下的那些医学经典,能够真正理解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就把这些书给注释一遍,这样可以让这个世界好的医生更多啊,让病痛中的人痛苦更少啊,所以没有时间玩了。现在,我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呢,你能明白吗?”

这位邻居没等黄元御说完,突然急了:“嘿!我忘了点儿了,来不及了,约好了酉时在国贸吃花家菜呢,聊着聊着忘了点儿了!回见了您呐!”

然后,钻进奔驰马车,一路绝尘而去。

黄元御很痛心,又被人耽误了半天的时间,于是低下头,重新开始写书。

这种孤单的生活在黄元御的医书里都有反映,让我们来看看他自己都是怎么描述的吧。

在《四圣心源》的序言里,黄元御凄凉地写道,当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润色”。

各位可以想象到吧,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黄元御自己孤独地坐在桌子前,秋风吹过,满院凄凉,院子外面的世界也许很精彩吧?也有很多热闹的事情吧?但是黄元御似乎并没有关注那些事,他把自己以前的手稿拿出来,又开始一笔一笔地修改。

我们现在打字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可那个时候,每本书都需要自己用毛笔一笔一画地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用这种小楷,黄元御为我们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著作。

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说大家不愿意和黄元御交往,实际的情况应该是黄元御自己拒绝了很多的社交机会。

从前来拜访他的人很多来看,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希望和他交往,只不过是黄元御没有时间和大家应酬而已。

他最后选择能够和他交往的,都是和学术有关的人员,比如当时的文瑞公的孙子,叫伊赞咸,这个人非常喜欢医学,自己也很刻苦,他就经常跑到黄元御的家里,向黄元御请教。

黄元御见这位能够如此专心学医,也很感动,于是对他很是看重,他们在一起讨论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瘟疫痘疹的问题,伊赞咸问了很多的问题,黄元御都一一作答,最后还把问答的内容编入了《四圣悬枢》这本书里面。

如果要说中医有理论家,那么黄元御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他从学习中医理论出发,在经过临床实践以后,又回归到理论,并通过总结,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虽然黄元御的学说也有偏颇之处,他在理论领域对使用滋阴的药物比较排斥,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他也没少使用该类药物,总的来说还是根据病症施药。

黄元御在5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由于资料缺乏,我们无法搞清楚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去世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一个人去世的方式太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以过个马路就被车撞死,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患上恶性肿瘤,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一个人在五十几岁死去。而过度的劳累,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觉得黄元御来到这个世界上,仿佛就是为了发展中医理论而来的,他殚精竭虑,在极短的时间内,消耗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来攻读发展中医理论,在他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他就像一支燃烧殆尽的蜡烛,慢慢地黯淡了下去。

我觉得,黄元御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作为一个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中医学家,并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医学著作。

单凭这一点,这个人就值得我们敬佩。

由于我们无法知道他是怎么去世的,那么,我就把救治患者的过程,来作为他的故事的结尾吧!

这是一位妇女,姓林,也不知道她跟谁生了气,结果气生完了,开始感觉自己胸腔里面热痛,还吐血,她这下可吓坏了,甚至都忘了到底和谁生的气了(可见生气实在是没有必要)。不仅如此,她还不停地吐痰,头疼,恶心,有呕吐的感觉,然后是脑袋、四肢都出现了水肿,肌肉也瘦了下去,并且“常下紫血”。

您觉得这个情况比较严重了吧,这还没完呢!她的症状还有,在夏天的时候,心口那里开始疼痛,肚子里像有三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左右胁下各一个,一块在胃那里,总是感觉胃里胀满,还往上嗳气,心烦,口渴,喝水喝进去马上就吐出来,吃饭也是,吃下去没多久就吐出来,这简直让人抓狂,那么多的粮食都浪费了,人还是那么瘦。

这些症状还不够,这位林女士还手足冰冷,只有到了秋天的时候才开始好转。在来月经的时候,肚子感觉很疼痛,而且浑身上下的皮肉筋骨都感觉疼。现在是几乎吃不进去什么饭,喝的粥一到胃里,就开始往上返,小肚子那里像被堵塞住了,喘息也很费劲,小便红浊淋涩,大便像羊粪一样干燥。

各位,这都是些什么症状啊,简直是周身上下乱作一团,这么多症状放在一起,简直让人无从分析。

当黄元御被请来以后,也感到很困惑,您这怎么会病成这样啊?您就说说原因吧,生一次气不至于这样。

这位林女士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原来,她先是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当时悲哀异常,眼泪流光了以后,眼睛里都出血了。

后来,她的姑父又去世了,她在痛哭的时候,眼睛里又出了血。

这件事情过去半个月以后,她便开始咳喘、惊悸、失眠,但是平时还觉得困,一觉醒来,就是一身的汗,身上还感觉忽冷忽热的,而且眼眶周围还呈现出青黑色。到今天,这个病已经有九年,患者到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大家看到了吧,人的情绪到底有多重要,不好的情绪会彻底地破坏人的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有的时候会有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恶性肿瘤等病症的发病都和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各位在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一定要想开,要知道自己的健康才是最关键的,那些倒霉事儿回过头一看,不过如此而已,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黄元御碰到这么个患者也感到棘手,病情复杂,而且现在还很危重,怎么办呢?没办法,还是用气机升降的那个圆圈理论来解释一下吧!

于是,黄元御老师就又给各位上起了关于大家体内的圆圈课,各位,让我们最后一次再来听听他老人家讲的内容吧。

他说:脾是负责把清气往上升的,胃是负责把浊气往下降的,如果脾气正常把清气往上升,那么大小便就会顺利地从下边排出(因为如果清气和浊气在下焦抟结,则大小便就不容易排出),如果胃气正常地往下降,那么也就不会吃进食物呕吐了,现在这位显然是胃气不降才呕吐食物的;胃气不降了,心火就无从下降,结果就在上面刑克肺金,这样就出现了烦躁、咳嗽、口渴,肺主皮毛(中医认为身体的皮毛是肺来管的),肺金被克,则出现了皮毛开泄,汗就多了;甲木不降,则胆虚,就产生了惊悸。

显然,这个圆圈的上面出了问题,整个不往下降了,导致了很多病症的出现。

那么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病重,到了秋天就好转了呢?要知道,现在很多人的病都有这个特点,有的人的皮肤病到秋天就好转,让我们接着听黄老师讲讲吧。

黄老师说:在夏天的时候,自然界湿气重(现在北京还是这样呢),脾气郁陷,胃气不降,脾胃之气和肝胆之气扭在一起,乱作一团,“两气抟塞”,所以形成了三个块,等到秋天的时候,秋天之气为燥,湿气收敛,这样脾气可以生发了,胃气也降了,所以病就好转些。而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湿旺脾郁,则身体变得非常消瘦,水湿之气重,所以会有水肿出现。

除了脾胃,让我们再来看看肝肾吧,脾胃是这个轮子的中轴了,中轴出了问题,这个圆圈的其他部分也就不转了,这就导致了上热下寒;下焦寒冷,则导致经血瘀滞,慢慢就变成了紫色的,很多人认为经血紫色为热,其实也要考虑到下焦寒冷的情况啊。

肝藏血而开窍于目,这位悲哀过度,肝气郁结,所以血会从眼睛里出来,肝气郁陷,则小肚子感到有硬结,肝属木,其色青,所以得了肝病脸色会发青。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她身上出现的所有乱七八糟的症状,这些症状看似凌乱,但是如果从气机升降的角度来分析,还是都可以找到根源的。

这就是黄元御的脾胃升降理论的好处,多复杂的病情,都可以归纳入一个简单的模式,并用轻轻一拨的方法,让人体自行恢复。

林女士的病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老师开出了方子(其实我估计各位现在也都会开了),就是: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干姜、桂枝、白芍、丹皮、肉苁蓉。

这个方子里的前三味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是拨动圆圈的中轴的,茯苓把湿气泻去,让脾气上升,甘草坐镇中州,半夏把胃气往下降,而黄元御认为这个患者下焦虚寒,脾肾阳虚,所以加了川椒、干姜、附子。这个川椒就是花椒,四川产的好一些,所以叫川椒。它是个热药,为什么四川那边常用来做菜呢?因为四川那个地方湿气重,花椒有燥湿的作用,各位有患皮肤湿疹的,可以把川椒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洗患处,可以去除湿疹。川椒还可以暖中驱寒,肚子里凉就可以用川椒,有的女孩子因为胞宫虚寒,冷得导致月经时痛经,就可以用川椒和公丁香研成粉末,放入肚脐里,外边用风湿膏贴上,则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干姜我们讲过了,是入脾肾经的,可以引附子的药性入肾经,所以有“附子非干姜不热”的说法,黄元御非常喜欢用这个药,用来燥除脾经的湿气,黄元御说干姜的作用有:“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不宜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

至于附子我们就不讲了,这是温补肾阳的。

方子里的桂枝、白芍、丹皮是针对肝经的,因为肝经郁陷是这个妇女的病之诱因,因此调理肝经很重要,桂枝可以升肝经之郁陷,白芍入阴,柔肝和肝,丹皮可以清泄肝经之火。

最后用的药是肉苁蓉,这个药是干吗的呢?原来,肉苁蓉是入肝、肾、大肠经的,它可以起到暖腰膝、健筋骨的作用,可以滋养肝肾之精血,润大肠之燥结。黄元御认为,那些大便像羊粪一样,都是小颗粒,很难排出,是土湿木郁、下窍闭塞的缘故,肉苁蓉这味药温补肾阳而不燥,富含油脂,可以滋润大肠,使得大便通畅,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朋友,可以用10克或者15克肉苁蓉,配合10克的火麻仁来服用,可以使得大便排得更容易些。黄元御对于这种大便燥结的,都喜欢在方子的最后加入肉苁蓉,他认为其他的泻药都有伤正气的可能,而肉苁蓉的药性从容不迫,非常合适。

这个方子服用半个月以后,这位林女士的病就痊愈了。

各位看看,这就是高手,无论病情多么复杂纷乱,人家很快就找出问题的症结,用的药不多,在气机流转的过程中轻轻地一拨,人体自身就开始恢复了。

好了,这个病治完了,我们知道,这是黄元御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让我们用目光,来送别我们的黄元御老师吧。

我们看到黄老师慢慢地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在患者家属的感谢声中,离开了患者家。他穿过北京繁华的街市,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挂满商品的商店,穿过音乐喧嚣、门口站着时髦男女的戏院,穿过人世间无数的快乐与痛苦,走回自己的住处。

那天,天空非常晴朗,扶疏的树枝掩映在湛蓝的天空中,又是一个清凉的秋日。

黄元御站在房子的门口,望了一眼万里无云的蓝天,脸上露出一丝向往的表情。

然后,他走进屋子,坐了下来,继续写他的医书。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他因为被庸医误治,丧失了一只眼睛,成为了残疾人,但是他化悲愤为力量,奋起攻读医书,最后终成一代中医大家。他一生救人无数,发展了中医的脾胃理论,为气机升降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他在最困难的境遇里,孤军奋战,用自己的努力来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为我们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医学著作,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

尽管黄元御在批评唐宋以后的医生方面言辞过激,但是瑕不掩瑜,他的巨大的贡献是无法抹去的。

他的理论在清代以后几乎失传了,如今让我们重新捡起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吧,这一定会对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有所帮助的。

多说几句,我个人在生活中,曾经数次遭遇困境,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听贝多芬的《命运》,我把它存在我的手机中,随时在走路的时候听。这是一部伟大的交响乐,贝多芬在写它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贝多芬曾经悲叹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的不公!他在给别人写的信里,曾经责问苍天,为什么拿走的偏偏是自己的听力!那么,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从此不再创作?贝多芬在经过了无数痛苦的思考之后,决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奋起反抗,在没有任何听力校正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大脑中想象着创作的效果,各个和弦、对位,所有乐器的配合,复杂得我们无法想象,最后,他创作出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学院的人说,这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座大山,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翻越了。

第一次演出《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是贝多芬自己指挥的,表演结束后,所有的观众都激动地起立鼓掌,而贝多芬因为听不到任何的声音,还是面对乐队站着,当旁边的人把他的身体转过来以后,他看到的是整个欧洲、整个人类在向他表示尊敬!

这是一个聋人能够获得的最高殊荣!

各位,如果你听一听《命运》交响曲,你就会听到在贝多芬的笔下,命运之神是多么的残酷(有时确实如此),但是人类反抗命运的力量又是多么的强大!在《命运》的第二乐章里,反映出的人类的感情,是那么的细腻,像流过的河水,让人听了感到无比的心酸。但是,一旦人们有了信念,那么他反抗命运的力量便如同排山倒海般的强大。你再听听后两个乐章,那简直是战斗和胜利的辉煌之歌!

我在写黄元御的时候,耳边会经常出现《命运》的旋律,心里面一直有种感觉,觉得黄元御和贝多芬有某些相似。他们从事的领域没有任何的交叉,但是这些人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他们都是在最恶劣的环境里,在命运把他们最美好的希望剥夺以后,他们奋起战斗,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顺便说一句,贝多芬的性格也不好,他总是衣冠不整,走路时,如果迎面走来一群贵族,贝多芬会一个招呼都不打,昂首从他们的队伍里穿过,旁若无人。

所以,我们不必责难他们的性格,我们要看到他们的精神。

人生难免遇到困境,每当这个时候,想想黄元御,想想贝多芬,该怎么做,自己就知道了。

与大家共勉。

罗博士临证随笔

杏仁露也能治病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我刚起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朋友打来的,从他有气无力的声音里,可以断定他病了。朋友说这么早打扰,真不好意思,不过也实在没办法。

原来这位朋友头天晚上就开始肚子胀疼,到凌晨1点钟时,疼得实在忍受不了,便打车去了北京协和医院特需门诊,医生给做了B超,拍了片,还验了血,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他:“放心吧!你没什么大问题,不是胆囊炎,也不是肠梗阻。”医生的自信和先进的仪器让他放心,但却丝毫没有减轻他腹部的疼痛。他恳求医生开药治疗腹痛,但医生却告诉他开什么药都不会管用,输液吧,效果也不会大,因为他的肠内已没有了肠气,西医拿这没有办法。他再三恳求,医生无奈地给他开了一盒开塞露。他付了一千多元的医疗费,拿着开塞露回了家,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朋友说,这一夜真是难熬呀,他在床上翻来滚去,黄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流下来。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他才忍着疼痛给我打来了电话。

我询问了一些情况后,觉得有几种可能,比如腹中有寒,或者是有些什么器质性病变……不过,北京协和医院是北京最好的医院之一,它的检查应该能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我心里不断地琢磨,他的疼痛究竟是属于哪种呢?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我对他说:“你拍一组自己舌头的照片,上网传给我。”当看到他舌图的时候,我就可以确定了,因为他的舌苔带着淡淡的黄色,尤其是以舌的前半部分为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的肺气壅滞,因为舌体的前半部分反映的是上半身的情况,如果是腹中有寒,那么整个舌质应该是淡白的,而舌苔也不应该是这个淡黄色。于是,我就判断可以通过降肺气来通大肠之气,因为中医里面有句话,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气不降,则可能引起大肠之气也不通,他之所以胃痛,就是因为胃气不能随着肺气下降。于是我就打电话告诉他:“没关系,这样吧!你去买两罐杏仁露,加热后喝下;再去药店买一盒麻仁润肠丸,一次吃两丸。”朋友听完我开的药方后,沉默了一会儿,从这短暂的沉默里,我感觉到了他的怀疑,他心里一定在嘀咕:“我都疼成这样了,协和都没法治,难道两罐饮料和几粒药丸就能解决问题?”

大约3个小时后,我又接到了这位朋友的电话,从他疲惫的声音里我听出了兴奋和惊讶,他告诉我,照着我开的方子喝了杏仁露、吃了药。结果几分钟后,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地响了,明显地感觉气在往下走;接着,就开始不停地放屁;在打电话几分钟前,他终于在厕所里酣畅淋漓地解了大便,腹部痛也开始减轻了。他还算了一笔账,一盒麻仁润肠丸10元,两罐杏仁露4元,总共只花了14元钱。他难以相信这么简单就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大家也一定会觉得神奇,那就让我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各位还记得黄元御的圆圈理论吧,按照这个理论,肺在这个圆圈的上面,主肃降,现在我这位朋友的肺气壅滞不降,那么整个圆圈的气机运行便出现了问题,所以他会感觉到腹部疼痛;如果肺气一降,心火和胃气也都跟着降下去了,这样气机就能转动起来,疼痛会自然消失。那么用什么来降肺气呢?我选择的是杏仁露,因为当时考虑汤药来不及。中医就这么神奇,服用麻仁润肠丸和杏仁饮料后,他的身体马上就有了反应,这不是麻仁润肠丸的作用,这个药的作用没有这么快,一般要几个小时以后才能起作用,这次治疗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两瓶小小的杏仁露,因为根据我的临床经验,通过杏仁降肺气来通便,效果是非常迅速的。怎么样?没想到吧,一个小小的杏仁,在我们中医里面还有大用场呢!

中医·西医·我的外甥女

一些人不是讨厌中医,就是讨厌西医,似乎中医和西医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其实,只要有益自己健康的,管它是中医还是西医呢。

我自己的亲妹妹,37岁,住在澳大利亚,5年前怀孕后流产了,洋大夫说是胎儿发育得不合格,身体就把胎儿自然淘汰了,不要管。结果很多年都无法怀孕。无奈前两年回国,一检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没有成熟的卵泡形成,无法怀孕。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厉害的,查得如此仔细,就让他们治疗,用了很多药,不断地做检查,看看用药效果如何,结果还是无法见效。当时,家里的老人都盼望有个后代,所以妹妹的压力很大,谁知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怀孕,经检查又患了肾小球肾炎,尿检红细胞很多。这个时候,情况几乎失控了,母亲在家里暗自哭泣,给我打电话,说怎么这么多的磨难都跑到我妹妹的身上了?我急了,觉得还是用中医吧,当时我没有回老家,就通过电话给开药,方子用的是赵绍琴教授的凉血活血的方子,基本的方子为:防风6克、荆芥6克、炒槐花9克、生地榆9克、丹参9克、茜草9克、芦根9克、白茅根9克、杜仲15克、小蓟15克、生黄芪15克、焦三仙各9克、水红花子9克。为什么用这个方子呢?因为我判断妹妹的体内有热,这个热一定要清除掉。结果是立竿见影,两个月后,妹妹的肾小球肾炎便痊愈了。

这个时候,全家的心情开始好转了,但是我还没想给她治疗不孕,只是想给她接着调理一下身体。考虑她此时体质不好,于是换方,方子用的是:紫河车、何首乌、山药、白术、太子参、甘草各等份,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每日早晚各服用5个胶囊,这个方子是补脾肾之气的,同时里面的何首乌也滋肝肾之阳,是个比较全面的补益方子。结果,没想到调理的成果是:半年后怀孕,剖腹产生出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可是又不能说中医是全能的,剖腹产就是西医的手段。

但剖腹产后瘀血出不来又没有了办法。当时母亲来电话,急得不得了,说别的产妇生产以后,恶露都顺利地流了出来,可是我妹妹却没有,肚子里感觉结成了块,按上去硬硬的,结果是腹痛,发热,尿潴留。我问明了情况,口述开了生化汤一服。这个生化汤是名医傅青主经常用的方子,具体组成是:当归25克、川芎9克、桃仁6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我给妹妹开的是半服的量,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温经化瘀,对产后瘀血停滞效果不错。结果只服了一次,母亲就来电话,很兴奋地告诉我,说流了很多恶露,危急的情况就解除了,如此见效,这又是中医的手段。当时我心里十分高兴,心想自己远在北京,也能帮上忙了。可没高兴多久,又出了问题。

原来还有问题,母亲说妹妹还有尿潴留,每天在插导尿管,医生说最多的时候有两千毫升了(做了超声检查,这又是西医的手段),母亲问怎么办。我就想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的故事,赵老是学问大家,他的父亲赵文魁公是清朝太医院的最后一任院使(院长),赵老的师傅就是当年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当时一位老领导的儿媳妇在美国生孩子,产后也是尿潴留,在美国住院花了很多钱,最后还是没有解决,于是就打了越洋电话,问赵老有没有好办法,赵老说:我给你开个便宜的方子吧!于是就开了枇杷叶和苏叶,当时在美国抓药也只花了很少的钱,喝下去后,这个尿就出来了。赵老说:这叫“提壶揭盖”法啊,就好比是茶壶,你把上面的气口堵着,你就倒不出来,可是把上面通了,下面的水也就出来了。在中医里面,枇杷叶和苏叶等药都是开肺气的,肺为水之上源,上面的气开了,下面的水也就出来了。

当时我连犹豫的时间都没有,立刻开了这个小方子,就是枇杷叶15克、苏叶15克,熬水5分钟,当茶喝。

结果母亲第二天打来电话说,水下去后,妹妹的尿立刻就出来了,这个尿潴留就此解决了(多说一句,枇杷叶和苏叶是偏于通小肠的,服用后尿液可以通畅;开肺气的药中,杏仁和紫菀是偏于通大肠的,服用后可以使大便通畅,我在治疗便秘的时候,则通常使用杏仁和紫菀等药)。事后想想,如果没有中医的这个办法,这个尿潴留不知要插多少导尿管、要遭多少罪啊!

结果,没有超过5天,妹妹顺利出院。

在妹妹从治病到怀孕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我觉得中西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西医都是保护您的卫士,别跟自己较劲,哪个有效就用哪个吧。

现在感受尤其强烈的倒不是中医还是西医厉害,而是我做了舅舅了!妹妹的孩子已经6个月了,聪明得很,我的家里有两张我穿博士服的照片,家人一说“舅舅”,她马上就指我的照片,很有意思。

肝为百病之源

有个网友,患的病是重症肌无力,她告诉我说:“为什么得这个病住院的患者都那么相似呢?一个病房里,都是要强的、急脾气的人。”她让我研究一下性格和这个病有什么关联。其实我好多年前诊脉,有个重症肌无力的老太太,我感觉她的肝脉很特别,我判断她这个病和生气有关,当场儿女们就回忆,原来就是那年女儿闹离婚,然后老太太就患了这个病。你们看,情绪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啊。可能您在生气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影响,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有太大的问题了。所以不可不慎啊。

从我治疗过的病例来看,因为肝气不舒而患了各种疾病的人极多,随手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每个病的后面都是患者的痛苦史,所以我现在讲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中医有句话,叫“肝为百病之源”,其实这话说得不对,肝是好的,肝气不舒才会导致百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黄元御的理论来看,人体的气机升降是一个圆圈,黄元御特别重视脾胃的枢纽作用,但是黄元御过分强调脾湿的问题了,其实他的理论中,肝气不舒的影响也很大,这个肝气一横逆,那么整个圆圈的运转马上就停止了,所以黄元御在开方的时候,也都会加入调理肝气的药物,比如丹皮、何首乌、桂枝等,他非常重视疏肝升陷,这是他的圆圈理论的一个秘密,各位不能仅仅看到他强调脾胃的一面,其实他也是个调肝高手。我现在把这个秘密讲出来,以便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黄元御。

CRIebd0M5UUOLRedwdPiW1wb7blvbo8wKYKoVjtyo5JQChu19jYcVocyfHsLf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