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观易吟》
当我们在哲学史中提到“本原”一词时,大多数人或许会想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古希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们首先思考的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然而,人既然在世界之中,“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答案是否也能回答“人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呢?
不过既然已经弄清楚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那么要弄清楚“人的本原是什么”其实也就很简单了,只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就可以:人与世界的同异之处在什么地方?这种同与异表现了怎样的属性?这些属性是否可被归结为一个最终的根源?对于这些问题,尽管中国的先哲们给出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回到人的本原这个问题上,他们大多都用了同样的字眼——“天”。
如何论证人的本原是“天”?中国哲学走了两条路,一条是“命”的理路,另一条是“性”的理路。所谓“命”的理路,是从生命的角度来谈人生的本原:“天”生养万物,人的生命自然也来源于“天”;“天”使万物有荣衰之变,也让人有生老病死,人的生命规律便是“天”的法则的体现。如此,在“命”的理路上,“天”便有两重含义——生命之“天”与规律之“天”。所谓“性”的理路,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谈人性的本原:“天”化育生命,使万物各得其所,虽有荣衰之变却又生生不息,这是“天”之大德;“天”在将生命塑造成人的同时,也通过生命将这种道德赋予人,所以人的道德在本质上就是“天”的道德。如此,在“性”的理路上,“天”也有两重含义——生命之“天”与道德之“天”。“天”是生命、规律与道德的统一,而人生在世的一切都是人与天的关系的展开,正是在这一点上,对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了中国哲学的核心所在。
之所以说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是因为中国哲学中的诸多问题都是与人直接相关的,既然与人相关,那就不得不讨论人的诸多属性,并为这些属性找到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天”,而天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包括人事在内的自然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