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易经》为什么会成为儒家经典

从《易经》到《易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传·说卦》

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说《易经》只是暗含了阴阳思想,那么到了《易传》这里,阴与阳就非常直接地被赋予了具有本原意义的形而上学内涵。《序卦》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从自然的天地万物到社会的人伦礼义,阴阳之道始终贯穿其中:在天道的层面是阴阳二气,在地道的层面是柔刚二性,在人道的层面是仁义二德。

阴与阳的对立转化带来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发展变化的本质乃是“生生”。《系辞上》称“生生之谓易”,意思就是说《易经》《易传》的哲学核心就在于“生”。这种“生”除了表现出事物发展的流变不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这种情感与价值取向正是儒家哲学的意趣所在,这也是《易传》哲学归类为儒家哲学的原因。

一脉相承的忧患意识

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上九的“亢龙有悔”,乾卦爻辞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也为儒家君子的修养确立了原则。《系辞下》中说写就《易经》的人一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所谓的“《易》之道”就是“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这是说君子要时刻谨慎处事,避免灾祸临身。

比照孔子的“临事而惧”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我们便能发现《易传》中所说的君子修身之道是与儒家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的。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极其微妙,所以君子必须要慎言慎行;但这也不是说君子要畏首畏尾,相反,君子在谨慎的同时也要效仿天地的精神,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易经》的哲学化

《易经》蕴含的哲思吸引了后来意欲探索宇宙与人生大道的哲人的关注。他们在阐述《易经》卜辞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并将之集结成七部论著,这七部论著的合辑就是《易传》。 91X57rcjW2JOurTQSMXcbo6L9/V9QevHzYzmF99yM5Lus+EzMU7SSObTDq1B4o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