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PREFACE

生于忧患的中国智慧

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自序》一文中这样写道:“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如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在相当的程度上,《超图解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恰如冯先生所说之“图画”,能在“小景”之中展现中国哲学的概况与风貌,于中国四千多年的哲学发展进程中,择其精者,详而述之。

与西方哲学诞生于好奇与悠闲不同,中国哲学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十分浓厚的现实色彩。如果说西方哲学的传统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认知世界,使变化的世界以知识的形式确定下来,那么中国哲学的传统就是以践行者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的发展演变之中,以一种异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谋求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

可以说,忧患意识是中国哲学浓郁难化的底色,它贯穿中国哲学发展之始终。从武王革命,周公确立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开始,中国哲人就对天人关系有了强烈的关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迭起、百家争鸣,哲学家们反思的主题也几乎都是如何能使世道人心从战乱与不安中恢复到安靖平和。秦王朝与汉王朝为中国带来的大一统,其在哲学上的表现便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然而时运难测,东汉末年起义争伐不断,三国鼎立,两晋纷乱,于是名士清谈玄学之风兴起。正值此时佛教传入,其精妙哲思与涅槃之乐迅速为人们接受。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佛教哲学已然在中国开花结果,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并推动了宋明理学与心学的诞生。随着世界历史进程步入近代,中西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中国濒临亡国灭种之境,有识之士于是欲从思想与精神上来改造中国四千多年来根深蒂固的哲学传统,这便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与变革。

从群星璀璨的先秦诸子,到继承与批判共存的汉代儒学;从才性绽放的玄学佛学,到理心交融的宋明理学;从由批判理学而来的明清哲学,到谋求救国之路的近代思想——中国哲学四千年的历史发展在本书中,以超图解的形式得以呈现。本书广采众家之说,在冯友兰传世经典《中国哲学简史》基础上,出入胡适、牟宗三、张岱年等近代大家之论著,同时参考当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保证本书内容的准确性与专业性。本书精选四十余位在中国哲学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以及一百多个哲学命题,将线性的文字推展开来,以近两百幅思维导图与图表对先贤的哲思进行总结与呈现,将抽象复杂的哲学思想具象化、系统化,让读者能够轻松而精准地把握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超图解中国哲学简史》不仅会带你进入中国哲学的玄妙天地,更将带你领略中国哲学四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哲学精神。

竹林七贤 Pwgm+W7Gq+L4B97tsQv0cpT41thSGAMw0EA0YeQPn3WJ1Xn49JZTWpo00HroD2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