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道光时期史学界的转变

清代的学术到了乾嘉时期,已走上纯科学的路,实是清代学术的极盛时代。无如好景不常,到了道光以后,学术界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逐渐走上功利主义的途径。这种变动自然是当时政治经济混乱的反映。本来有清一代,到了乾隆时期,已经是极盛时代。乾隆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享用奢靡,到了末年,已渐感觉到民穷财尽,清代的衰乱遂从此开始。嘉庆一朝,教乱扰攘,元气大伤。到了道光中叶以后,因河工兵饷费用的激增,对外贸易的漏巵,国家遂渐患贫。自道光中叶以后,迄于咸丰中叶,外则有鸦片,英法联军诸役,内则有洪杨革命与捻子之乱,战乱遍天下,用兵二十年,一再失败,国家又渐患弱。如何致富强,遂成了士大夫思想的中心。在此功利思想盛行的时期,乾嘉时期为学问而治学问的精神,自然未免显得迂腐无用,于是治学问的风气就为之丕变了。

道光以后学术的新风气是谈富强,讲经世。在经学方面,由训诂典章名物之学,转而讲微言大义,以求通经致用,遂要讲今文,要沟通汉宋。在史学方面,由考订校勘转而趋于研求本朝的掌故,讲求边疆地理(特别是西北史地)以谋筹边,研究外国史以谋对外。在这转变的时期,魏源是最杰出的人物,是新时代的代表,对于当时和后来的学术风气影响最大。他有经世的大志,主张通经致用。他说:

曷为道之器?曰礼乐。曷为道之断?曰兵刑。曷为道之资?曰食货。道形诸事谓之治。以其事笔之方策,俾天下后世得以求道而制事谓之经。藏之成均辟雍,掌以师氏保氏大乐正谓之师儒。师儒所教育,由小学进之国学,由侯国贡之王朝谓之士,士之能九年通经者以淑其身,以形为事业,则能以《周易》决疑,以《洪范》占变,以《春秋》断事,以礼乐服制兴教化,以《周官》致太平,以《禹贡》行河,以三百五篇当谏书,以出使专对。谓之以经术为治术。曾有以通经致用为之诟厉者乎?以训诂音声蔽小学,以名物器服蔽三礼,以象数蔽《易》,以鸟兽草木蔽《诗》。毕生治经,无一言益己,无一事可验诸治者乎?乌乎!古此方策,今亦此方策。古此学校,今亦此学校。今亦宾宾焉以为先王之道在是,吾不谓先王之道不在是也,如国家何?(《古微堂集·学篇》)这是对于乾嘉汉学的重大反抗,这是树立新学风的强烈呼吁。以《春秋》决狱,以《洪范》占变,通经致用,这本是西汉儒家的学问,因之魏源对于经学要抛弃乾嘉专讲训诂名物的经学,而提倡西汉微言大义的经学,这便是今文之学了。清儒专治《公羊春秋》者始于孔广森,他作了一部《公羊通义》。稍后又有庄存与作《春秋正辞》十二卷,说《春秋》专主公羊、董仲舒、何休,他外孙刘逢禄承其学,于《春秋》专为公羊一家之学,以《左传》为刘歆所窜乱,以公羊为孔门微言,著《公羊经传何氏释例》,以发明何氏之学。庄、刘皆常州人,号称常州学派,今文之帜遂渐树立。初期的今文家只讲公羊而已,因为五经之中,只有《春秋》的今文家说保存得最为完整,而公羊家的三世三统改制诸义又切合于当时变法的要求,所以其学最盛。到了魏源,更辑齐、鲁、韩三家《诗》的遗说,著《诗古微》,以发明今文家的遗说,而驳击《毛诗》美刺正变之例;更著《书古微》以抨斥马、郑,以推求西汉经生的古谊;又著《董子春秋发微》上卷以发挥《公羊》的微言大义而补何邵公的不足。其学上承庄、刘的绪余而恢宏扩大之,更著《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以张今文之帜。他的说法虽未免有时粗疏武断,然对于推进今文家运动,确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边疆地理,也是道光以来学术界的新风气。本来自道光以来,回疆叛变,边祸屡作,当时有识之士,遂提倡边疆史地的研究,以收知己知彼之效。魏源对于边疆史地专治元史。在魏源以前治元史的本来有邵远平的《元史类编》。钱大昕有志重修元史,虽然未能修成,但他所作的《补元史氏族表》、《补元史艺文志》、《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等书,实对元史有极大的贡献。到了魏源更据诸家的资料,著《元史新编》九十五卷,遂实现重修元史之志。虽自现在看来,他因限于时代,囿于见闻,尚不免挂漏错误,然在当时,固不失为一部杰出的著作。魏源更由边疆史地推而至于域外的史地。在他以前,明史虽然有外国志,但是列国不多,而且语焉不详。至于明末西方来华的传教士,虽然有利马窦的《舆图》、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和清初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书,但是中国人大都并不相信。所以《四库全书》提要疑惑这书是教士们根据中国东方朔《神异经》等书,“因依仿而变幻其说,不必皆有实迹”。可见当时的学者们,对于外界的情形,犹不甚了解。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渐渐知道了西洋人的厉害,并且感觉到要想对付他们必须了解他们。林则徐是一位眼光远大的政治家,当他在广东的时候,便着手令人翻外国报纸和史乘,成了《四洲志》一书。魏源即以此书为蓝本,更依据历代史书及明以来关于外国的史书等书,成了《海国图志》六十卷,后扩充为百卷。其书以地为经,以史为纬,先列地图,中分述各国史地,后附中西纪年对照表,中西异同表,这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世分国志,自叙说前人“皆以中土人谭西洋,则此以西洋人谭西洋也”。从这部书出来之后,中国人对于西洋才渐有整个的了解,直到清末,这是关于外国史地主要的参考书,以不懂外国书的人居然能成了这样一部大著作,魄力真是惊人。

魏源是要学以致用的,他深愤“士大夫不讨掌故,道听途说,其究至于贻误于国家”(《圣武记》卷一)。所以对于本朝的掌故,尤其留心。他亲眼见到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金陵条约的缔结,他因愤激郁闷,遂作了《圣武记》十四卷,托始于满清的勃兴,迄于嘉庆朝的教乱的敉平,以推清代国运盛衰,用兵成败的道理,末更讲兵法,和筹饷驭夷的方法,是关于清代掌故的一部奇书。他又编了一部《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专甄录清代有关经世政治的重要文字,以供时人的参考。魏源对于当时的财赋、水利、漕运、外交问题都有深刻的研究,对于当时盐法的改革有极大的贡献。他这种学以致用的精神,对于“知古而不知今”专考史而不敢修史的汉学家风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当然,他的工作,与乾嘉汉学大师比起来,未免稍失之于粗,但他的气魄和努力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他不失为转变时期的启蒙大师。

当时与魏源齐名的是他的好友龚自珍,号定盫。定盫不及魏源的精干和留心时务,但工诗词古文,文名在魏源之上。龚定盫是段玉裁的外孙,承其学,于小学经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作学问的路径和魏源差不多,但成绩远不及之。他尝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所以也好今文;不信中古文之说,又以《周礼》为伪书;又著《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主公羊家言;他又著《泰誓答问》一卷,证明今古文中原本皆无《泰誓》。他的主张和今古文家,全不相同。他也治边疆史地,通蒙古文,尝拟撰《蒙古图志》三十卷。据他的《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里说,其中有表,有志,有图,对于蒙古的制度沿革、地理形势,分类加以叙述,书虽未成,但是他总对于边疆很留心研究。他又提倡西域设置行省,后来果见诸实行,足见他的深识远见。他也留心本朝掌故,关心国计,时于文集中发之。但龚本是文人,并没有系统的著作。

和龚魏同时,治学的态度差不多的,又有李兆洛。魏源称他的论学,“无汉宋,惟以心得为主,而恶夫以饾饤为汉,空腐为宋也。故以通鉴通考二书为学之门户”(《武进李申耆先生传》)。他是刘逢禄的朋友,所以治经示今文家言,对于庄氏尤所服膺。但他最留心的是天算、地理,尝督率门徒,辑《历代地理韵编》一书,是治史地极重要的一部工具书,今日通行的《地名大辞典》一类的书,实皆以此书为蓝本。他又辑《历代纪元编》三卷,也是一部有用的工具书。

同时又有周济,是一位豪侠之士,尝病《晋书》的秽乱,改编为《晋略》十册,是清人改编正史最成功的一部。和他常往来的又有张琦,作《战国策释地》二卷,包世臣著《安吴四种》,都好谈经史之学,讲求学以致用。经过了这些人的倡导,于是乎乾嘉以来的学风,遂为之丕变了。 2lA0D2W8V71fckojDI76cIdBu4MERer3lUAeDs+olAYfMqIL8Qp/ltmQfFNuty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