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选说明

20世纪是中国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是中学与西学相互激荡产生空前创获的时期。作为中国学术中的“显学”的历史学,发生的变革尤剧。历史学在这100年中变化的速率和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常常是“爆炸”式、“井喷”式的。从世纪初年的“新史学思潮”,到实证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直到90年代的新国学,可谓此起彼伏、一波三折。即使在同一时段内,也是流派蜂起,呈百舸争流、千帆竞进之势。例如,在三四十年代,“古史辨派”、“唯物史观派”、“食货派”、“禹贡派”、“战国策派”等,诸家并立,争雄交锋,异彩纷呈。

处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对前此100年的历史学的发展行程作一番学术史总结无疑是必要的。目前学界已经出现一些侧重于介绍反映各具体领域、具体部门断代或专题的研究实绩的文字,如《历史研究》杂志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和《近代史研究》杂志的“五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栏目中的文章等,但集中反映、折射20世纪史学研究全局的文集尚付诸阙如,总令人有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拟编选一部20世纪宏观史学评论文集。这些文字或侧重发展过程,或突出问题意识,集中系统地展现百年史学发展的概貌。同时,它们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不少是当事人或亲历者的跟踪点评,弥漫着当时的学术气息,是珍贵难得的真实记录。

第一部分的文章分别是关于20世纪几个重要时段的,如晚清、民初、民国时期、抗战时期、20世纪后50年、后20年的评论。它们体现着各个时段的学术特点,有利于读者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学术演进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第二部分是对20世纪史学的总体把握。这些文章将整个20世纪中国史学作为考察对象,就其发展大势、学风转换、方法更新等重要面向进行论究。可帮助读者对20世纪史学的中心线索、关键性变动和发展轨迹有一个整体认知。

第三部分是关于西学冲击下的20世纪中国史学的。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随西潮而动,与西方史学的影响密不可分。西方史学是中国史学变革的外在动力。欧美及日本汉学的观念和方法更是强力诱导着中国史学的进退,其中国史研究为本土学者提供了直接示范。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发现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深远广泛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

我们的编选原则是,尽量保持中立,不拘于门户之见,不为权威和虚声所惑,尽可能收集代表各种观点的文字,展示各家观察史学的不同立场和视角,以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效,避免图景的单一和平面化。多元化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决不人为地屏蔽某种观点和声音。不管立场激进还是保守,正统还是异端,只要足以成一家之言者,都酌情收录。当然,任何选择都是在一定的先入之见的支配下进行的,都不免有所偏弊,有所遗漏,这是一种无奈。但我们希望将不可避免的偏见造成的学术误差降至最低值。

此外,这些选文出于众人之手,且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不仅风格各异,而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学术水准也难免参差不齐,未必篇篇俱是精品佳作。本来,编选者应当尽到甄别良莠之责,替读者把关,但是,为了再现学术界众声喧哗的实态,贯彻“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理想,我们也不得不收入少量史料价值大于学术价值、能够显示一种倾向却未必是合理倾向的文章。这也是编选者面临的一种困境。不过,让各家各派相逢一处,同台亮相,更便于读者亲自比较品评其深浅高下,从而避免了编选者有意无意的遮蔽,倒也不无裨益。

最后,因文章分属于各个不同时期,为了保持原貌,编辑没有改动(包括文中的注释),特此说明。

此书所辑部分文章的作者因各种原因尚未联系上,如作者看到此书,请与我们联系!谢谢各位作者对学术研究与出版事业的大力支持。 QgeWK9xT4hlVqrxgTAvK/GAHCSHfhz3RcmKRQY7TO2f2OkWraST4RV8g/pImCn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