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室内设计的发展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居住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及装饰,以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氛围。室内设计的发展与建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3.1 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中国原始社会的西安半坡人的居住空间已经有了科学的功能划分,且对装饰有了最初的运用。根据西安半坡遗址(图1.9)资料显示,原始人已经意识到对居住空间的空间分隔和装饰美化。夏商周时期的宫殿建筑比较突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整,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等。春秋战国时期砖瓦及木结构装修上有新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铺地的花纹砖。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室内设计中“有”与“无”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第一次高峰,建筑规模体现出宏大的气势。壁画在此时已成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而丝织品以帷幔、帘幕的形式参与空间的分隔与遮蔽,增加了室内环境的装饰性,而此时的家具也丰富起来,有床榻、几案、茵席、箱柜、屏风等几大类。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室内设计开始进入以家具为设计中心的陈设装饰阶段,家具形式普遍采用垂足坐的习惯,室内家具设计极为多样化。建筑结构和装饰结合完美,风格沉稳大方,色彩丰富,装修精美,体现出一种厚实的艺术风格(图1.10)。宋朝是文人的时代,当时的室内设计气质秀雅,装饰风格简练、生动、严谨、秀丽。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最后的辉煌,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室内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室内陈设更加丰富和艺术化,室内隔断形式在空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家具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1)。

图1.9 方形穴居复原图

几千年的文化一脉相承,而我们的祖先又过早地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礼义、道德、宗法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几千年来根深蒂固,无可动摇,这使得家居生活很早就步入了秩序化、规范化的阶段,室内空间的布置一律严格遵循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同时,由于古人崇尚的最高美学追求是“神韵”,因而在布置室内空间的时候,他们在悬挂字画、选用器皿、房间色彩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使得室内空间在总体上呈现出典雅、古朴的美学特征。虽然各个时代的具体形式会不同,但严谨的整体布局和古雅的审美情趣却从未变过。

1.3.2 西方古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在西方,各民族间的文化入侵和毁灭现象经常发生,使得西方文化失去了延续性,因而不同时期的艺术会呈现出迥然各异的风格和倾向。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各个时期文化潮流的集中体现,室内设计则敏感地反映着这些时代潮流。

古希腊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典型的建筑是神庙,单纯、典雅、和谐构成了希腊古典风格。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柱式”作为典范也成为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图1.12)整体特征为端庄典雅、亲切开朗、讲究构图、施工精确、精雕细刻。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建筑传统,并且发展到西方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这个时期公共建筑大规模出现,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强大帝国所具有的恢弘气势。哥特建筑在艺术上表现为有着尖拱、拱肋和飞扶壁的体系,构图具有强烈的垂直感。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呈现出斑斓富丽、精巧迷幻的效果(图1.13)。哥特风格体现了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的倾向。之后伟大的文艺复兴思潮引发了建筑方面的改革,文艺复兴中的理性精神,同时也成为建筑,乃至室内装饰的主导思想(图1.14)。这种精神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创新,这种风格也不是对古典形式的简单继承和模仿,而是展示一种“伟大的静穆与高贵的单纯”的古典美。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色彩强烈且用金色予以协调,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在室内,将绘画、雕塑、工艺集中于装饰和陈设艺术上(图1.15)。洛可可样式是继巴洛克样式之后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样式,但洛可可样式轻快、华丽,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多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漩涡形曲线、弧线,色彩充满柔媚的气息。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图1.16)。

图1.10 隋唐壁画中描绘的当时的室内设计

图1.11 明清江南民居——周庄沈厅室内设计

图1.12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

图1.13 哥特式教堂

图1.14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图1.15 巴洛克风格室内空间

图1.16 洛可可风格室内空间

1.3.3 近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人类社会已步入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对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筑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新技术、新材料、新建筑、新观念层出不穷,以现代主义及随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最为典型。

现代主义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派,该学派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极力反对从古罗马到洛可可等一系列旧的传统样式,力求创造出适应工业时代的精神,推进现代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方面,强调突破旧传统,提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室内设计从而发展为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材质上偏重使用金属、玻璃等新材料,加工精细,色彩单纯、沉稳、冷静。代表人物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代表作品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图1.17)、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图1.18)、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范思沃斯别墅(图1.19)、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图1.1、图1.2)等。

图1.17 包豪斯校舍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

图1.18 朗香教堂 勒·柯布西耶[瑞士]

图1.19 范思沃斯别墅 密斯·凡·德·罗[德]

20世纪后半叶至今,设计师们对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的、完全脱离传统的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人们开始追求各种各样的设计方式,其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较为完整的设计体系在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饰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室内环境。

特别提示

掌握中外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及风格的演变过程,为我们的设计起指引方向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找到室内设计的切入点。我们应该也必须知道师法古人之后才可到达师法自然的境界,记住几个历史名词不等于了解历史,重要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深入历史,提取精华,并加以简化运用和继承发扬。 EL7IS36kH1vsx8hifCWr+hCCG6tO0sPS59cJZhpG0cmsEv014CoKmUj4a4ukvH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