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朱伯崑

(北京大学哲学系 冯友兰学术研究会会长)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让我代表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向参加会议的领导,来宾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十年前,为纪念冯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冯友兰学术研讨会,以后,陆续举办了多次冯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第六届研讨会。但今年我们召开这次学术会议还有其特殊的意义。

今年是反法西期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早在65年前,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冯先生从未气馁,撰写了“贞元六书”。他解释说:“当我国家民族复兴之际,所谓贞下起元之时也。”(《新世训·自序》)坚信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他晚年又将这个时代阐发为“旧邦新命”,即实现现代化。今天,这个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引下,已经来临,冯先生的期待,已逐步成为现实。如果冯先生还在世,看到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他同我们一样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振兴中华的理念是冯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

冯先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大师,他毕生的精力,旨在阐发中华文化及其哲学,撰写了以“六书”和“三史”为代表的巨著,流传于世。其目的如他当年所表白的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一砖一石”(同上),所以直到先生临终前夕,一息尚存,仍在撰写四十余年来期待完成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这种治学精神,虽经过风风雨雨,甚至受到各种冲击,始终不移。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冯先生将中国文化及其哲学传播到西方,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对中西文化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冯先生不愧为当代弘扬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典范。

我们今天纪念冯先生诞辰110周年,要发扬冯先生这种治学精神,从其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谱写弘扬中华文化的新篇章。我们衷心盼望参加这次会议的同仁,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和百家争鸣的精神,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为冯学研究开拓一新局面。

十年前,纪念冯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我们颁发了冯学研究奖。在这十年间,冯学研究的思潮方兴未艾。初步统计,专著已有十余部,文章有数百篇。为了鼓励冯学研究的成果,今年,由冯友兰学术研究会颁发第二届冯友兰学术研究奖,以纪念这位世纪哲人诞辰110周年。

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GE7bddH+bxvVqiycaiFN0Bx64BuYcHvOeOWod0UmYHCedx0GULwLJsYgFK5r6n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