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一份幸福生活的配方

我特别惊讶:作为内向高敏者,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简直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能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实体书店和电子书城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教我们如何变得幸福。单单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要我们感到幸福很简单,只需要一杯由各种荷尔蒙和神经递质调和的鸡尾酒就行:主要是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内向高敏者很少亢奋

相对于内向高敏者,外向活跃者具有较高的多巴胺水平,这就是说,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如果我们把幸福感等同于兴奋的话,事实可能也的确如此:内向高敏者的脑部化学物质导致他们很少表现出亢奋状态。万幸的是,幸福不仅仅是在好运中高声欢呼,也远比单纯的感觉要复杂许多。

世界上没有衡量幸福的标杆。捧着一杯热乎乎的茶,抱着一本书舒舒服服坐在壁炉边的内向高敏者,与那些和兄弟们坐在云霄飞车里大笑的外向者相比,是更不幸,还是更幸福呢?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幸福的一种特质——幸福是一种“瞬时抓拍”。世界上没有谁,能早上开开心心地醒来,兴高采烈地过完一整天,晚上又心情愉快地上床睡觉。(老实说,哪怕真有人是这样的,你也不会想认识他,不是吗?)

幸福是一种“瞬时抓拍”

有的科学家认为,幸福是我们生活的副产品:它偶尔发生,且持续时间很短。之后,我们就又会回到日常的状态中去,或者变得不幸福,这要视情形而定。

两种真正的幸福

在介绍两种真真正正的幸福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讲一讲幸福哲学的始祖——亚里士多德。他是第一位把幸福这个主题从政治和宗教的混沌中解放出来,并联系到每个个体身上的人。幸福应通过个体的思考和行动实现。在此背景下,亚里士多德在2300年前就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探究过这几个直至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人怎么才能过得幸福?

很显然,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话题了。

满满的幸福感有两种形式和理解方式:一种是因内心的喜悦产生的幸福,另一种是由合适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因喜悦而产生的幸福与感觉和事件相联:要避开伤痛,并把愉悦感最大化。今天我们知道,通过美好的事情(拥有爱情、加薪、孩子降生、中彩票)而带来的幸福感很快就会消失,特别是金钱,是无法让人一辈子幸福下去的,尤其是当邻居比我们更有钱的时候……

由喜悦而生的幸福和由合适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早就告诉人们:合适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是能让我们真正幸福的方法。那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他认为要因人而异,但也给了一个大体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生活指南:

1.做事时将自己的天赋和长处利用起来。

2.为自己设立目标。不要仅仅设定在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水平上,而要更高一些,不仅为了自己,还要有更大的意义——能够帮助或成就他人。

3.做对你来说好的、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今天我们把这称作“内在动因”。当你在所做的事情上赋予了别的期待时,就会出现内在动因。比如你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感觉也很好,或是你白手起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成功的事业。

4.请你自己决定什么事对你来说是好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自由自愿,自己负责。强迫无法带来幸福,勉强自己改变也不行。很多证据表明,感情上的经历比物质上的拥有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夏日和朋友们一起郊游,比拥有一个野餐篮要幸福得多。

要获得幸福的瞬间和满足感,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外在的事件不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源泉,我们经历这件事情时使用的对策和采取的态度才是。当然,亚里士多德也说了,享乐是可以有的。但是,享乐和单纯的让人快乐的“小确幸”不在一个层面上。愉悦和享受不是自主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目的,而是它自然而然带来的“副产品”。

我们不总是幸福,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成长始于逆境

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曾成长于逆境之中。阿尔贝特·施韦泽在原始森林里盖起了他的医院。维克多·弗兰克在集中营中构思如何才能有意义地生活。特蕾莎修女和加尔各答最穷困的人一起生活。对于强调愉悦感的人来说,这些生活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过痛苦、感受过痛苦的人,才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获得幸福人生的个性:特尔曼研究

关于幸福的思考先讲到这里吧。现在我们来说说,好的生活到底是怎样达成的,幸福的旅途又指向何方?

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受特定的世界观和具体情况影响极大。你想想,一位难民和一位美国首席政治家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一定不同。

好在,有一些科学家敢于行不可能之事。他们花费多年时间观察许多被试者,统计可靠的数据,找寻成功生活的真谛。这里,我们介绍其中两项追踪研究:特尔曼研究和格兰特研究。

特尔曼研究是心理学界历史最悠久的追踪研究。研究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尔曼,他也是“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的修订者,有着内向高敏者坚韧不拔的优点。他对加利福尼亚州1500位生于1910年的天才儿童进行了长达35年的跟踪研究,在他去世之后,其他科学家又将研究继续了下去。

虽说该研究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很多批评,尤其是它将遗传作为研究前提,研究对象悉数来自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也就是说,该实验无法说明一个人成功的原因究竟是高智商还是身处优越的环境。如果不谈天赋和家境的问题,这项实验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为了解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尔曼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个孩子有多理性?他过得是否快乐?他喜欢参加派对吗?他喜欢在家里玩还是出去玩?他收集到的1500份答卷,使得我们可以问一个和本书主题相关的问题:长久幸福的人生和个性有关系吗?

长久幸福的人生和个性有关系吗?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着手研究了特尔曼的数据,研究结果远比一个简单的“有”要复杂。能够让一个人获得长久幸福的个性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幸福生活的关键:认真负责的态度

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坚韧不拔、认真负责、谨慎小心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对成功的影响比聪慧要大。这项研究能够证明,认真负责的态度听起来十分无聊,却可以带来很多好处。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用手头的数据说明:

“认真负责的人有更加健康的大脑结构和行为方式,他们常常有美满幸福的婚姻,能交上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何为幸福的人生:格兰特研究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对1939—1944年毕业的268位哈佛毕业生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从毕业直到他们退休。格兰特研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为期最长的研究之一,至今仍未结束。这项工程浩大的研究背后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与我们的关注点十分契合:何为幸福的人生?

如此宏大的研究课题,其答案必须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也要经受得住学术上的批判和质疑。所以整个研究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十分复杂:参与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和对生活的满意度都要被仔细研究。各位参与者每年都要接受多次问卷调查。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两年,心理学家要和每位参与者见面详谈。每五年做一次医学检查。所有这些研究手段使这项研究如此特别:它提供了大量的以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可靠数据。

格兰特研究结合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数据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有许多外在共同点:他们全是美国白人男性,因为哈佛的受教育经历,他们都属于精英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为有如此丰富可靠的纵向数据十分难得,所以很多科学家常常使用这项研究的数据。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呢?这项研究得到的答案是:

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和灵魂都很健康,还对自己很满意的话,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这里既包含了个人对自己的评估,也要考量医生和心理学家的评估。

这个结论把幸福的人生具体化了。不过,你可能等不及到退休的时候再来评估自己的一生。

所以,另外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是:那些实验参与者是如何开启幸福人生的呢?

这些男子中大概有25%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根据研究数据,他们成功的原因一目了然,其中一些我们已经知道了:不抽烟、少喝酒。超重没什么好处——如果想年纪大了看起来状态依然很棒的话。另外,如果能偶尔多动动,而不仅仅是从沙发走到冰箱的话会更好。

大约25%的人获得了幸福的人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激动人心的结果。从1967年起领导此项研究的乔治·格兰特在一次接受《南德意志报》的采访中曾说道:“幸福和修养的关系比和富裕的关系更密切。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有条不紊属于幸福,有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也属于幸福。”

这听来好像很抽象。我们具体应该如何理解呢?以下三个认识会给我们一个大方向。第一个是格兰特在一次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这不仅仅包括伴侣间的关系,也包括了和周边所有人的关系。”

第一点: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这些关系包括儿时和父母的关系,和兄弟姐妹的关系,稳定的伴侣关系和好友间的关系。如果你想获得幸福的一生,那你必须把自己和家庭成员及朋友的关系放在第一位。请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好好相处,锻炼你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与人建立并保持亲密的关系。

第二个重要的认识是:外在事物是无法使我们幸福或不幸的,然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外在事物,却又十分重要。或者说,那些适应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坚持在困境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

第二点: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

对于内向高敏者来说有一点尤其重要:不要把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去。研究清楚地指出:长此以往,这会让我们生病。相反,外向活跃者更容易把他们碰到的挫折归结到外因上——这会让周遭的人受罪。

第三点:不要让情绪伤害自己或别人

第三个重要的认识是关于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拥有幸福人生的人大多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运动来缓解挫折感,不让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

小结

在这里,我们把两项关于如何获得幸福人生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特尔曼研究:

1.要坚韧不拔。

2.要谨慎。

3.要认真负责。

4.要培养良好的生活管理习惯。

5.哪怕没有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没什么大不了,放轻松。头四条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

格兰特研究:

1.戒烟,戒酒,保持正常体重,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2.好好和别人交往。和自己的伴侣、孩子、亲戚及朋友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3.在困境中学习,并学以致用。

4.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要回避。正确疏导不良情绪,以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请再认真看一遍这张幸福生活的秘方。虽然只有短短半页纸,却是科学家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特别惊讶:作为内向高敏者,你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简直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你能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

哪怕内向高敏者在人生的下一站取得成功时不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又如何?对生活有所期待而行动的人,也会让他的世界跟着动起来,而幸福的生活正与这种行动紧密相关。

不过,喜欢稳定的内向高敏者在这里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要想过得更好,我们应该待在原地不动吗?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改变呢?下一章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xtx8nfjgdDjnY7jPRGvgApX9XOoUhZ7GCWP7L2lNA2gGpqkiiKWjGSMp8LgZll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