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清晰表达并不是规定,也经常被人与心直口快相混淆。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或者让情况变得更好?根据不同的情况答案也是不同的。对一家还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企业来说,清晰表达意味着在拥有了关于发展的初步预想之后,应当列出具体的计划书,并最终由某些人去执行。当每一个人对不明白的事都能清楚明了地去询问,直到没有什么情况需要了解,没有什么行动受到质疑的时候,那么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企业进步,都指日可待了。
企业内无法做到清晰表达,往往是由于没有抓住核心问题。例如,在一家公司中人们面红耳赤地讨论着关于广告宣传单的问题。有人说:“这份宣传单完全不可行。”还有人说:“美工设计太差了!”一个人认为文字介绍太长了,而另一个又觉得格式不正确。
但没有人提出真正重要的问题,即这份广告单本来的目的和用途是什么?我们要用它来做什么?事实是,他们不知道这次宣传具体的意图是什么,公司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库存过多,想要把它们都销售出去,还是通过宣传单扩大品牌影响,又或者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最终传达企业的新形象?不论是哪一个,都应该用对于核心问题的思考,来取代那些关于版面设计的肤浅争论。
假定宣传的目的是推动销量,那么问题就应该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产品更多地销售出去,而不是:我们下一张宣传单应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觉得他们很愚蠢,因为我所讲述的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对此我只能说:我在这里写下的内容,是在企业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就在刚刚我还听到一场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的讨论。这再次证明,80%的企业在清晰表达这个问题上表现不佳。
根据清晰表达的实施状况我将企业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如果硬要我评价的话,那他们已经无药可救了。清晰表达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一个人在口无遮拦地发表意见,而全场也只有他在讲话。其他人要么脑袋空空,要么只知道沉默和服从命令。
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清晰表达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是随处可见,而且明确的实话总是来得太迟,只有当危机发生了才会被想起来。很多讨论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太多人对自己所处的立场没有自信。清晰明确在这里也不是真的被人们所期望。
第三阶段:在此阶段,清晰表达已经是惯例,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通常情况下没有人认为有话直说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它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是被人们所期盼的。
处在第一阶段的企业领导往往是持有者型的。也就是说,创始人(或者他的继承者)决定所有事,有时他甚至是如国王一般的存在。这种管理者信奉一条座右铭,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所说:“够了!照着我说的去做!”
注意:有时这种类型的人是天才,典型的人物如史蒂夫·乔布斯 。对此每个员工都要想一想是否天才的独裁是正确的。
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占了所有企业的80%,而就是为了这80%我才写了这本书。他们非常需要清晰明确的沟通,但却缺乏勇气,也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些企业从手工作坊到大型集团企业,涵盖了所有的规模和行业。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先建立清晰明确的意识。在开始的时候,多多进行自我检视与意见交流,将自我印象与外界印象做比较校准。再做一些诸如“清晰表达普查法”之类的练习。保持对清晰明确地沟通的渴求。要有信心,没有人会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惩罚。
在第二阶段,在人们还没有对清晰表达习以为常的时候,通常会发生我近期所经历的这种状况:受一名客人委托,我作为他的对外营销代表与一家代理商进行了接触。他希望代理商完成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司的主页上设计新的企业形象。我向代理商发送了电子邮件,希望他从专业角度完成这项工作。不久后收到了对方的工作成果,却完成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我抄起电话打给他说:“这份设计很糟糕。”对此代理商非常恼火:“我不明白这样的沟通对这个项目的改进能起到什么作用?”您看出来了吗?他们还不习惯直截了当的表达,这就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我在约亨·施韦策那里经历过。在他那里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老板面前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老板也是这样要求他们的。当有人批评约亨·施韦策时,他不会生气;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更好的点子时,他也不会生气,只要对方不是空洞无味地滔滔不绝。
所有还处在第二阶段并且想要继续改进的人,告诉你们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您可以将某一天设定为“清晰表达日”,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所有人都要相互保证,不会用这天说出的话,在日后对付同事。我向您保证:这次行动会让很多人将心底的想法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