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秦的暴政和速亡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王朝,秦朝的强盛大大超出以前的朝代。所以秦始皇在巡游刻石中才得意地宣称“壹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但秦始皇的辉煌功业,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强盛中也孕育着严重的危机,并很快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秦朝的暴政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战乱,但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并未因此改善。在统一以后的十余年中,秦朝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起一套庞大的官僚机构,继续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并且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法家思想在治国方面提倡君主、国家至上,漠视民生,轻用民力,迷信严刑峻法,这在秦朝的统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秦朝的赋役非常繁重。百姓验地交田租,按人口纳口赋,此外还有种种苛捐杂税。男子一生中至少要为国家服兵役两年,实际上常常不止其限。临时的徭役征发也极为频繁。秦始皇在统一后开拓边疆、进行国防建设的举措,本来具有积极意义,但他不知掌握节奏,一味滥用民力,给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不仅如此,秦始皇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欲望和虚荣心,还大兴土木,在咸阳修建阿房宫等宫室,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境内)预修自己的陵墓,其规模之豪华相当惊人。如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今天在临潼发掘的面积庞大的秦兵马俑坑,就是当时皇陵的陪葬工程之一。史载秦朝北修长城动用40余万人,开拓岭南戍边动用50余万人,修建骊山皇陵则征发了70余万人。除朝廷直接征役外,地方官府杂役也无不征用民力。据估计,秦朝日常从事当兵服役的劳动者达到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

秦朝的刑法非常严酷。首先是法网严密,条目繁杂,百姓动辄得咎。另外统治者提倡“轻罪重刑”,量刑苛重。死刑有磔、戮、烹、绞、车裂、腰斩等多种名目,还时常连坐族人,实施夷三族、九族的大规模杀戮。肉刑包括劓、黥、刖、宫等各种残害肢体的手段。徒刑的实施更为广泛,而且对刑期并无规定。百姓一旦沦为刑徒,就可以无休止和更加随意地被国家役使,以至出现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的局面,全国几乎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在政治上,秦始皇实行高度的集权专制。他深受韩非“术”、“势”理论的影响,加上个人性格猜忌专断,因此事必躬亲,不信任臣下。每天处理文书奏章,以竹木简一石(合120斤)为标准,不完不得休息。喜怒无常,乐以刑杀为威,群臣动辄受刑、被杀。秦始皇还将专制统治实施于思想文化领域。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大臣争论分封、郡县制优劣,博士淳于越等倡言以古为师,主张分封,未获采纳。丞相李斯借机将事态扩大化,指责“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私学流行导致世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对专制统治不利,因此建议焚书和禁止私学。始皇从其议,下令凡秦以外诸侯国史书,非博士官所藏《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一律焚毁,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以后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次年,始皇因求仙为方士所骗,迁怒于咸阳的儒生,认为他们“为妖言以乱黔首”,逮捕并坑杀了460余人。 以上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虽暂时起到了控制思想舆论的作用,但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更加重了士人对秦朝的仇视。

秦朝的暴政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地方上不断出现反秦活动。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前韩国贵族张良雇佣刺客在阳武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北)用铁椎行刺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三十六年(前211),有人在东郡(治今河南濮阳)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次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遗诏命长子扶苏回京主持丧事。扶苏此前因反对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政策,被贬至北方监军。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矫诏令扶苏自杀,拥立始皇的幼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为人更加昏庸残暴,信用赵高,频繁诛杀宗室大臣,统治集团内人人自危。又继续大兴土木,滥施刑罚,丁男供役不足,征及妇女,百姓饥寒交迫,死者相望。此时的秦朝已经到了“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 的地步,大规模的暴动一触即发。

秦朝的覆亡与楚汉之争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开往渔阳(今北京密云)的戍卒900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遇雨受阻,无法如期赶到戍地。按秦法,戍卒“失期当斩”,这些戍卒为了死里逃生,在带队的屯长陈胜、吴广领导下揭竿起义。因起义者基本上来自楚地,故而打出了兴复楚国的旗帜。他们在起事之前即散布口号“大楚兴,陈胜王”,起事后陈胜称王,取“张大楚国”之义,定国号为“张楚”。消息传出,附近人民纷纷响应,各地从事秘密反秦活动的六国旧贵族也都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虽然陈胜、吴广起事仅半年即在秦军主力进攻下败死,但秦朝灭亡的大势已经形成。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都各自进行过程度不等的政治改革,后来虽然为秦所灭,但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军事,其政治尚非十分腐败。因此各国贵族在地方上仍然有很大的号召力,掌握了各支反秦部队的领导权。六国当中,楚国疆域最大,贵族势力最强,楚地的反秦情绪也最激烈,流传民谚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旧楚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地起兵,拥立战国时客死于秦的楚怀王之孙为王,仍号楚怀王,并被各地反秦势力拥戴为盟主。不久项梁战死,其侄项羽继统楚军。秦二世三年(前207),项羽在钜鹿(今河北平乡境)以少胜多,大败章邯率领的20余万秦军主力,迫使章邯投降。与此同时,楚怀王又派刘邦统领一支军队乘虚直取关中。秦朝统治集团在强大的反秦压力下分崩离析,赵高杀死秦二世,拥立二世之侄子婴,子婴又诱杀赵高。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兵临咸阳,子婴出降,秦朝遂告灭亡。

秦朝灭亡后,全国陷入短暂的分裂局面。项羽自恃功高兵强,企图主宰天下。他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主持分封了18个诸侯王。在此之前,六国君主后裔已纷纷称王,项羽将他们的辖境重新进行调整,多徙之于偏远贫瘠之地,相反却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于善地为王。连楚怀王也被他迁到荒僻的郴(今湖南郴县)。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按理应封刘邦于关中。但项羽对刘邦已有猜忌,违约将他封为汉王,王于汉中,同时以章邯等三员秦朝降将分王关中。不久项羽又派人暗杀了“义帝”楚怀王。项羽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普遍不满。公元前206年,齐国贵族田荣首先起兵反楚,诸侯混战再度爆发。刘邦乘机占领关中,并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由此展开了为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与项羽相比,刘邦出身微贱,原来只是沛县(今属江苏)的亭长。其为人宽厚豁达,进入关中后废秦苛法,仅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又禁止军士扰民,受到百姓拥戴。在与项羽的战争中,起初因军事力量对比悬殊,一再败北。但他老谋深算,知人善任,在巩固后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进行持久战,终于渐渐取得战略上的优势。项羽武力虽强,然年轻缺乏政治头脑,粗暴嗜杀,不擅用人,又树敌过多,最后终不免于失败。公元前202年,汉兵围困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境),项羽穷蹙自刎。同年刘邦正式称帝,是为汉高祖,统一的汉王朝由此建立。

秦朝帝系表 s6fbZNjD8hmbsGPvfoyjuZED1bIgdDX7EnCL1cKvRU5KO/0Hx5ZxnWRzRZFEJd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