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一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也是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作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高校学生管理既有其作为管理学科的共性特点,也因其立足高等教育、面向青年学生而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从管理学科的共性上讲,高校学生管理有其深刻的科学性。实践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工作者意识到学生管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其自成体系的理论架构,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按照科学的办法和思路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在我们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不断总结、不断深入,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学生管理工作,从而明确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最终确保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等工作目标的稳步实现。

从个性特点上讲,高校学生管理要求实践者具备高超的工作艺术。高等教育以人才培育、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讲究的是其他各项工作(包括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与此同时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但也往往缺乏人际相处、事务处理的实践经验。因此面对高等教育的育人要求、面对青年学生的现实状况,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在确保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井然有序,必须在确保鼓励创新能力培育的基础上追求纪律严格。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方法、追求一定的工作艺术。既能确保教学秩序的维护,还能积极促进“管理育人”的达成。

由此可见,科学属性使得我们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有必要加强研究,从实践中探索经验、提炼理论,并将之总结升华,形成一定的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实践。艺术属性则要求我们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同时,要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重视具体、重视细节,力争能通过研究为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实践不断提供务实、有效的现实指导。

由北京大学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上的同志们集思广益、精心编撰的这本《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应当说很好地契合了上述两方面的要求。

本书较好地梳理了多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反复出现的、带规律性的管理危机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并用科学的理论予以诠释和提炼,努力使看似分散、凌乱的学生管理危机处理工作开始逐步向着系统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可见北大的学生工作者们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属性有了较好的理解。

与此同时,本书是基于一个又一个现实鲜活的实际案例来不断开展理论分析的,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故事、详尽的细节、深刻的总结、精到的点评,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高校学生工作者们在管理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高超的工作艺术,以及他们将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视为崇高使命的时代责任感。可见,他们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属性同样也有着很好的把握。

概言之,国内高校目前在对学生管理危机应对领域的规范性、系统性、专业性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书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基本概念界定、类型划分、特点提炼、诱因探析入手,归纳出危机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构建机制的具体途径,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引领和提升意义相当之大。相信本书不仅可以成为一线学生工作者的指导手册和理论研究者的案例来源,还必将成为深入推动国内高校在学生管理危机应对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之作。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高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站在十七大后的历史新起点上,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保稳定、着力促发展,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是每一位高校学生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并加以突破创新的重大现实课题。《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一书的结集出版可谓正逢其时。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必须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在工作目标上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在工作策略上以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多方协作、系统联动的科学方法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水平,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诚愿北大的学生工作者再接再厉,将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诚愿首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开拓进取,实践促进研究的理论研究之风蔚然兴盛!

原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

2008年1月 Cg95nCvi4Onug1TVPPpQ/JbtF2CNB0tx2o5GttxggOeg2RJBwlEcwhdIf5Po26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