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薄伽丘和《十日谈》

乔万尼里·薄伽丘和彼特拉克是好朋友,但两个人又很不相同。彼特拉克的内心还是充满矛盾的,在与圣·奥古斯丁的对话中,时常流露出一种负罪感。与他的挚友薄伽丘相比,彼特拉克的诗风缠绵悱恻、温柔清新;而薄伽丘却显得更为明快泼辣、轻捷有力。彼特拉克与薄伽丘代表两种风格——高雅与粗鄙;但彼特拉克的高雅已不同于但丁,而薄伽丘的粗鄙也不同于古罗马末期的堕落。

从中世纪教会的观点看,薄伽丘是双重邪恶的产物。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商人,而他本人又是私生子。他在缺少父母之爱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长大后,父亲带他到那波里,要求他学习经商、法律和宗教学,却一无所获;但是,新的环境使得他有条件发展自己对于文学的狂热爱好,并且成了一个博学的人。他在翻译荷马的作品、注释古代典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但丁和《神曲》有精深的研究,曾经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的《神曲》讨论课程。他是一个精神奔放、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不仅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而且在诗歌和学术上也颇多建树。他的代表性作品有:《十日谈》、《菲娅美塔的哀歌》、《爱情的幻影》和《但丁传》、《异教诸神谱系》等。

《十日谈》是一部故事集。它以1348年佛罗伦萨的一场大瘟疫为由头,记述三男七女在乡村别墅避难时,用10天时间轮流讲述的100个故事。事实上,这些故事是薄伽丘从西方的历史、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的民间故事中广搜博求,并用人文主义思想加以点化,而使其大放异彩的。

薄伽丘是那个时代的“恶”的展示者,《十日谈》中大量有关通奸、仇杀、抢劫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而其主要锋芒所向,是对教会僧侣发动猛烈抨击,嬉笑怒骂,活画出一幅圣徒不圣、修士不修、神父昏庸、教会腐臭的鬼脸,甚至罗马教皇都在他的攻击之列:

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向教廷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

薄伽丘攻击教会时玩世不恭的口吻与泼皮般的流氓精神,反映了他对人自身的优越意识。这种优越意识是主体觉醒的表现,它标志着神人已经易位,人已经摆脱教会的羁绊而取得独立意识。他的主要武器就是人欲的天然合理性。

在“第四天”的开头,作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心信奉天主的腓力,在丧偶之后带着不满两岁的幼儿上山修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儿子除了父亲以外,没见过第二个人。到他18岁的时候,腓力见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勤谨,料想带他到浮华世界走一遭,大致也不会迷失本性。于是父子俩下山来到佛罗伦萨街头,可巧遇上一位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儿子立即就问父亲:“这些个是什么东西?”“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它们叫做‘绿鹅’。”说也奇怪,这个18岁的小伙子生平还没有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像皇宫、宅邸、母牛、马匹、金钱,他都不曾留意,却冷不防地对他老子说:“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一个连“女人”这个名词都没有接触过的青年男子,却本能地认为,他进城这一天所接触的许多新鲜事物中,最美、最迷人的就是“绿鹅”。腓力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他深悔自己不该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接着,作者议论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在“第四天”的菲娅美塔的故事中,国王的女儿绮思梦达公主在情人被父亲杀死后,手捧浸泡着情人心脏的金杯,注入毒汁,和泪饮下而死。这不仅是对专横君主的强烈控诉,而且是一曲震撼心灵的爱情赞歌。

《十日谈》中广泛利用来自民间的故事、寓言和讽刺作品。来自下层的精力充沛、张扬生命欲望的作品为薄伽丘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有些章节过于沉湎于粗俗的语言和低级情趣,也成了这部作品的瑕疵。 SUCE4/+jBdVpmUylzkz1u2lAEVKnch5Tv8ovlspkAhcDTnirPipxyuXrq5gwJS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