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但丁和《神曲》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1321),意大利诗人,既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他的创作反映了中世纪文学向近代资产阶级文学过渡的动向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具有承前启后的中介作用。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所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所发扬的经院派神学笼罩一切学术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崩溃,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时期。但丁早年拜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为师,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并研究古典文学。他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极为崇拜,称之为导师。他在绘画、音乐、哲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但丁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活动。当时意大利和神圣罗马帝国有两个政党:归而甫党和基伯林党。归而甫党代表市民阶级,主张依靠教皇统一意大利。基伯林党代表封建贵族。但丁在青年时代加入归而甫党,积极参见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后来又加入市民阶级的医药行会。1300年,归而甫党取得胜利,但丁作为医药行会的代表,参加佛罗伦萨市最高行政会议,被任命为行政官,从事共和国政权的建设。归而甫党分裂为白党和黑党后,但丁居于白党,反对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1302年,黑党在教皇逢尼发西八世和法国军队支持下掌握了政权,他们以反教皇之罪名,没收了但丁的全部家产,并判处其终生流放。在艰苦的流放环境中,他仍然坚持学习,用自己的笔和舌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搏斗。他周游了许多城市,广泛接触到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和平民阶层困苦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近20年的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一再宣告,只要但丁交纳罚款,宣誓忏悔,则可安全还乡。然而,但丁断然拒绝,坚贞不屈,誓死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1321年,但丁客死于拉文那。

但丁的文学创作除《神曲》外,最重要的是诗集《新生》。《新生》是作者为追怀、悼念自己年轻时代所钟爱的女子贝亚特丽齐而创作的,约写于1292年,1295年出版。诗集包括抒情诗31首,以散文连缀。该诗集突出了爱情在生活中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具有反对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但作者又往往以宗教观念解释觉醒的情爱意识,把一个凡尘女子抽象为圣母的影子,企图使个性解放的冲动符合禁欲主义的规范。这一矛盾思想在后来的《神曲》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但丁还写有一些理论著作。《飨宴》(1304—1307)是第一部用意大利俗语写的学术性著作,作者在诠释自己诗作的同时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强调理性,认为人品的高贵不在于家族门第而在于崇高美德。《论俗语》(1304—1305)用拉丁文写成,第一次论述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优越性以及规范的语言标准,这种重视民族语言的观念已透露出文艺复兴时代学术思想的曙光。《帝制论》(1309)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大胆提出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的观点。

《神曲》分为《地狱》、《净界》和《天堂》三部。前两部完成于1307年,后一部于1321年作者逝世前才写完。《神曲》原名《喜剧》,但并没有喜剧的意思。由于罗马时代戏剧演变的历史原因,中世纪对于戏剧主要是表演性艺术的概念已经十分模糊,惯于根据题材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不同,把叙事体的文学作品也称为悲剧或喜剧。但丁因为这部作品叙述从地狱到天堂、从苦难到幸福的历程,结局圆满,故称《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一文中对这部作品推崇备至,称其为“神圣的”《喜剧》。我国翻译家都将它译为《神曲》。

《神曲》采用中古梦幻的文学形式,写他神游三界的故事。作品开始引出了贯穿全书的情节线索:1300年,35岁的但丁误入黑暗的森林,失却了正道。尔后又爬上荒凉的山坡,先后遇到豹、狮、狼三兽挡住去路。危急时分,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亡灵降临茫茫荒野,他受贝亚特丽齐圣灵之托前来搭救但丁走出迷途。接着但丁开始游历来世三界。

地狱设在地球北半,呈锥形,表层临近地面,底层接近地心,共分九圈,分别容纳生前犯罪的灵魂。入地狱门来到黑暗的地狱走廊,即为懦夫受刑之地。渡过水色惨淡的亚开龙冥河,电闪雷鸣,但丁进入第一圈候判所。这里住着基督教诞生以前的异教徒。降及第二圈,色欲场中的灵魂在风中飘荡。第三圈,犯饕餮罪的灵魂在冰雹和雪球的砸击下受苦。第四圈是贪吝者和挥霍者居地,他们互相打骂,其中有教士、主教和教皇。第五圈住着暴怒的灵魂。第六圈住着不信灵魂的异端分子。第七圈位于绝壁之下,分为三环,分别容纳强暴者、自杀者和重利盘剥者。第八圈为欺诈者受刑之地,分十沟。第九圈是叛徒居地。但丁再下降入冰湖,穿过地心,来到地面。

净界是一座耸立于水中的秀丽山峰,众灵魂在此潜心修炼,深沉忏悔。净界本部有七层,七层之下是净界山脚,之上是地上乐园。地上乐园水流清澈,林木清翠,鸟语花香,贝亚特丽齐在缤纷的花雨之中出现,接替了维吉尔。

但丁与贝亚特丽齐向诸天飞升。天堂也分九重。第一重月球天,充满了光亮的密云,未能守信的灵魂呈现出淡薄的影像。第二重水星天更为光亮,住着行善者,皇帝茹斯丁尼谴责世间党争,贝亚特丽齐解释了基督赎罪和灵魂不灭的问题。第三重金星天,多情者化为团团光辉旋转歌唱。第四重太阳天,辉煌的灵魂奔驰往来,他们都是潜心神学和哲学的僧侣和学者。第五重火星天,灵魂组成十字光带,圣歌喧响,这是殉道者的住地,但丁的远祖卡却基达向但丁谈及早年佛罗伦斯的纯朴风俗和牧歌般的诗意。第六重木星天,贤明君主的灵魂翱翔欢唱。第七重土星天是禁欲者居地。第八重恒星天,圣子圣母灿烂夺目,圣彼德、圣雅各和圣约翰分别考问但丁信仰、希望和仁爱问题。第九重水晶天(原动天)上,天使分九圈旋转。九重之上是天府,灵魂组成玫瑰花状围坐一起,这儿有贝亚特丽齐的座位。但丁终于看到了上帝的圣光。

《神曲》中梦游冥世三界的描述,象征着作者追求人生真谛的艰难过程。混乱、痛苦、可怖的地狱象征人类的迷惘与人世的罪恶,也是佛罗伦斯社会现实的艺术写照,而辉煌、热烈、庄严、崇高的天堂则是漫漫人生的最后归宿,是作者的最高追求,它与黑暗的现实与惨痛的人生形成强烈的对比,抒发了但丁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炽热情怀。静穆、深沉的净界,是走出地狱、步入天国的必经之路,同样有着深刻的寓意。它向人们指出了一条道德复兴、精神复活的道路,向人们说明:必须依靠理性的指导和神性的启示,才能摒弃罪恶,克服人类固有的缺陷,克制人欲杂念,而进入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得永恒的幸福。在《神曲》中,维吉尔代表着理性,而贝亚特丽齐代表着神性,象征着精神生活的不同层次,而诗中的“我”,却代表着无数徘徊在人生之路上的个人。就这样,《神曲》揭示了普遍的生活哲理,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前途的深刻思考。

《神曲》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它回顾了历史,评判了现实,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涉及多方面的中古学问,是认识中世纪、了解中古观念的重要资料,因此被人们誉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但是《神曲》的伟大意义并不在于它反映了自己所属时代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新时代的思想萌芽,即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潮的信息。

作为新时代观念的先兆,《神曲》流露出明显的反宗教情绪。作者首先把矛头指向阻碍意大利统一的教会和罗马教皇。在《神曲》中,他把教会和国家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太阳,分别照耀着精神世界和尘世生活,从而否定了教权高于俗权、教皇高于国王的教会至上信条。他认为当时的社会罪恶应归于政教合一:“今日罗马教堂,把两种权力抱在怀里,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这是意大利内战的祸根。他痛斥僧侣阶级从事买卖圣职、敲诈勒索等肮脏无耻的勾当,对这伙“日夜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 “穿着牧羊人衣服的豺狼”,表示极大的义愤。他把许多死去的教皇和僧侣打入罪恶的地狱,让他们在地狱里受严刑的惩罚。他把勾结法国、破坏意大利统一事业、干涉佛罗伦萨内政的在世教皇逢尼发西八世打入第八层地狱,抨击他“使世界变为悲惨,把善良的踏在脚下,把凶恶的捧到头上” 。这对当时为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所残酷统治的意大利来说,是一个极其勇敢的行为。但丁对教会和教皇的揭露和批判,使其成为后来反教会和宗教改革的先驱。

但丁是中世纪第一个提出个性解放、理性觉悟和反对宗教桎梏的思想家。他歌颂自由的理想、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表现出对现世生活的强烈兴趣,针锋相对地反对宗教神学否定人生价值及现世即罪恶的说教。他认为人类有天赋的理性和自由意志,不像禽兽那样冥顽无知,人的生活目的就在于追求真理和至善。他说:“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动我的时候,我依照他从我内心发出命令写下来。”他还认为:“上帝在创造的时候,最大的赠品,最伟大的杰作,最为他所珍贵的,那就是意志自由。只有智慧的造物享有这个。”可见,但丁非常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表达、个人意象的抒发以及自由命运的铸造。但丁推崇古典文化,对古希腊、罗马学者表示高度的崇敬,肯定人类对知识的追求。他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作为自己人生之路的向导,热情地称他为“导师”、“模范”、“智慧的海洋”,毫不隐讳地承认自己是他的学生和继承者,并借攸利西斯之口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 他还强调指出:“你现在应当避开懒惰,因为一个人坐在绒毯之上,困在绸被之下,决不会成名的;无声无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烟,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迹顷刻就消灭了。所以,你要站起来,用你的精神,克服你的气喘……那么就可以战胜一切艰难。” 尤其是,但丁奉自己的情侣为导师,随她走完人生旅途,终于获得了人生的要义:这足以见出但丁对感情生活的珍重和向往。他把贝亚特丽齐的形象塑造得灿烂夺目,把她圣化得像玛丽亚一般,这虽然可看出宗教观念的印记,但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爱情的肯定态度。在地狱第二圈有一对情侣保罗和法郎西斯加;相传保罗的哥哥相貌不扬,由保罗代行婚礼,保罗从此与嫂嫂法郎西斯加结下私情。但丁游历地狱时,他们向作者讲述了这场恋爱悲剧的经过,但丁听后深为感动,竟昏晕倒地。在人类感情横遭摧残的神权时代,保罗二人的自由恋爱具有相对的进步意义,正是为此,但丁才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这种对人生、对现世活动的肯定,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化的先声。

不过,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但丁,他的人生哲学观自然也充满了深厚的基督教神学思想,这就构成了作品的思想矛盾,即《神曲》的两重性。他曾明确地说自己被围困在疑团之中,“是”和“否”交战在他的胸中。譬如,他歌颂现世生活,但又把它看做来世生活的准备。他倡导以宗教道德进行自我完善,认为“神学的美德”(即基督教的三大纲领:信仰、希望、神爱)是最高道德规范。他揭发教会的罪恶,但又不从根本上否定宗教和教会,甚至把神学置于哲学之上,认为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他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又把祖国统一的理想寄托在神圣罗马皇帝身上。在《净界》第10篇,诗人热情地歌颂罗马皇帝德拉仁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美德和皇恩;在天国,又预留了亨利七世的座位。《神曲》中虽有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但也不乏禁欲主义的陈腐说教。但丁虽同情保罗二人的遭遇,但又以宗教观念认定他们的乱伦罪行;作品中虽奔涌着对贝亚特丽齐的炽热爱情,然而由于宗教的顾忌,却又把一个丰满动人的血肉之躯抽象化为神性的符号,把一个尘世女子拔高成谙熟经典的传教者。诗中还时时进行安贫乐道、隐世脱俗的说教,并把隐逸寡欲、潜心修行、远离红尘的禁欲者奉为楷模而放入天堂。尽管如此,但丁依然是伟大的。他的《神曲》的社会历史价值,从思想层面上说,正在其矛盾的两重性。因为新旧时代的交替和过渡性质,恰恰赋予了但丁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特定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从艺术上看,《神曲》结构严整、合理,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同时又充满了神秘的象征、难懂的隐喻和朦胧的寓意。作品分为3部,共100篇,除首篇外,每部各有33篇,每篇3行分节。冥世三界各分9级。这种三三见九的结构象征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

《神曲》擅长于气氛的烘托和场景的描绘。作者以浓重的色彩、凝重的笔触,渲染了地狱中混乱而可怖的场面,净界则色彩明朗、气氛幽雅、深沉舒缓,而天堂则热烈辉煌、庄严崇高。诗人以高度的想象力,描绘了只有光明和音乐的圣境。

《神曲》摒弃了当时通行欧洲的拉丁文,用意大利语写成,这不仅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且打破了拉丁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于民族文化的统一和形成,对于把文化知识的掌握从少数特权阶级扩展到广大民众,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神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后世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为这部作品的有力的艺术形象和人文主义精神所吸引和鼓舞,都从中吸取营养,进行创作。但丁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思考题

1.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意义和影响?

3.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参考书目

1.杨慧林等:《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梁工主编:《基督教文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3.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本章编写:李伟昉) EuItPW3DmTmmWVRc+RaMw5JzuOrFD5G9rW0JUWqe3JjZMtzFetWWpzQ0cS61NO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