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前496—前406)创作的悲剧形式臻于完善,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他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28岁时在戏剧比赛中第一次击败埃斯库罗斯获头奖,后来不断获奖,他是希腊悲剧作家中获奖最多的一人。据传他一共创作了120部戏剧,但留传至今的只有7部悲剧,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成就最高。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一般以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为题材,但神却很少出现。他的悲剧演员增多,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对白在剧中占据绝对优势,大大削弱了歌队的作用。歌队虽仍然存在,但是只起陪衬作用。他还打破流行的“三部曲”形式,使各个悲剧自成一体。

《俄狄浦斯王》( King Oedipus )是索福克勒斯最优秀的剧作,亚里士多德曾称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根据希腊传说,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依俄斯的儿子,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儿子长大后将弑父娶母,因此在俄狄浦斯刚出生就令仆人将其抛在荒野。仆人可怜婴儿无辜,将他送给邻国科任托斯的一个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又把他送给科任托斯国王。科任托斯国王把俄狄浦斯当儿子抚养成人。俄狄浦斯成人后从神谕中得知自己将弑父娶母,于是逃离科任托斯,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并发生争吵,后将其杀死。而这被杀死的就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但俄狄浦斯毫不知情。俄狄浦斯到了忒拜,正遇上斯芬克斯为害,他凭机智战胜了斯芬克斯,忒拜人推举他为王。俄狄浦斯于是娶了前王后伊俄卡斯忒,而伊俄卡斯忒正是他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特与俄狄浦斯婚后生了两男两女。多年以后,忒拜突降瘟疫,神示要揪出弑父娶母者方可解除瘟疫。作为贤明的君主,俄狄浦斯严令追查凶手,但后来经过先知的神示和各个证人的对证,证明弑父娶母者正是俄狄浦斯本人。最后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离开忒拜流浪,伊俄卡斯特则自杀身亡。

《俄狄浦斯王》的首要意义在于揭示人与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赞颂同命运抗争的英雄精神。俄狄浦斯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就得到神示说他将来会弑父娶母。他父母一心逃避这种残酷的命运,结果并未成功。等到俄狄浦斯长大成人,他也得到神示说自己会弑父娶母,于是为了躲避这种灾难,他逃离科任托斯。他以为自己离神示的命运远了,但却一步步走向命运的罗网,终于犯下了命定要犯的罪行。俄狄浦斯虽然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他自己并不知情。如果他一直到死也不知情,那么他一生也不会因此而痛苦。但是神意要让他的罪行暴露,要让他蒙受灾难,因此他的罪行一点点被揭露出来。俄狄浦斯悲剧的核心不在于他犯了罪,而在于他发现自己成了罪人。最后的结局证明神意不可违背,神果然是操纵一切的。但神意却让人感到荒谬而不合理。俄狄浦斯并没有犯下任何过失,为什么会被神决定遭受苦难呢?因此人有与命运抗争的理由。而且,假如人人都完全听凭命运的主宰,那还能有何作为呢?这显然与古希腊人勇于奋争、敢于冒险的精神不相符合。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仍然是要按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即使命定要走向毁灭,也不能不抗争。这就是古希腊人的悲剧精神。作品第二点意义在于强调人应该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俄狄浦斯在不知道自己是弑父娶母的罪人之前,曾要求忒拜的居民追查凶手,并宣布要严惩罪人,将其驱逐。最后在知道自己是罪人之后,刺瞎了双眼,并自我放逐,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对自己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负责,他的行为为负责任的好国王做出了一个榜样。

《俄狄浦斯王》在艺术上匠心独运,采用回溯式结构。剧本开始时已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之后18年,舞台上的表演主要是俄狄浦斯为忒拜人的利益追查弑父娶母的凶手,最后查明凶手就是自己。这就是回溯式结构。回溯式结构使舞台上表演的情节非常集中,也就更加激动人心,同时可以制造较强的悬念。《俄狄浦斯王》还巧妙地使用“发现”和“突转”等重要戏剧手法。“发现”指主人公对自己和其他人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对自己过去某些行为后果的“发现”。“突转”指戏剧情势突然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悲剧中是指主人公从顺境转入逆境。这两种手法在《俄狄浦斯王》中都有突出的运用。此外,《俄狄浦斯王》开创了以独白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道路,取得了出色的效果。在戏剧中表现人物心理就使人物的塑造显得更为深入和立体,这也是古希腊戏剧取得的崇高成就。 VWZTAqdp6wwW1r9449hT3GWYwzuQ0+cKYykbfALSg7zDou1V24OzIfJ0v4jjTj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