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抽丝剥茧之谜

蚕丝是一种柔软、光滑、弹性好、品质优良的纺织原料。裹在一枚蚕茧外的丝,可以长达800—1000米。蚕丝的断面略呈三角形,主要成份是丝素和丝胶。丝素是略呈透明状的纤维,是茧丝的本体,不溶于水。丝胶是包裹在丝素之外的、带粘性的物质,只有在一定温度的水中,丝胶溶解,蚕丝纤维才会分离。这一神奇的奥秘,是肉眼无法窥见的。智慧的先民是怎样解开抽丝剥茧之谜的呢?《黄帝内传》说“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称织维之功”,将发明权归于蚕神,只能博得我们一笑。

据专家研究,最初发现蚕茧可以抽丝,有多种可能。蚕蛹大概是先民的食品之一,剥食时先要撕去茧衣,再咬破茧壳。由于偶然的原因,有人将蚕茧放入口中,茧壳在唾液中长时间浸润后,丝胶溶解,密缠的茧丝分离,因而无意中发现了缠在蚕茧上的茧丝。此外在撕咬茧壳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牵出丝来。经过反复实践,先民悟出在合适的水温下就可以抽丝剥茧的道理,于是将蚕茧在热水中浸煮,脱去丝胶,在丝绪浮起后,再缫取丝绪。这就是最早的缫丝技术。

缫丝之前,首先要剥茧,因为蚕开始吐丝时是一层乱丝,因裹在茧壳外面,所以称为“茧衣”。只有剥去茧衣,丝绪才会暴露出来。剥下的茧衣称为“丝絮”,强力很低,无法用于织作,但可以填充在夹衣中间起保暖作用。剥茧之后,为防止蛹化为蛾,要咬破茧壳及时缫丝。

蚕茧的丝纤很细,只有20—30微米,难以单根使用,所以缫丝时要集绪、绕丝,就是把若干个茧的丝绞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生丝。

甲骨文中的蚕和桑叶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表面光滑均匀,蚕丝的横断面呈三角形,表明丝胶已经脱落,应该是在热水中缫取的丝。钱山漾还出土了用草茎制成的小帚,柄部用麻绳捆扎,与缫丝工具索绪帚非常相似,此物与绢片一起出土,绝非偶然。

在热水中缫取的丝是生丝。生丝中含有各种杂质,只有通过精练,将杂质除去,才能漂白、染色,丝的光泽、手感以及丝鸣之声才能显现,这就成了熟丝。古人将精练称为“练”或“ ”。练丝、练帛用的是灰、蜃等含碱的物质。

家蚕是由野蚕驯化而成的。最初的丝源,完全来自野生蚕。随着丝绸制作的发展,需求量不断扩大,于是开始野生蚕驯养,从而出现了家蚕。 MDPscSOjY8J0tfSPyXf3NicqzQDs8G411jLk5dYfxBn1iYPkepLN5Zu1WuVRbV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