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社会变革影响心理健康

为什么社会变革加剧会导致人的心理问题增加?因为变革的速度越快、变革所涉及的问题对人们利益的影响越深刻,人们的适应就越困难,而适应困难易诱发心理疾病。这种变革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呢?

(一)价值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持续冲突和相互抗拒,这种文化撞击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动荡不居,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于价值观对个体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有重大影响,价值冲突和混乱往往导致社会成员的认知失调、心理困难以及行为失范。在多种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选择和认同某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心理矛盾,产生心理失调等。

(二)生活事件增加使得心理负荷加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迁速度明显加快,生活方式日益更新,个人生活事件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首先是竞争的压力。随着竞争机制被引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一方面人们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竞争催生冲突,有限的工作职位,有限的晋升晋级机会,有限的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容量,形成一个个竞争的瓶颈,这种竞争使人经常处于应激压力之下,也增加了人们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和恐惧感的机会。

其次是选择引起的焦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如升学、择业、择偶和选择生活信念与生活方式等等。选择自由度的增加的确给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这种自由如同弗洛姆所说,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使人想要逃避的自由。因为人必须选择,无人能代替,而且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研究表明,选择与焦虑几乎是一对孪生子,心理咨询中大量的焦虑个案都与来访者面临某种人生选择有关。

再次,过度紧张的生活导致心理疲劳。现代社会流动增加、社会角色增多、社会交往扩大、生活节奏加快所形成的高张力、高强度、高频率的刺激,超限度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结果导致心理疲劳以致产生各种不适应感。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展的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仅38%的自杀未遂者有精神障碍,并且与患有精神障碍相比,急性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应激更容易引发自杀。剧增的生活事件使人被迫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来寻求应付,这使得人们的主观体验常常是紧张、焦躁、恐惧,甚至会绝望。个人生活事件负性强度和频率的提高,是各类心身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加深心理危机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一个人在面临危机情境时,若能从家人或社会组织群体中得到有效支持,则会增强他的应激能力。现阶段我国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在迅速瓦解失去作用,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真正建立健全,力量薄弱。社会的变迁使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家庭发展,生产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减少或转移,家庭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降。人们感到困难无助时,并不总是能从家庭得到强有力的扶助。加之人们的自我主体价值和自我需要意识明显增强,婚姻道德和家庭责任感、义务感日趋淡化,削弱了家庭对个体的心理支援作用。亲子两代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代沟”使得亲子关系日益疏离,未成年子女在父母那里过早地失去了行为的参照榜样,加剧了该年龄段固有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四)社会化方式的缺陷影响个体心理承受力

个体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于社会生活与环境中的重大变动的接受性、适应性,是人不断调整其认识、情绪及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影响个体心理承受力强弱的除了遗传外,个体社会化过程是重要因素。我国传统个体社会化方式的缺陷造成一定影响。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个性教育和特长培养,结果是使人缺乏个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社会化水平低必然导致个体出现适应困难,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难以通过自我调整达到良好生存状态,于是产生心理问题。

简而言之,社会变革加剧,造成个体适应困难,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于是导致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强烈需要。 ArXoJjex1LJHw0SrvQ3V3ZAUK7bMV6ujCd7npTToow63dAMp1i4Dw/J7x96KK28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