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做人、做事六原则

中国人有句话,叫作“无三不成理”,就是西方所讲的重点管理。其实,东西方讲的都一样,只是我们没有搞通而已。“无三不成理”在西方叫ABC重点管理。如果归纳三个还不够的话,我们就归纳成六个,叫作“六六大顺”。

做人、做事都要有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坚守,不能变动。这些原则是:守本分,守规矩,守时限,守承诺,重改善,重方法。

这些原则做到了,如果你是员工,就是受干部欢迎的员工;如果你是干部,就是老板喜欢的干部;如果你是老板,就是受部属欢迎的老板。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六点,我相信这个人就是可圈可点的。

守本分,做好本职工作

说得通俗一点,守本分就是搞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个人很热心好不好?好!但也经常挨骂:“就是多管闲事!这么热心干吗?”可是一个人不热心又要挨骂了:“只顾自己,本位主义。”做人真的很难:去帮人家忙就是多管闲事,不帮人家忙就是不乐于助人。

那么,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管,对不对?不对!本职工作没有做好,就拼命去帮助别人,对不对?也不对。一个人只要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就没有权力去帮助别人。如果那样做,就容易被人误解,不是认为你想讨好别人、想向别人邀功,就是认为你有不良企图。

所以,我们慢慢可以感觉到,人只要有所动作,就会有人开始发表议论了。有人会想,这个人不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专门去帮助别人,他肯定有什么不良企图,要不然怎么会这样?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人只顾自己,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也会有人盯住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不是想把东西偷走、移走?要不然怎么会这样?作为一个领导,风吹草动,都会去掌握。另外,自己的职责是不是确实完成好了,也需要有所判断。

所以,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可以大胆地做,而帮助别人要很谨慎。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得很好。

没有人敢帮采购员买东西。“哎呀,今天采购不在,我来代理吧。”你真的这样做了,所有的人都怀疑你:他是不是想拿回扣了?

另外,如果有人提议:“我们公司去青岛旅游好不好?”马上就有人赞成:“很好,很好,我表姐在旅行社。”所有人都怀疑他:又想捞一笔。如果我表姐是在旅行社工作的,我不会主动讲,大家找到我,我要说:“这种事情找别人,不要找我表姐。”大家一定要找她,我只好勉为其难,叫她来做。这样,就不会有人怀疑我。

所以,“瓜田李下”很重要。太热心的人总是被人家怀疑是有目的的,如果你采取推、拖、拉的办法,推到最后,大家都会认为这样做没有问题,自己人好商量。

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人家没话讲,你就成功了。

守规矩,按制度办事

中国人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规规矩矩,很少有不守法的事情出现。

守规矩是什么?就是一定要搞清楚所有的规章制度。我们现在很少这样讲,是因为不少公司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适用—没有从公司实际出发,都是东抄西抄的。制度不可以抄袭,因为每家公司的状况不一样。

而且,很多做干部、做老板的真的不明白,规章制度是要用来执行的,要由员工自己定才有用,此外谁来定都很难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用。

我辅导的公司要制定规章制度,我都是把员工找来。生产部门要什么制度自己定,只要能生产出来,什么时间上班都可以。员工们自己就开始议论,就不用我出面了。

所以,守规矩的第一条就是,企业制定的制度要是员工们心甘情愿接受的,是他们愿意遵守的。

很多公司要求员工打卡,由此产生了很多弊端。员工去客户那里修理机器,修理一半就停下来,说要回去打卡。客户就不高兴,员工说:“我打卡要紧啊,机器可以明天再来修。”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取消了打卡的制度,因为打卡有太多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我们做企业顾问的对这些非常清楚),关键在人。公司叫员工打卡,那很简单,8:00上班,员工8:20来了,把打卡表调回去,打完再调回来。公司能把员工怎么样?没有什么办法。其实,不要太相信那些死的东西,因为人是活的。

换句话说,人们愿意遵守的时候,这就是规矩;不愿意遵守的时候,这就不是规矩。

守时限,提前完成才有可能
中国人非常守时

很多人跟我讲:“我的干部不守时,每次开会都迟到。”我如果跟他们讲真话,他们会受不了的:“就是因为你声望不够,人家不怕你!因为你威严不够,他根本就不拿你定的时间当一回事。”谁不守时呢?中国人该守时的时候一分一秒不差,不该守时的时候,又有那么多的“规矩”,由此才造成现在不守时的情况。这就是中国人的变动性。

还有,老板自己是不是守时也很重要。一般情况是,干部会看老板。所以,老板自己要去接受挑战,要学会带人—把大家带到都很守时。

守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限,否则大家都浪费时间。什么叫作守时?我认为,守时就是提前完成。如果不提前完成,几乎做不到守时。

我在英国叫出租车,司机会一分不差地来按我的门铃,有人会说,那他不是神吗?不是,是他提前到了,他在外面守候着。这才叫作守时。

我们这里则是这样的情况:“哎,去机场要多久啊?”“半个小时肯定到了。”然后他迟到10分钟,一上车就跟你讲:“时间有点紧张。”你看,自己迟到还要“要挟”别人。

对付这种人,我有自己的办法。明明是10点的飞机,我会跟他讲9点半(我不跟他讲实在话)。他会在9点出发,哎呀!急得要死,我一点不急(我自己预留了半小时,我急什么)。你要跟司机讲实在话,没给自己留有余地就会逼死自己!

这是太简单的事情:我们给甲一个限度,给乙另外一个限度。千万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逼死自己,如果那样,你就永远没有事了。这样叫作“精”!

我们要不断地改善,这是我们日新月异的要求。

守承诺,一诺千金

不轻易答应人家,答应人家后连命都可以不要。这是标准的中国人。

“凡轻诺者必寡信”,领导交代工作后,马上回答“没问题”的人都不可靠。我当领导,一个任务交代出去,对方马上讲:“没有问题,很快可以做成。”我不能相信他,我会派人去跟踪他;我会比较相信那些跟我说“哎,给我两个小时,我琢磨琢磨再给你汇报”的人。

有人会问,在接受工作时,即使很有把握也不要轻率地答应吗?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很有把握也不可以。

守承诺,要一诺千金。外国人对于重视的事一定要写出来才算数,讲的话绝对不算数—我们观念里的外国人就是这样。所以,在和他们交往时,我们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特点。而有些中国人签字也不算数,承诺也不算数,宣誓还是不算数,但是只要他们在心里认定了,就算数了。也就是说,凡是有形的东西,对这些人几乎都没有什么约束力。这就是区别。

面对持有不同文化理念的人,如何让他守承诺,让他确实说到做到呢?

要让一个外国人签署一份文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会从头看到尾,有不同意的条文会给你讲,你同意他才会签字。而他只要一签字,就是算数的。所以,假定你要罚一个外国人1000美元,他会问:“你凭什么罚我?”你指着文件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签的。”他就乖乖认罚。

而你要罚一个中国人1000元人民币,他会问:“你凭什么罚我?”同样,你指着文件说:“你来看看,这是你自己签的。”他会拿起文件再看一下(这时候他会很仔细地看),然后他会讲一句话:“奇怪,怎么会有这条?如果知道有这条我根本不会签,我当时没有看到这条才签的。”他不认账。

有时候,用中文签约,会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中文中有些词语含义宽泛,常会引发不同的理解。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怎么办?中国人只有走合理这条路。只要文件条款合理,他签不签字都会守承诺;不合理,他签了也不算数。

所以,我们常常搞得好像对中国人没有办法,其实我们只要遵守一个原则—合理,就行了。你的合同是很合理的,他闭着眼睛签,他也一定会遵从。合理的东西没有人不遵从,这是唯一的道理。

所以,如果你问我什么叫作中国人的性格?三个字:“不一定”。全世界的人都有情绪的变化,其中数中国人的情绪变化最大。那么,我们如何要求大家按承诺去做呢?

举例而言。甲、乙二人做买卖签了约以后,物价一直涨,甲就天天在家里骂乙捡便宜了。那么乙就主动还甲一点,补贴甲一点—因为甲吃亏了。这样甲还会骂乙吗?绝对不会。甲跟乙签约以后价格一直跌,那就换成乙骂了,甲就退还乙一点货款,乙就没事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么一种思路—除了理,还要讲人情。要不然,就没办法跟别人打交道。

有很多人成就了那么辉煌的事业,而其中有些人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按照中国人这套礼仪、这套哲理去做—中国人是最懂得人性的。

既然承诺,就一定要按承诺去做,这才是承诺。

重改善,精益求精
重改善,就是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你很有把握的是上一次,而不是这一次。这次会出现很多新的变数,你却还没搞清楚就满口答应了,我很不相信这样的人。

有些中国人很不重视方法。搞学术的都知道“methodology”是西方非常重要的学问,中国没有“methodology”,因为我们很简单。如果我问,毛笔字怎么写?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教你怎么写毛笔字,写就是了。

不少中国人对方法始终不重视,这其实错了。方法很重要,只要把方法搞对了,就会事半功倍。

改善就是持经达变

有人会问,“改善”二字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变”与“不变”是什么关系呢?

所谓“改善”,也就是持经达变。中国人习惯渐变,不喜欢突变,所以,从表面上看,中国人总像没有变一样。孔子讲“不停滞”,不让人停下来。一路在变,但是变到好像没有变一样,这个是我们最拿手的。

我在国外读书时,大学里的教授们都跟我讲:“你们中国人不会变,你们很保守。”我听了心里很高兴,我真的很高兴:一个这么会变的民族,几乎已经到了乱变的时候了,还没有被人家看出来。

一个人有什么变化,被人家抓住了,这个人是不会变的人,而中国人却变到让你没有感觉。把一只青蛙抓起来一下子扔到热水里面去,它一定立马跳出来,因为温度变化得太大了。我们不会那么傻,我们会用冷水,把青蛙放进去,青蛙好像觉得回家一样,然后我们再慢慢加温,水温变化很微小,结果把它活活热死,再也不会跳出去—我们有我们的一套。

外国人到中国来都受不了,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中国人到全世界其他地方去都感觉很舒服,因为我们很会调适自己。

改善是缓慢的、渐进的,但又是持续的

儒家最了不起的就是这套理论,叫作“不停滞”,永远在变,可是没有那种突变。因为只要突变就会有人抗拒,我们会变到让人无从抗拒。

举例而言。公司总经理宣布要修改人事规章。大家马上注意:是不是薪酬体系要改变?如果薪酬体系一改变,所有人都反对,没有人赞成,因为大家的既得利益要受损,于是绝对跟总经理事事作对到底。

如果说一个新到公司来的总经理,准备改变薪酬体系,按照持续而又渐变的策略,应该怎么变呢?

总经理要把干部找来询问:“你觉得我们的薪酬体系合不合理?”一句话就够了。如果对方讲“合理”,经理就知道对方不是合作者,将来准备抗拒自己,如果把工作给他做了,自己的计划就实行不了;如果对方说“不合理”,总经理要进一步询问:“不合理吗?我都没有感觉到不合理,你感觉哪里不合理呢?”干部会讲出子丑寅卯,结果,总经理是顺着对方的话,却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了工作。

重方法,正确有效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还是上面的例子,经过一个推、拖、拉的过程,最后水落石出,答案就出来了—不是新来的总经理的答案,而是大家的答案。既然是大家的意见,政策实行起来就没有阻碍。谁再抗拒,谁就是“罪人”。

总经理会把对方的意见拿出来:“如果这样改,一个月你会比原来少300块。”

他嘴上讲:“没有关系,以公司利益为重,我个人事小。”

总经理如果说“好,好”,就真的减掉对方的薪水,对方会到处骂他。然而,总经理会说:“没有关系,你的好意我领了,我还是要调整。但是每个月我会补贴你300块,我不会叫你吃亏。”

这样做,对方就会很高兴。其实,调整后他拿的钱跟别人一样多。

另外,如果要裁员,就要采取逐年裁员的方式,不可以一次性完成。如果你认为这样做是圆滑、奸诈、阴谋,那是你的错,你自己要负责的,因为你理解错了,我们讲的、做的绝对是正正当当、实实在在、规规矩矩的。

总之,方法很重要,把方法搞对了,就事半功倍了。 3UxtLjkyT2AyZthbCV8pNIhPcPzGWhGJeajWtCeqVlZUsVZgbUuDfWVTW0P/ji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