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五行的妙用

五行相生相克的图式就如同一副变化多端的“七巧板”,貌似简单却妙趣横生。我们可以从五行图式中的平衡、动静、整体等几个方面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一、变不平衡为平衡

在五行的结构中,每一行都与其他的四行发生一定的联系,从相生方面来看,有“生我”和“我生”的联系;从相克方面看,有“我克”和“克我”的联系,另外,在相克中又有相乘、相侮的关系。这说明在五行系统中,各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带动连锁反应。

如果仅取五行环形结构中的一段来分析,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但如果从五行整体系统来看,情况就不同了,五行中的任意两行经过中间环节的作用,都会由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火受到水的制约,火虽然不能直接对抗水,但火能生土,而土有胜水的作用,火通过土间接地对水发生制约性反作用,以致水对火的克制不至过分。此外,火还受到木的资助,同时又通过土加强对水的克制,制约水对木的滋养,从而使木对火的促进不会过分,保证火不会发生偏亢。

五行学说把相生相克的理论运用于人体,认为相生相克是维系人体平衡的关键,一旦体内的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就会面临疾病的危险。五行学说又认为,治疗疾病的过程也就是调整人体诸因素,使之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治疗时,除了对疾病本身进行处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如出现了肝阴不足或肝阳偏亢之症时,往往不直接治肝,而采取滋肾的方法,以达到养肝的目的。因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此种治法便称为“滋水涵木法”。

利用五行相生原理治病的,还有“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等。利用五行相克原理治病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南方属火)补北(北方属水)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五行生克关系,变不平衡为平衡,从而达到调节人体功能平衡的目的。

二、由静生动

五行中行与行之间由不平衡到平衡,是建立在静与动的基础上的,动与静是五行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内在动力。五行图式体现了事物动与静的统一,如果我们孤立地看每行,它们只反映了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是每一行在静态下的属性,但当我们把每一行放到五行图式中时,便会清楚地看到,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使五行“活”了起来,构成了一幅五行的动态图景,行与行之间不断地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给人一种稳定的、和谐的美感。

三、由局部构成整体

古代的五行家们企图对宇宙作一个全面的说明,他们认为整个宇宙遵循着一种自然秩序运行,这个秩序就是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如果有一部分不按五行的秩序,就会引起整个宇宙的失调,这种设想就是要把宇宙各部分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并用一些原理把自然、社会和人贯穿起来。现予以说明:

中国古代医家认为自然界、天地、人是一个大整体,人身是一个小整体,人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人身的脏腑组织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适应。我国最早的医学集大成之作《内经》说“有天之阴阳,有人之阴阳”,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五音等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从而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风、酸等,通过五行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联系起来,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下面这张表,是根据《内经》观点整理归纳的五行天人相应表(表1)。

表1 五行天人相应表

在这张表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然界的方位、季节、气候、五味、五色、五音通过五行的配属与人体的脏腑、肢体、筋脉、五官、九窍以及情志变化等联系起来,人与自然天地为一体的思想跃然纸上。由此,五音与人体的关系也初步被揭示出来。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阴阳五行规律的统摄之中,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五行特性之间的相同而发生共鸣,五音体系亦可通过五行特性间的相同直接作用于脏腑——这便是五行音乐疗法的思想核心所在。 DzzYwXpn6B0e6nXAgBOz465Y6XELVBSuorpMNQx0O+DbfG2CCLXOdIcN+Vhv73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