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中国功夫素为远东武术的核心,它的原理和技巧渗透并影响了其他的东方自卫术。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功夫被蒙上了一层极为神秘的面纱,因此它较少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东方国家所知。

事实上,中国功夫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古时,功夫是无限制的打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武术前辈将它逐渐完善,去芜存菁,使其日臻精进。再后来,功夫又融入了解剖学、宗教、心理学,逐渐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成为兼具高度科学性和哲学色彩的自卫术,那已是距今两三千年的事了!功夫的宗旨是为了强身健体,磨炼心智和保护自我。它的哲学理念融道学、禅学、易经为一体,包括顺势而为,以退为进,不与对手以力抵力,而是顺应其力等理念。功夫的技巧并非着重于力,而是强调阴阳,即能量守恒和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这就是为何一个真正的武者既不以力抵力(那样会产生反作用力),也不彻底避让,而是如弹簧般柔韧善变。他寻求顺应对手的攻击——顺其劲力,而非与之相抗。

我曾研习咏春多年,那是朴实无华的武艺。我不再为对手、“自我”或者形式上的技巧等分心。我将对手的技巧化为己物,我的任务仅仅是完善另一半以达到自我合一,我的行动是为了达到无为,即自然地顺应形势,随机应变。以心调意、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等训练化无为有,一切顺应自然。

如今,我的一位好友邀请我撰写一本被我长期抛在脑后的功夫书籍。为回应他的期望,我在此书中还挑选了一些我学咏春拳之前所学的其他武术门派的基本技术。尽管功夫的终极追求确实是在精神层面,但磨练技巧是达到这一最终境界的敲门砖。

我要在此强调的是,此书并非是有关正规武术技术的教材,它仅仅囊括了一些基本防守和攻击动作。在不久的将来我从亚洲回来的时候,另一本更为深入的书籍《功夫之道》将出版。

在美国的三年,我见过一些不诚实的“生意人”,其中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自诩是功夫领域的专家或高手,但其动作却不与任何门派“雷同”。我希望那些正准备加入这些“门派”的人们睁大眼睛看仔细。此外,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不管是谁读了这本书,他都不会成为一个“危险分子”,也不会在学了三门简易课程后就成为“功夫高手”。

李小龙 PjShGe/I5JFsAxPBj6S2YrFbj6dsoPDGJplU3aTMSU1sG5/bT0Lqeq6MiQzfCk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