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韩春雨事件看影响因子迷信之误人

影响因子的江湖故事已经讲了八回,当然还未讲完,不过因为最近突然出了一件与影响因子有密切关系的新鲜事,所以这次要插叙一节“外传”。

韩春雨事件最近越闹越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有关报道连篇累牍,有人认为此事“正大踏步向丑闻迈进”。我既不想判断韩春雨造假与否,也不打算对涉事各方进行任何道德评价,而是想对事件中某些尚未引起注意的细节进行解读。我的奢望是,不管此事尘埃落定时是何种结果——韩春雨成功了,或韩春雨造假了,或不了了之了,我下面的解读都仍然能够成立。

做科学实验,实名有那么难吗?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杂志的专业子刊之一)上发表论文,宣称他成功利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他的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与目前实验室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各具优势。此事经国内媒体报道之后,韩春雨顿时名声大噪,立成“网红”,他论文中所说的这项工作,甚至被说成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据说韩春雨论文发表之后,许多国内同行纷纷与他联系,希望重复并跟进他的工作。但是不久之后就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质疑。

2016年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对《人民日报》采访记者承诺,韩春雨将在一个月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但这项承诺至今未能兑现。

到10月10日,《科技日报》报道了韩春雨接受的记者访谈,韩春雨对记者表达的意见中包括:一、他自己“没有必要自证清白”;二、质疑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人都没有实名,“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到这里就有深度解读的必要了:为什么试图重复韩春雨实验的人,无论是对媒体表示自己无法重复的,还是韩春雨宣称能够成功重复的,到那天为止——离韩春雨论文发表已经超过整整五个月了——都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想想看,做科学实验嘛,体面、光荣、崇高,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实名有那么难吗?

13个团队与韩春雨的巨大反差

也许是韩春雨对《科技日报》记者表达的关于“实名”的意见在10月10日见报之后刺激了一些学者,也许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第二天的媒体上,就报道了13位国内重复韩春雨实验的科学团队的负责人,实名指证韩春雨的实验无法重复。

让我们先将这13位学者排列出来,看看能够解读出什么信息:

这次愿意站出来发表公开声明的13位学者依次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李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劲松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

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

总共12个团队,13名教授(研究员)。这12个团队中,中国科学院4个,北京大学3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各1个。中国科学院下辖各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那是毫无疑问的,而上述6个大学中,5个都是目前中国大学等级最高的“985高校”,只有最后的温州医科大学是“省属普通高校”。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韩春雨和他所属的学校吧:河北科技大学也是一所省属高校,韩春雨还只是一个副教授。

想想这个“盛况”,难道没有一点奇怪吗?十多个中科院和“985高校”的大教授和他们所负责的科研团队,都在重复一个省属高校副教授的工作?

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江湖图景,这些大教授即便没达到少林方丈、武当掌门的名位之尊,至少也都是“名门大派”中的高僧高道一流人物吧?这样的人物会去练一个类似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也许这就是大家五个多月都不肯实名的隐秘原因吧!大家都在悄悄练呢。

估计江湖上最近在练“NgAgo神功”的大人物,应该远远不止这次愿意站出来实名指证的13位——还有不愿意出来实名指证的呢?还有如韩春雨所宣称的能够重复实验的呢?

影响因子迷信遮蔽常识催生幻想

接下来的问题当然就是:“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们为什么会一窝蜂去悄悄练一个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常识是不会出现这种“盛况”的。我的一个已毕业的博士听到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的最初反应是:这种实验挺费钱的,韩春雨所在的学校恐怕没有条件支撑吧?所以他倾向于不相信韩春雨论文所说的成果。这其实就是常识,这种常识本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人们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可是,这次海沙帮的“NgAgo神功”有“琅琊阁”的背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这家杂志2016年的影响因子是43——要知道在中国名声如日中天的《自然》杂志这次也只有38!这么高的影响因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在全球八千多种SCI杂志中排名第五!

在极度顶礼膜拜影响因子的中国科学界,论文发表在这样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足以震晕一大堆“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它甚至把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这样的人物也镇住了,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对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当他们两人也认为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的某些做法已经“欠合适”之后,在2016年9月21日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中,谈到他们当初肯定韩春雨工作的原因:“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论文有任何明显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们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显然,杂志全球排名第五的极高影响因子,不可能不影响他们对韩春雨工作的判断。

那么,河北科技大学让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感觉“欠合适”的又是什么事呢?他们在致校长的信中指出,是学校对韩春雨“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包括在开学典礼上热捧韩春雨、为他“继续争取2亿元以上的经费”等。

其实河北科技大学的做法不难理解:最近江湖盛传,教育部要废除985、211,以“双一流”取而代之,正在节骨眼上!省属高校多年来被“教育部直属高校”、211高校、985高校,还有更高的所谓“C9”(第一批985高校)层层压在头上,积怨久矣。对于普通省属高校来说,“一流大学”固然无望,但“一流学科”却开了方便之门,河北科技大学正是宣称要建设“基因编辑领域的一流学科”,决定用韩春雨豪赌一把。

加入这场赌局的还有河北省,“2亿元以上的经费”就是河北省许诺的;2016年7月13日,韩春雨发表论文才两个月,就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闻风而动,立项资助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研究”100万元……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影响因子!

现在,只有韩春雨成功,才能为影响因子挽回一局。

附注:

本文原载《新发现》杂志2016年第11期。韩春雨事件的后续发展,以他本人及其团队于2017年8月3日宣布从《自然·生物技术》上撤稿而告一段落。韩春雨终究没有成功,所以影响因子又输了这一局。 QQWz+KkbsqqnhEoBASBzYQheSML5DA84xYKL8KewL7zPA0hFoQaDWbHCsYYc948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