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进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几点思考

卢祖松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继“211”“985”工程建设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其致力于解决“211”“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期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经过程。对于各高校来说,入选“双一流”不仅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更意味着将获得国家更多的财政资助,因此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文正式公布“双一流”名单之前,很多高校都纷纷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响亮口号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大家深谙能否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具有深远意义。

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所高等教育学府,由最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而来,拥有将近100年的办学历史,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院系调整,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也被并入其他学校或先后独立建院(校),因此,网上也有人把云大称之为西南地区高校的“始祖”,客观来讲,这也并不为过。2017年9月21日,云大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首批建设的42所“双一流”大学之一,对身处云大这个组织内的所有人来说这都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云南大学的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双一流建设工作,这是学校之问?还是关心云大长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之问?又或是给予云大财政支持和帮扶的国家各部门之问?我们应带着这些疑问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并通过相应的渠道听取校内外有识人士对云大“双一流”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争取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与云大校情的“双一流”建设之路,向国家和社会早日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本文拟就推动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归纳,以期能够为上级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一点参考。

一、国家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意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殿堂,什么样的大学往往也决定了其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学生,环境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们所知,受过好的教育的群体其日后获得较好工作与过上优质生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其在生活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往往也更加得体与符合情景要求,这些表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过教育洗礼之后内化为个人行动的一些证明。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中国游客喜欢外出旅游,但中国游客在外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偶有发生,引起了国内外网民的热议,也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形象,难免会让其他国家的人猜测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吗?一流人才或高素质人才的产出必定是一流大学的重要表征之一,一流大学的精神、校训、文化也必然能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纵观世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大批被世界所公认的一流名校,培养出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其他领域内的精英人物,而我国能够在国际场合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清华、北大等少数名校,而能够在有关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些年,一些学者借海外求学之名出国深造,待其学有所成之时却不愿回国,就这样,我国培养出来的许多人才纷纷外流,一些人感慨我国的好大学都是在为别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流大学必然要拥有一流的大师作为重要支撑,因此,一流大学的建设必将为那些渴望成长成才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多实现自我梦想的机遇与平台,实现留住人才与促进科研发展的重要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积极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先后推出的“211”与“985”工程也早已深入人心,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诸多科研成果的相继问世,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之时也往往更青睐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单位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相比一般高校,其从名校招聘到更合适人选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也减少了招聘成本,但这一做法也并不绝对,故而许多用人单位也采取了其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招聘自身真正需要的人才。当前,“双一流”建设符合我国建设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目标,也符合日益崛起的中国走向国际领域的需要,争取若干年后把我国许多高校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这对各高校来说也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云大“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大学理想与人生志向

儒家经典《大学》曾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大学的宗旨应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实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最终帮助人达到一个完善的境界。诚然,若拿此标准来衡量今日之大学,则还有诸多欠缺之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办学的市场化气息越来越浓,甚至一些大学背离了传播知识与研究学问的办学理念。云南大学是云南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今后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寻回大学之理想,办好人民满意之大学显得尤为迫切。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理想的实现也有助于建设一个世人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云南大学是云南省的一张名片,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应奋发向上,积极强化和突出自我的办学理念,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自古以来,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这是我们知识分子所应引以为傲的东西。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直接或间接地腐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许多同学拼命地把考入大学或考取研究生当作日后谋生的一种工具和有效途径,对于学术方面的钻研精神与吃苦精神有所弱化,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某些同学的志向不够远大,缺乏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意识,一个人如此,一群人如此,一个国家的人如此,那么后果真不敢想象。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日后谋生的一技之长,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承担好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及做出自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关于解放思想与责任担当

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了扭转“文革”之后国家破烂不堪、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论断,当时,随着人民思想的解放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我国各领域的建设进程大大加快。时至今日,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思想基调仍没过时,云大“双一流”建设也必然要突破目前与一流大学建设不相协调的各种思想藩篱,积极进行一场思想之上的革命,不能把“双一流”建设视为“211”“985”的翻版,亦不能把其当作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改革,“双一流”是一项全新的建设工作,在借鉴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更应该有所突破和发展,切忌打着建设一流的旗帜却不做建设一流的实事,即历来被人们所痛恨的走过场行为。要深知一流建设并非易事,其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对云大人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十分迫切要求领导层能够从上至下地号召大家为建设我们梦寐以求的“双一流”大学而解放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进而实现建设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统一。

云大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实体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个体与云大这个实体组织之间必然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一千古名言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好印证了个体与云大这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故而我们要树立一种“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荣辱与共”的理念,以能为校争光为荣,以损校利益为耻。“双一流”建设不仅是云大的荣誉,也是深处于这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享有的荣誉。大有大责任,小有小责任,作为学校、学院的领导者们更是要发挥好建设一流大学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大家树立好“建设一流,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校长是学校建设工作的掌舵者,决定着学校最终驶向何方,而学校教职工、学生则应成为建设工作的参与者与划桨者,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参与和分担责任,共同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贡献出个人方案与宝贵智慧。

(三)关于学术精神与思维启发

大学是传承知识和开展学问研究的殿堂,五湖四海的同学欢聚于此,思想文化在这里高度碰撞,你我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亦可在名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说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美哉,美哉……。以上场景是我们大多数学子所向往的大学生活和学术人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据最新报道,××篇中国学者论文因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被撤作者还不乏来自××大学、××大学等名校”。报道狠狠地给了大家一耳光,不得不说目前学术界的剽窃、抄袭和盗用他人成果之风屡禁不止,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这是目前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首先要正视和解决好的一大问题。在学习生活中,一些有责任心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大家要“崇尚学术、敬畏学术、献身学术”,这真可谓是谆谆教诲,他们以自我高尚的品德、博学的知识影响着身边的人,然而也有少数人并不把学术诚信当作一种可贵的品质,大家为了争取奖学金而通过各种渠道滥发文章,制造了一批批低质量的学术文章。正值云大“双一流”建设扬鞭加速之际,杜绝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势在必行,要通过奖罚并用的举措来尽快净化学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也许有人会把这一现状的原因归结到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后果。在此,我们只能说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不够全面,毕竟影响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外界环境、个人天赋、学习态度、抗挫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会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相信也有人可能会问,那现在国家花费巨额财政资金推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就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一流大学的建设必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也将会比现在的大学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注重思维的启发。优秀的人才通常思维更为活跃,富于想象和敢于打破陈规,这些品质与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一种东西。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好奇心、想象力、质疑精神,某些大学已经成为成批量加工学生的工厂,学生变成了缺乏独立思维的产品,有鉴于此,云大“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强烈地呼吁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子,否则学校的发展将会变得死气沉沉。

(四)关于人才培养与资金支持

人才对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越是杰出之人往往越有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能够为所在单位创造出的价值也是成倍增长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任何一个国家无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我们常听到的“科教兴国”与“科技立国”政策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人才对一个国家长远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同理,各高校要在教育领域争取到较高的声誉也必然要重视对各种人才的资金投入与培养工作,具体包括对专攻于学术的教师、专心于研习的学生、专业从事于管理和服务的人才等多个对象的培养和使用,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大师、优秀学生、优秀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为一流大学的建设争取和创造出有利条件。因此,作为学校的高层领导和人事部门必然要具备相应的战略思维,制定出学校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贯彻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在工作中,体现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的一种趋势,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积极鼓励那些渴望成才的人努力成才和施展作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双一流大学建设即使有多么合理和完美的构想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也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促使许多规划得到落实。然而,就目前从相关渠道了解的信息来看,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相比,云大“双一流”计划投入的建设经费较少。云南作为祖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大省,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繁荣对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云南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和开展政策研究的重任,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从而振兴云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提高其服务地区的能力水平。入选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云南大学目前有民族学、生态学两个学科被教育部确认为一流建设学科,那么在资金支持有限的条件下则理所应当先把这两个学科优先建设好和巩固好,把这两个学科真正做强和做精,使人们提起这两个学科就自然而然地与云大关联起来。同时,鼓励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其他学科建设能够迎头赶上,并配套相应的政策及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全校学科建设稳中求进,稳中求变,在各种量的积累之中促使学校发生质的飞跃,进而在产出丰硕成果的前提下争取到国家、社会、企业等多个方面的资金支持。

(五)关于参照标准与成果检验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真真实实才能干出来的。一流大学必然要求把其所谓的一流性体现出来,并得到大家和权威机构的公认,这就迫使没有建设经验的大学去参照当下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来有针对性地搞好自身建设和促进发展。目前为世界所公认的一流大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一流的学术大师、良好的学术氛围、丰硕的科研成果、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先进的管理制度等。云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强劲的发展势头,要在“双一流”建设之中促进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协同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办成学科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大学。据了解,云大拥有的院士人数、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与东部许多优质高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短板。当前继续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带动各学科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争取在大师的带领下共同砥砺奋进以创造出更多优质的科研成果,并把成果推向市场、推向国际,在国际舞台之上与其他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理念,理顺阻碍“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各种关系,不断强弱项、补短板,在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下发现问题并制定明确的整改措施,早日为“双一流”大学的建成做好谋篇布局。

“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人、财、物资源的投入,若不进行相应的建设成效评估,则难以衡量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成正比关系,那也就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支持有可能是在奖励学校的无效率建设行为,而没有实现资助促发展的基本目标。“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周期,云南大学势必要争取稳中求进、稳中求变,做到年年有变化,时时在进步,五年大变样,具体要制定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完善相应的考核办法,把领导干部的晋升、加薪、福利等与其在推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贡献结合起来,激发那些有能力且想干事的领导干部在“双一流”建设之中大显身手,而对于从事教学岗位的教师则从科研立项、论文发表、教学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有计划的评估与考核。对于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后勤保障的管理人员则应逐步探索建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方面的考核机制体制,提高其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多管齐下来助力“双一流”建设,力争在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将云南大学建成一流大学或使之逼近一流大学的水准,在各领域内取得丰硕成果,这也是云大几代人崇高的使命和美好的愿景。

三、结语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云大“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就表明建成一流的目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就必然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号召大家秉承好“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与落实好“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来推动云大的“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好新时期云大建设的新篇章,争取能够早日跻身国内一流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pY4XviYWNuTBVoMI3fFMOM0xQB+UEuf1rmoDtGPBczgwGOzZfulfPwtVoMQl8U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