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咖啡、茶与可可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为全世界1/3的人口所饮用,其产量、消费量和产值均居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首。咖啡富含蛋白质、脂肪、蔗糖、淀粉、葡萄糖、咖啡因等物质,因此在食品、医药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咖啡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从15世纪以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据国际咖啡组织(ICO)统计,2014年全世界咖啡种植面积达1300万公顷,总产量达850多万吨。我国种植咖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的咖啡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公顷,而云南是我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咖啡是云南第三大出口创汇农产品,在云南省热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云南省的咖啡种植区多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至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1400m,若海拔太高则味酸,太低则味苦;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坡地,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种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的特殊品质。

随着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新品种的引进、种植模式的更新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等,咖啡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病虫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日趋严重,给咖啡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病虫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咖啡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等危害的重要手段,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它具有快速、高效、经济、适用性广等优点,但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则会造成大量杀伤环境中的有益生物、增强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环境污染以及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生产出生态、无污染和农药残留、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优质及精品咖啡理念的提出,咖啡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咖啡病虫害的防治方式上也必须从传统的依赖农药防治转变为以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

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些关于咖啡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书籍,如由李荣福、王海燕等编写的《中国小粒咖啡病虫草害》和由J.M.Waller、M.Bigger、R.J.Hillocks编著,刘杰、申科等翻译的《咖啡病虫草害防治》等,但它们都没有系统地介绍病虫害基础知识以及咖啡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咖啡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编者特编写教材《小粒咖啡病虫害防治》以弥补这些缺憾。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与咖啡种植相关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的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云南咖啡种植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出防治措施。本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供咖啡栽培种植和热带作物保护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为咖啡种植户、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咖啡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书共七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昆虫基础知识、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咖啡病虫害调查及测报、咖啡病虫害综合治理、小粒咖啡主要害虫及防治、小粒咖啡主要病害及防治。其中,绪论部分由郑勇、蒋智林编写;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由郑勇编写;第二章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由李孙洋编写;第三章咖啡病虫害调查及测报由郑勇、蒋智林、鲍晓华编写;第四章咖啡病虫害综合治理由罗娅婷、郑勇、李孙洋、马剑编写;第五章小粒咖啡主要害虫及防治由郑勇、申科编写;第六章小粒咖啡主要病害及防治由李孙洋编写;策划和审稿由成文章负责。

因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多,防治手段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编者收集的资料和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完善,谢谢!

编者
2016年4月 Gdz5cWqv3xMJjKJp39wg+zuP2jRX3FjzxdKnDz4y2W2WglAfivNwHlmvGKMdqw7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